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浪潮之巅讀書筆記(四)

第十六章 科技公司的鼓吹手——投資銀行

1.主要說投資銀行在科技公司裡的作用,又講了高盛的影響力(我覺得書中講的有些誇張)以及投資銀行的無情。還講了公司在上市這些地方要注意的内容。

2.百度找的高盛和蘇黎世信貸,因為這兩個投資銀行中都是大客戶,是以在初期的180天内市面上幾乎沒有可流通的股票。保證在180天後百度員工出售股票是獲得更多的利潤。

 3. 在科技公司背後,存在着左右它們發展和商業行為的金融力量。這種金融力量對于上市的科技公司來講,以投資公司或者投資銀行為代表。

 4.首先,我們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是個整體,任何一方的損失實際上也是我們自己的損失。第二,華爾街對世界經濟和生活的重要性比原本我們想象的重得多。它們是左右科技公司的金融力量。投資銀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貪婪。

5. 美國銀行業的基礎是私有銀行。在 1907 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的銀行業幾乎崩潰。這時,由著名銀行家摩根發起,聯合了各大銀行,在總統威爾遜的支援下,美國建立了聯邦儲備銀行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美聯儲。美聯儲雖然名字叫儲備銀行,但是它并沒有什麼儲備,它的職責基本上是發行美元和制定利率。而美國整個經濟活動,包括科技公司的商業活動依然靠私有銀行來維持運轉。

6. 這些公司大緻可以分成幾類:1.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這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傳統的銀行。2. 投資公司,雖然他們又稱投資銀行(InvestmentBank)。3.共同基金公司(Mutual Fund),共同基金的目的是為了投資而不是炒作。4.對沖基金(Hedge Fund),包括著名的文藝複興技術公司,以及索羅斯和羅傑斯的量子基金。

7. 華爾街傳統的大投資銀行有三家,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美林。高盛的主要業務是替别人做交易和承包公司的上市(underwriter)。高盛主要的業務有三部分,事件驅動的業務(Event Driven Business),包括公司的上市,合并和拆分,财産管理(Wealth Management),和各種各樣的基金,包括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高盛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上市承包商。全世界很多投資者都為高盛馬首是瞻。其實華爾街大部分公司心知肚明,高盛想要雷曼死,雷曼活不成。

8. 世界上唯一能和高盛有一比的就是摩根斯坦利。摩根斯坦利和美國的大銀行 J.P.摩根原來是一家。1929-1933 年經濟危機後,美國政府禁止銀行買賣股票搞投資,這樣 J.P.摩根銀行的投資部門就必須分出去。在二戰後,它更是在大宗上市、收購和破産交易中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二戰後到二十世紀末的整整半個世紀是摩根斯坦利的黃金時代。這時的摩根斯坦利涉足的商業領域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公司的并購、拆分和上市,機構和個人财産的管理,以及諸如股票、債卷和私募資金等資産管理。公司的上市,收購和拆分生意是摩根斯坦利的特長。這個部門是摩根斯坦利最賺錢的部門,也是最有價值的部門。為機構和個人理财,是摩根斯坦利較新的業務。值得一提的是,摩根斯坦利是銀行業中計算機化的先驅。

9. 一個科技公司的成功從根本上講要看它是否代表了技術發展的潮流,要看它的營運等自身的因素。但是,華爾街對它的影響也是難以低估的。當一個科技公司從開始準備上市時,投資者對它的影響就從風投基金過渡給華爾街了。風投公司要收回投資,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和早期員工要得到創業的回報,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被收購。第二是将自己的一部分股票到交易市場上公開出售(Initial Public Offer,簡稱 IPO),俗稱上市。科技公司的經營業務是科技産品和服務,而不是證券,是以它不能自己到證券交易所去兜售自己的股票,一定要把這件事交給一個承包商,比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這樣的公司來進行。承包商從上市中可以得到兩筆收入,第一是傭金,通常是包銷股票總金額,即融資額的百分之七,第二是今後以上市價繼續購買該公司一定股份的權利(大緻等同于期權)。

