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演員過高的身價讓制作公司回收成本變得更難。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2022年年末,音樂劇界的最大IP《劇院魅影》官宣制作中文版,将于今年5月在上海首演。

跨年期間,上海音樂劇市場非常繁榮,有《唐朝詭事錄之曼陀羅》《卡拉馬佐夫兄弟》《莎翁樂園》《夜半歌聲》《陰天》等多部大、中劇場的音樂劇上演,小劇場的駐演劇也有近十部。

近兩年,音樂劇似乎成為一個風口——

2018年《聲入人心》是一個現象級節目,盤活了本土音樂劇市場;

2020年暑期開始,環境式小劇場音樂劇作為一種新的業态,成為新的現象級爆款;

《聲入人心》造星之後,駐演小劇場又培養出一大批每天活躍在劇場的演員,還有一些明星藝人也開始制作、參演音樂劇,比如靳東的《僞裝者》、黃渤的《一出好戲》、林彥俊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等。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靳東制作的音樂劇《僞裝者》劇照

2023年的音樂劇市場同樣值得期待,《劇院魅影》《搖滾莫紮特》的中文版、《哈姆雷特》《獵罪圖鑒》等原創音樂劇都已經官宣啟動。

而在繁榮背後,這也是充滿未知的一年,内憂與外患并存。

本篇我們先說“内憂”。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演員基數小

如果去上海多看幾部音樂劇,很容易能在不同的劇中看見相同的面孔。演員在不同劇中的角色,甚至會被玩出彩蛋梗,比如音樂劇《嘿!亞利桑那》因為有李磊、曹牧之的參演,就加入了這兩位演員主演的另一部音樂劇《桑塔露琪亞》裡“對黃玫瑰過敏”這個細節。

在為這種夢幻關聯會心一笑後,劇迷們面對的是這樣一個現狀:看似繁榮的市場,來來回回都是這些演員,人才的缺口太大了。

這三年本土音樂劇數量井噴,演員供不應求,隻要業務水準不拉跨就有機會演戲,甚至業務水準不夠但顔值過關,也能有演小劇場男主角的機會。

軋戲、還沒畢業就有戲演,成為常态。比如1月初,演員鐘嘉誠就有《陰天》《危險遊戲》《夜半歌聲》幾部戲同期演出,2018級的蔡淇在校期間已經擁有《燈塔》《危險遊戲》《白夜行》《南唐後主》等多部作品。這兩位演員因為業務水準還可以,又有高顔值,已經積累了不少粉絲。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演員蔡淇

另一方面,大戲的主演候選人也集中于一小批頭部演員,女主方面,徐麗東、徐瑤、朱芾、蔣倩如、喻越越、張會芳等演員活躍在多個大項目裡;大男主角色上,觀衆能想到的基本是劉岩、鄭棋元這樣的前輩演員,劉令飛等在市場上活躍的中流砥柱,阿雲嘎、鄭雲龍等在大衆層面有知名度有很強的帶票能力的演員,以及葉麒聖、張澤等近兩年在上海音樂劇市場崛起的人氣演員。總體來說,集合了形象氣質、舞台魅力、帶票能力、業務水準等綜合素質的演員是鳳毛麟角。

阿雲嘎曾在采訪中感慨過,音樂劇演員“這個池子其實很小,演員都數的過來的,誰能演成什麼樣我們心裡邊門兒清。”

制作過多部音樂劇的制作人趙骞表示,百老彙、西區、日韓的音樂劇市場裡,演員的基數是非常大的,但在國内基本沒有演員基數,選擇範圍很小,這就導緻選演員的時候标準整體會降低。“是以我覺得目前國内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演員基數的問題以及專業度的問題,國外培養音樂劇演員已經有一套體系了,而且演員的競争也很大。”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阿雲嘎和徐瑤合作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基督山伯爵》

音樂劇是個舶來品,從2011年的《媽媽咪呀》中文版算起,中文版音樂劇不過發展了10年時間。因為起步晚,好演員一直難找。

《媽媽咪呀》《貓》等中文版音樂劇的制作人馬晨騁回憶,做《貓》的時候找了很多日本四季劇團的中國演員,做《媽媽咪呀》的時候找了中國台灣演員,羅茜這個角色在全世界都是胖胖的形象,但在中國因為實在找不出合适的演員,隻能讓楊竹青呈現了一個瘦版的羅茜。

在《聲入人心》之前的時代,因為劇目少、收入低,很多音樂劇專業的學生離開了這個行業,2018年《聲入人心》為行業創造了一個拐點之後,音樂劇專業開始變得熱門,在校學生們也獲得了更多實踐機會。

當《劇院魅影》《搖滾莫紮特》等海外頭部音樂劇IP要做中文版、越來越多原創精品音樂劇出現時,對好演員的需求越來越多,如今培養出的人才顯然還不夠。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片酬虛高?

