天天看點

“二十四伎樂”火爆全網 榮獲“沸點飙升國風女團”稱号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早在唐代,天府之國的急管繁弦之音就已繞梁不絕。如今随着“二十四伎樂”女團在B站、抖音、小紅書等網絡平台走紅,全網浏覽量破億,當年宮廷宴樂的繁華場景又火了起來。在昨日百度沸點元宇宙之夜上,該女團獲得2022年百度“沸點飙升國風女團”稱号。該結果是基于百度搜尋和資訊浏覽大資料分析産生。随着“文物熱”“博物館熱”火熱,如何讓文物“活起來”已是繞不開的話題之一。今日,“二十四伎樂”IP營運官、國樂觀念劇《伎樂·24》制作人吳彥霖向記者解密“二十四伎樂”出圈密碼。

“二十四伎樂”火爆全網 榮獲“沸點飙升國風女團”稱号

近300期“二十四伎樂”短視訊

全網浏覽量破億

打開B站,搜尋UP主“二十四伎樂”,就能看到以成都永陵博物館石刻“二十四伎樂”石刻為藍本,複制唐代樂器、創新改編國樂演奏的“古代宮廷樂團”。“二十四伎樂”女子樂團是從石刻文物“二十四伎樂”中蘇醒過來的晚唐少女,發髻高绾又妝容精緻,卻用古筝、揚琴、箜篌、琵琶、排箫等傳統的民族樂器,彈奏着《天空之城》《歡樂鬥地主》等現代歌曲,與千年的歲月碰撞交彙。該樂團多次受邀參加人民網、央視、湖南衛視等節目,與衆多一線品牌合作。

“二十四伎樂”火爆全網 榮獲“沸點飙升國風女團”稱号

成都永陵博物館儲存着晚唐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浮雕于前蜀皇帝石棺床腰部的“二十四伎樂”石刻圖是迄今考古發現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宮廷樂隊組合的文物遺存,在中國音樂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見證着成都成為“古代東方音樂之都”的輝煌時刻,同時也是“天府文化”的極佳代言和四川省重點音樂項目。永陵棺床南、東、西三面刻有一組完整的宮廷樂隊。其中舞伎2人、 樂伎22人,演奏的樂器有20種23件,融合了胡樂(主要是龜茲樂)和清樂(漢族傳統音樂)兩大系統。在大陸同類文物中,樂舞場面最大、樂器種類最多、氣勢最為恢宏,表現出晚唐五代宮廷樂隊的盛大規模及壯闊場景。2019年,“二十四伎樂”這支古代宮廷樂團在1000多年以後重新組建。2020年1月,以“二十四伎樂”為原型創作的國樂觀念劇《伎樂·24》橫空出世,劇目不僅完整複原“二十四伎樂”石刻中的所有失傳樂器,同時也藝術地再現了盛世樂曲。該劇榮獲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優秀劇目獎。

吳彥霖告訴記者,2020年1月新版國樂觀念劇《伎樂·24》在四川大劇院上演,座無虛席。該劇目以紅衣女子追尋“二十四伎樂”為線索,劇中複原了永陵博物館文物中的全部古代樂器,在現場奏響了千年之前的蜀地唐音。在劇目首演後不到半年,她和團隊又馬不停蹄地在B站推出了UP主“二十四伎樂”,将這支本來镌刻在石頭上的千年女子樂隊,搬上了網際網路,并用“古畫場景複活計劃”,開啟了全新探索的腳步。視訊以古畫《唐人宮樂圖》為原型,複原了畫中的妝容和服飾,并将“二十四伎樂”中的樂伎人物融入其中。古畫《唐人宮樂圖》中的人物、場景仿佛在觀衆眼前動了起來,并從紙上穿越到了現代。這也是“二十四伎樂”登入B站成為UP主後,推出的精品策劃視訊,一炮而紅。如今該系列視訊已經推出了近300期,其中不乏爆款,全網浏覽量破億。

“二十四伎樂”登上《天天向上》舞台

在網絡上出圈,為“二十四伎樂”赢得了極大的知名度。“二十四伎樂”相繼登上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合作汪蘇泷的歌曲《年輪》;登上湖南衛視綜藝《天天向上》,與大張偉合作演繹歌曲《世上最美好的祈禱》;與霍尊合作歌曲《卷珠簾》,此外,在深圳衛視《詩意中國》、四川衛視的跨年晚會等節目中,都能看到這支“一千多歲的中國女子樂團”的身影。