10. 在談判中,關鍵要談清楚三件事。第一,在上市的一瞬間百度總的市值值多少錢。大客戶一般比小客戶更傾向于長期投資而不是短線炒股套利。和百度相反,中石油在香港的上市堪稱敗筆。第二,上市公司融資多少。融資太多會過度稀釋股權。融資過多和過少都是有危害的。一般來講,融資的比例應當是公司市值的 10% 到 25%。第三,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确定後,還剩的是一些細節問題了,主要是百度付給承包商的傭金和今後的期權。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不上漲,這些期權就是廢紙。為了保證那些期權将來不是廢紙,承包商會盡可能地把上市價錢定的低一些。

11. 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對科技公司最大的支援就是直接購入該公司的股票。華爾街公司對科技公司的追捧還可以通過提高對科技公司的評級等不需成本的手段進行。華爾街會為每個科技公司訂出銷售額和盈利的預期。反之,當一個公司不能達到預期時,就可能被華爾街狠狠地打壓。是以,大多數科技公司為了在每個季度達到華爾街的預期,不得不制定很多短期目标,這樣很可能會影響它們的長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人心渙散,核心員工離職的速度比公司衰退的速度更快。對于那些價值不大的科技公司,一旦它們未能達到預期,華爾街則會毫不留情的打壓到底。為了不斷達到華爾街的預期,幾乎所有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的大跨國公司都不得不努力尋找新的成長點。這實際上是軟體生意做得相當好的微軟一定要進入網際網路市場的根本原因。要想不受華爾街的影響,唯一的辦法就是不上市。這就是 Google 在盈利很久以後遲遲不肯上市的原因。

12. 它們另一大賺錢的手段就是公司的并購和拆分。和上市一樣,這件事不能由科技公司自己完成,而需要由投資銀行做承包商代理完成。華爾街希望科技公司之間經常地并購和拆分。如果微軟的 CEO 鮑爾默真的答應了雅虎的還價,會有不少微軟的股東繼續抛售其股票,這樣對微軟的發展未必有利。事實上華爾街對微軟在 MSN 上長期賠錢一直不滿。華爾街更希望看到的是微軟能集中精力于計算機軟體業,保持高利潤,而不是不斷用從軟體上掙的錢去補貼 MSN 這個無底洞。單純從投資的角度講,華爾街希望微軟和 Google 各自分好工,微軟必須在合并後大量投入才能進行有意義的競争,這樣微軟的利潤會下降,這是華爾街非常不願意看到的。每一家科技公司的背後常常隐藏着一些華爾街的莊家。是以,在這種并購案中,成與不成,如果能成時和誰并購不和誰并購,有時是背後莊家的角力的結果。對于華爾街看好的收購,消息一傳出,出資收購的一方股價會猛漲。

13. 金融業在整個經濟活動中起着血液的作用。健康的金融環境和秩序可以幫助科技公司的成長。雖然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商業跟一個世紀前相比有了本質的不同,但是華爾街和一個世紀前并沒有什麼兩樣,今後依然如此,因為這是由人貪婪的本性決定的。在美國一個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務官它的首要任務并不是替公司管賬,而是和華爾街溝通。從好的一方面了解,華爾街對上市的科技公司的追捧也好打壓也好,從客觀上幫助了科技行業的優勝劣汰。

第十七章 挑戰者--google

1. Google其實是被美國《公司法》逼得不得不上市的。越晚上市,公司做的越大收益越高,是以盡可能地拖後上市時間。Google在IPO時做了三件驚人的事。第一件事就是采用拍賣的方式認定IPO的股價。第二個特點就是将一次融資拆成三次。第三次就是學習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将Google的股票分成了投票權完全不同的兩種。從Google的上市過程中可以看到,它是一個目光長遠并且精明到骨子裡的公司。