在演員供不應求的大環境下,有一定市場号召力的演員就掌握了議價能力。

一位音樂劇公司的從業者小X表示,他認為某種程度來說,如今市面上的不少音樂劇公司其實被演員的片酬反綁了。

最近演員鐘嘉誠被曝光單場演出費4000元,小X透露,對于鐘嘉誠這個咖位的演員來說,這個身價其實并不算高。2020年小劇場剛興起時,某演員最初的身價是800元一場,後來慢慢漲到1500元一場,如今單場價格已經過萬。現在上海音樂劇圈活躍着的一線演員,身價達到單場三、五萬的也有。有些演員如果單場片酬低,也會和片方以票房分成的模式合作。

小X分析,這其實讓制作公司很被動,因為片酬之外的制作成本一直上漲,劇場座位數有限,單場票房有限,演員過高的身價讓制作公司回收成本變得更難。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演員鐘嘉誠

曾參與過幾部集結了上海音樂劇圈一線演員的大劇的制作人L也同意這個觀點,“我們非常被‘綁架’,而且非常被動,現在不是一個很良性的市場,因為有些演員的價格高,能帶來相對應的票房,這個我們是認可的,可是有些演員的價格高,什麼都帶來不了。”

片酬虛高和演員不夠這兩大問題還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制作人L說,“如果沒有票房支撐,又不能把所有時間投入到劇組裡好好去排一個戲,這個演員我們用起來是不是很尴尬,但是不用又沒有演員,是以真的是會被演員‘綁架’。其實對于我們制作方來來講,更希望演員把精力投入在排練期間,而不是說我就排那麼幾天差不多了,我就上去演。但是有的演員就把戲當成流水線的行活,演了就行了,有些劇目是流水的演員,誰來了誰排,排完就走,完了也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來,多恐怖,這樣的排練怎麼能排出來好的作品呢?”

某中劇場音樂劇制作人H也表示,整體感覺是市場通貨膨脹了,因為戲多了,演員的選擇更多,對于演出費的需求就會上漲,但是制作方是沒法突然把票價漲上去的,不然觀衆也不接受,“是以制作公司收入到的票房和我們付出的制作成本是不比對的,我覺得可能大家都是有面臨到這個問題。”

制作人L對于目前的情況有些無奈,“其實你想想,如果我們做制作的這些人都不想再做戲的時候,演員還演什麼?其實這就跟水和船的關系是一樣的,如果誰做戲誰虧錢,後面還會有人再投戲嗎?不會了。後面還會有制作公司做戲嗎?不會了。因為錢都讓演員和主創掙去了。”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星空間小劇場所在地亞洲大廈

L介紹,演員片酬的上漲是在2020年星空間小劇場興起後的現象。2018年《聲入人心》爆火後,可能隻是節目的成員有較高的叫價,但小劇場興起後是整個行業都在水漲船高。不僅是演員,幕後主創的身價也在上漲。

疫情三年加速了本土音樂劇市場的發展,放大了演員缺口這個問題、為演員提高身價提供了契機,在L看來,目前的亂象有點像房地産市場,泡沫已經出現。

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演員的貧富差距也很大,一、二線演員可能有片酬虛高的情況,但也有一些中腰部演員的叫價并不高。

此外,演員對不同作品的投入程度不同,也取決于作品本身值不值得演員花時間精力成本去投入。在現在的音樂劇市場,項目和演員都是一種雙向選擇,當制作方苦于演員高身價時,也有演員苦于項目品質差。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上海大世界有多部駐演音樂劇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偶像經濟?

