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作者:心徒使者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社交網站是使用人數最多、應用範圍最廣的網際網路應用之一。據統計,目前社交網站擁有衆多的大學生使用者,他們的社會心理發展受到社交網站的重要影響。

已有研究發現社交網站對青少年的認知和情緒發展以及社會化過程有利有弊。例如,研究人員發現Facebook在學生形成和積累社會資本的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改變了使用者在約會或者發展親密關系過程中資訊交流的方式。

另外,Valkenburg,Peter和Schouten發現青少年使用社交網站的頻率對他們的自尊和健康有間接的影響:對文章的正面回報可以促進青少年的自尊和健康,而負面回報則有損自尊和健康。有研究還表明,使用者在社交網站上的行為與其人格有關。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然而,人格和使用社交網站的特定功能之間的聯系,目前還知之甚少。前人的許多研究僅以在一個社交網站上花費的總時間來簡單衡量在這個社交網站上的活動。

是以研究探索人格因素和使用社交網站特定功能的關系,将為兩者間的關系提供更深的了解。

另一方面,鑒于社交網站龐大的使用人群和使用社交網站對于社會心理健康存在的潛在影響,通過社交網站的使用帶來的結果來了解其潛在的機制的是非常重要的。

很少有研究調查社交網站的使用和這些社會心理結果關系背後的機制,這些社會心理結果本身也出現了不一緻的情況。

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過度使用社交網站可能導緻社交網站上瘾,盡管“過度使用”的含義在這裡不明确。相反,其他研究報告了社交網站和心理健康存在正相關。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社交網站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與社交網站的類型有關。有研究者認為社交網站的過度使用和抑郁症之間的關系可能依賴于使用的社交網站的類型。對網際網路使用的研究與這種可能性保持一緻。不同類型的網際網路的使用影響其本身的使用和它的社會心理結果。

網際網路使用的單獨形式對社會聯結和心理健康沒有積極的影響,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朋友的交流可能對社會聯結和心理健康有積極的影響。社交網絡的使用和它帶來的結果之間的關系也可能依賴于社交網站使用的類型。

就像文獻中證明一樣,就它提供給使用者的基本功能而言,至少有兩種廣泛使用的社交網站:“社交類”和“娛樂類”。

是以,測量社交網站的使用,如在網站上所花的時間,是一種有限的測量。這是因為關于社交網站的使用的資訊不足,這可以解釋之前研究發現的沖突。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一個例外是在使用Facebook的社會影響的研究中,發現Facebook上朋友的數量、向其他人展示自己良好的表現和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呈正相關。

在最初的社交網站影響的研究中,Valkenburg和Peter提出,當網際網路用于和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互動時,總的來說網際網路的使用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影響。

總的來說,之前的研究說明了考慮社交網站使用的不同功能在預測它對使用者的社會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必要的。

社交網站影響心理健康的内在機制可能與某些中介變量有關。例如社交網站會通過自我表露和友誼品質來影響使用者的社會心理健康,而不是直接影響健康。

因為比起在社交網站中幾乎沒有聲音或者是視覺的線索的“交談”,使用者面對面的互動或者使用Skype通話或視訊線上互動更樂意自我表露。這些增強的自我表露對于高品質友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研究很好地證明了自我表露的增長促進個人親密關系的形成和提高他們整個關系的品質,盡管這無疑将依賴于自我表露的性質、在情景中的适宜性、自我表露的時間和伴随着自我表露的性質、深度、時間和同伴的愉快性。

是以,在研究中,我們将會使用自我表露和友誼品質來研究社交網站的使用和它的不同功能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研究的目的是,在控制性别和社會焦慮的影響後,通過不同類型的社交網站的使用(社交類和娛樂類)對大學生被試友誼品質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來探究其中的機制。确切來說,研究假設為了社交目的使用社交網站與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呈正相關。

出于娛樂目的使用這些網站和使用者的心理健康不相關。出于社交目的使用社交網站和網上自我表露呈正相關。網上自我表露和友誼品質呈正相關。友誼品質和心理健康呈正相關。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總的來說,結果支援了文中的大部分假設。為了社交更頻繁使用社交網站的被試比那些更少使用的被試的報告顯示的心理健康水準更高。