“二十四伎樂”火爆全網 榮獲“沸點飙升國風女團”稱号

剛剛過去的小年夜,“中國之聲×二十四伎樂”跨界合作的《兩隻老虎》+《梅花三弄》+《小兔白又白》國樂演奏視訊,中國之聲、央視新聞、央視訊同步釋出,用國風方式迎接兔年到來,一上線就登上了視訊飙升榜音樂類NO.1,要聞版熱搜,#用國風方式告别虎年迎接兔年#話題熱度465w+。

“這是一支真的‘活起來’的樂隊。”吳彥霖感慨道,當“二十四伎樂”與越來越多的藝人合作,不斷有新的作品呈現,頻繁地出現在大衆媒體中時,其不僅是成都永陵博物館中,那件“隻可遠觀”的文物了。這意味着在現代的語境下,“二十四伎樂”被賦予了真正的生命力,是“鮮活”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吳彥霖和團隊還将大熊貓IP和成都音樂文化IP有機地結合了起來。24隻熊貓分别對應二十四節氣,按季節分組,使形象的應用更加有條理。同時創編《伎樂熊貓》系列多格長條形漫畫,使伎樂熊貓形象更加立體、豐富。他們還出品“二十四伎樂”文創周邊——T恤、冰箱貼、充電寶、帆布袋、立體賀卡、手工紙品、小樂器擺件、魔方等,聯合藝術家打造藝術文創周邊——手機殼、絲巾、茶葉禮盒等;二十四伎樂還開創首檔古蜀國樂沉浸式遊學、社教活動,在課程中體驗唐朝宮廷服飾妝造、唐朝禮儀,專業國樂老師現場指導教學。目前已在成都部分國小及老年大學開展,讓文物在人們身邊活起來。

訪談——

“二十四伎樂”火爆全網 榮獲“沸點飙升國風女團”稱号

▲“二十四伎樂”IP營運官、國樂觀念劇《伎樂·24》制作人吳彥霖

記者:能談談你的經曆嗎?為什麼會來做“二十四伎樂”IP的營運。

吳彥霖 :2018年,我從北大文化産業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去了故宮調研,讓文物“活”起來的故宮文創給了我很大啟發。巧合的是,那時永陵博物館也正在開啟相關工作。于是我主動帶着團隊,直接紮根到永陵博物館,開始做“二十四伎樂”的IP打造,國樂觀念劇《伎樂·24》是IP呈現的第一個項目。

記者:此次“二十四伎樂”當選“沸點新勢力國風樂團”,作為二十四伎樂IP營運官,你有什麼感想?

吳彥霖:聽到獲獎的消息,我們團隊很開心。“沸點新勢力國風樂團”是基于百度搜尋和資訊浏覽大資料分析産生。就是說,我們是2022年,搜尋熱度最高的國風樂團。這也說明這幾年,我們“二十四伎樂”IP推廣的探索和努力沒有白費,我們讓“二十四伎樂”這個IP被更多的人認識、關注。我們堅持下來的動力,源于對傳統文化和這個城市的熱愛。1000多年前的成都就已經有了優秀的宮廷女子樂團,演繹着豐富的世界音樂,這說明成都是一個開放、浪漫的城市,我們有幸參與了一件浪漫的事情。

記者:“二十四伎樂”IP的營運,你有什麼心得?讓文物活起來,你的秘訣是什麼呢?

吳彥霖:“将傳統文化用現代語境展現出來”是我們在“二十四伎樂”IP創作上的堅持。這3年來,我們并沒有“躺平”,而是在不斷進行内容創意。從文創産品開發到研學産品的生産,從線下劇目的生産到線上視訊的創作,我們将不斷進行“二十四伎樂”IP跨界領域探索,讓進階的中國審美風吸引Z世代的關注。

記者:如今都是眼球經濟,許多的流量極高的文化事件都是“昙花一現”。你認為如何實作“二十四伎樂”IP從“爆紅”到“長紅”的轉變?

吳彥霖:演出市場由造星機構、演出商等部分組成,市場上演出商占據了大部分。我希望我能成為造星機構,讓“二十四伎樂”樂團成為一個長紅的明星。現在都在說,這是一個沒有“巨星”的時代,一個流量倒下,又一個流量站起來。如果用明星來做比喻,我希望“二十四伎樂”能夠成為巨星,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短期的流量看似繁榮,但虛有其表;而長期高品質的堅定輸出,才不畏懼時過境遷。這可能也是很多一線品牌喜歡跟我們合作的原因吧。今年我們将把小視訊中的内容重新編排,推出全新的線下演出産品《畫裡浮聲》,把古畫在人們眼前複活起來。該演出将在北京和上海進行巡演。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嘉 責任編輯 何齊鐵 實習編輯 馮嘉良 供圖 主辦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