對于演員高身價這個問題,缪時客老闆張志林認為,演員的片酬如果真的高到能“綁架”制作公司,那也說明這個演員很值,“所有的制作公司還是看市場,尤其是音樂劇行業,我們所有的錢都是觀衆給的、票房給的。觀衆給劇目票房,劇目就應該給所有的主創好的薪酬。如果觀衆沒有給,那我們也給不了。”

不可否認,如今有很多戲劇觀衆,是沖着某些演員去看音樂劇的。

因為疫情原因,音樂劇臨時換演員的情況很常見。這被稱為“炸卡”,觀衆可以退票。《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監制趙骞表示,“炸卡”後退票的比例不算低,沖着演員去買票看劇的,肯定會退票。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卡拉馬佐夫兄弟》劇照

《聲入人心》之前,本土音樂劇基本是不會公布卡司排期的,在《聲入人心》之後,因為有明星演員、人氣演員的出現,公布每一場的演員名單成為一種必備操作。曾研究過南韓音樂劇市場的趙骞表示,南韓音樂劇市場也會公布卡司排期,中國市場跟偶像經濟發達的南韓學了不少經驗。

該如何看待觀衆沖着明星演員或者偶像去買票這件事?

有一些從業者更傾向于不公布卡司排期的“盲開”形式,最近的《劇院魅影》中文版也确實采用了這種形式。

缪時客老闆張志林認為“盲開”關鍵要看作品的底氣,劇場座位是有限的,但是市場是巨大的,不管是“盲開”還是公布卡司排期,好作品最重要。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劇院魅影》售票成績圖

《劇院魅影》中文版的總制作人馬晨騁表示,“盲開”這個詞本身就是新鮮定義,過去做《媽媽咪呀》等劇的中文版時,一直都是這樣開票,國際慣例就是開票時不會宣布每一場的卡司陣容。

“因為每一場演員的名單,也要等到建組後,根據排練情況和演員互相組合的情況,由英方導演去确認誰先上場誰後上場,這是一個嚴謹和科學的排布方式。要我們宣卡的可能隻是觀衆當中的一部分,比如演員的粉絲,可能更關心自己偶像什麼時候演,這也很正常。但這是偶像粉絲行為,不是音樂劇觀衆行為,我們是根據國際音樂劇慣例去開票。”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媽媽咪呀》陳松伶主演版劇照

馬晨騁認為,現在很多觀衆看音樂劇,可能還是沖着卡司去的,這說明現在國内的這些原創作品和中文版的作品,其實在制作上、劇情上、内容上,沒有卡司演員給到觀衆的吸引力強。這也提醒制作方要把内容做好,尤其是提升用音樂去講故事的能力。

“如果說我們整個産業是以偶像經濟作為核心的話,這個演員他演什麼,觀衆都會去看,為什麼要演音樂劇呢?是以要想讓大家喜愛音樂劇、喜愛音樂劇這個産業,還是得要在演員以外下功夫,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這些明星演員和我們觀衆為明星演員去買票的熱情。”

《劇院魅影》的主演阿雲嘎也認為,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看明星演員的觀衆數量并不大,“就是那一撥人,反反複複看,這是一個事實,可能找一個最頂流的演一部戲,也不可能讓他一個星期演八、九場,如果一直演一年,我不知道這個戲還有沒有人看”,是以關鍵是要普及音樂劇,讓更多路人知道什麼是音樂劇。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劇院魅影》中文版三位“魅影”合照

馬晨騁透露,售票過程中也接到過很多觀衆的咨詢電話,除了問卡司排期,更多問的是會不會用全中文演唱、中文版和原版的差別這樣的正常問題,總體來說喜歡IP和劇目的觀衆很多,甚至有一些沒看過音樂劇、但是聽說過《劇院魅影》的人也會來買票。

沖着明星卡司去買票的觀衆可能是市場上最忠實、粘性最大的一群劇迷,但音樂劇市場的繁榮不能隻靠這部分觀衆。《劇院魅影》這樣的超級大IP在“盲開”的情況下,首輪售票情況不錯,也說明了有一些不愛在網絡上發表意見的音樂劇閱聽人數量同樣不少。音樂劇市場想要長遠發展,需要找到和拓展的是更大的路人盤。

演員少、偶像經濟、片酬虛高?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内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