Morgan和Cotton發現網上交流的增加和抑郁症症狀的減少有關系,而且Valkenburg和Peter發現花更多時間在即時資訊上的青少年比那些花時間更少的人在友誼品質方面得分更高。

是以,社交網站的使用和心理健康之間的聯系在這三個研究中被證明,這也支援了“刺激假說”,該假說認為網上交流會刺激使用者的心理健康。

出于娛樂目的使用社交網站與心理健康不相關。同時這個發現與之前的研究保持一緻,該研究認為在不是出于社交目的使用網際網路時,網際網路的使用和心理健康之間的正相關很弱甚至沒有。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與之前的預測相反。作者發現為了交流使用社交網站和網上自我表露呈負相關。這個發現與之前研究發現認為他們之間存在正相關不一緻。

但是,在之前的研究中,被試來自西方文化國家,特别是東西方文化間差異,可能是受個人主義文化影響的很多人比受集體主義文化影響的人在社交網站使用的自我表露方面表現出更高的水準,而且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

集體主義文化更注重隐私,自我表露隻在家庭和朋友的親密圈子中表現。這可以解釋中國被試在社交網站上的自我表露水準較低,即使是出于社交目的使用這些網站。

近期公衆把大量的關注放在了由網上交流引起的隐私威脅上。研究有趣地發現無論網上隐私顯著增加的這種威脅是否存在,現在都影響了美國的被試。這個結果需要重複之前的研究,最好是同時使用相同的和新的自我表露的量表。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如果美國的被試和其他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被試重視這個威脅,研究預測在社交網站上的網上自我表露将減少,即使他們的使用是出于社交目的。

這可以增加社交網站的保護來提高他們系統的安全性,是以使用者将再次自由地展示自己,這是使用社交網站其中的一個動機。

研究結果表明社會焦慮與友誼品質和心理健康的關系呈負相關,而且為了娛樂使用社交網站與網上自我表露呈負相關。

以往的研究中已經報告了在網絡環境中的社會焦慮和友誼品質之間呈負相關,發現了社會焦慮得分更高比得分更低的寫部落格的人傾向交更少新的朋友,與少量已有的朋友通過部落格交流,與已有朋友關系的品質也更低。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這些發現也反映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經曆的社會焦慮這方面的困難。有着社交焦慮的人朋友更少,在網絡下的社交關系品質更低,因為在網絡上和網絡下的社互動動中他們容易焦慮和缺乏社交技巧。

增加在社交網站上提高這樣的技巧的幹涉和決定他們是否可以推廣到真實世界中的社互動動是有意思的。

為了娛樂使用社交網站與網上自我表露的負相關可以由這個事實解釋:隻有在社互動動時網上自我表露才會出現,在使用社交網站的娛樂功能時它出現得不頻繁。當個人在浏覽新聞或是玩線上遊戲時,社交不太可能發生,是以自我表露出現了。

這項研究有幾個方面的實踐意義。研究的結果說明了社交網站上的社交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很可能是因為社交網站給使用者提供了表達感受的平台,從朋友那裡給予和獲得社會和情緒的支援,提高感情的滿意度和通過給予别人支援獲得的自我價值感。

分析社交網站的使用與人格的關系,便于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能力

是以,如果開發者以增加本研究發現的有利影響為目的設計社交網站,社交網站就有可能提高生活品質。如較早前解釋的那樣,開發保護個人隐私的社交網站對于所有的使用者來說都是有幫助的。私人聊天是一個自我表露的好方法。

就為了娛樂使用社交網站而言,娛樂的附加形式如果需要社交可以在這個方面增加使用社交網站的益處。這個在視訊遊戲中已經被證明。

在視訊遊戲中,大量的玩家與其他人一起玩遊戲,而且大量受歡迎的遊戲是社交的,而不是獨自的。當今視訊遊戲的社會性質說明遊戲者可以學習社交技巧,包括親社會技能,某種程度上遊戲需要合作和互相支援來實作共同的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