2.當一家公司的股東超過500名并且資産超過一定規模後,即使它不上市也必須在第二年的100天内公布财務狀況,是以facebook應該再明天4月28日左右申請上市 。

3.谷歌進行三次成功的融資,共80億美元,而且稀釋了不到10%的股份。 

4.google的前任CEO施密特是一個非常”愛财“的管理者,他永遠将現金儲備作為他關心的頭等大事。 他在做任何事時都會保證在最壞情況下Google能挺過很多道難關。

5.巴菲特的成功經驗,公司内部的人要有絕對的發言權。google的的B股每股有10個投票權,後來發行的A股隻有一個投票權。B股不能流通,隻能換成A股出售,A股不能轉變成B股。是以創始人隻要有10%的股票就有絕對的話語權。 

6.楊緻遠的卓越遠見不僅表現在看清了網際網路産業正确的發展方向并沿着這個方向去執行,而且從一開始就看到了整理網際網路内容的重要性,并且刺激了電子商務的誕生。雅虎至今仍然比Google更相信人工而不是自動的方法。搜尋引擎領域迄今為止的質變隻有Google取代AltaVista那一次。隻有質的飛躍才能造就取代原公司的新的主導者。

7.在Google,研究和開發從來是不分離的。克雷格·西爾弗斯坦幾乎一個人寫出了Google搜尋引擎的第一個商業版本,而且制定了Google至今遵守的程式設計規範和流程。

7.凡做大事的人,必須有做大事的氣度和胸懷。

8.一個中國工程師知道谷歌隻有四個人要加10億,馬上試了試google的搜尋,發現比雅虎的好得多,于是他當機立斷的加盟了google,成為了google第一個華裔員工。 

9.在這個領域中,最成功的主導公司将是能幫助世界上每一個人使用計算機的公司 。在網際網路時代,讓所有人很容易免費上網并友善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公司,必将成為網際網路時代之王(免費和友善)。 

10.和微軟一樣,谷歌的東西必須面向大衆的,并且是便于使用的,這也就是為什麼google的網站那麼簡潔的原因。 

11.佩奇是一位極具商業眼光,并且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奇才。google經常輕一些各行各業的精英,甚至包括太極拳高手來公司作報告,不管他們做的事有google沒有關系。 

12.google所有的服務都遵循這個原則,隻把網際網路的内容送到千家萬戶就行,至于網際網路的内容是誰的并不重要。 

13.google的服務直接面對最終使用者,和巴菲特不謀而合,在巴菲特看來,廣大消費者才是一切商業的衣食父母。不管經濟好壞,大家都要上網。是以施密特說谷歌有很強的抗經濟衰退的能力。 

14.google一直強調網頁排名的公正性,于是在網頁其他地方嵌入付費廣告,這個就是google Adwords的由來。有些人使用google多年,甚至沒有注意到google在搜尋結果的旁邊投放廣告。這個adwords有十幾個人在很短時間開發完成 ,在google早起,總相信自己一個人能當十個人使 ,并且屢屢證明确實如此。

 15.google減少中間環節,認為中間環節除了殘留利潤不帶來任何好處,和dell和巴菲特有相似之處。 

16.google早期沒有追求營業額和利潤,而是想辦法擴大自己的使用者群,除了技術外,把網頁做的特别幹淨,谷歌上的廣告比網際網路其它廣告貴10倍,但廣告商還是很願意。 

17.google的銷售是行業裡數一數二的,在前期拿下了雅虎和美國在想的搜尋和廣告業務,并确立了google在搜尋市場的主導地位。 

18.google不相信三個臭皮匠的作用,甚至谷歌宣稱隻需要天才。google的一道面試題,你認為如何改進google,或者你來了以後如何使我們變得更好。 正是靠一個個精英,Google才能創造曆史。

19.google為了保證工程師們所寫程式的品質,鼓勵大家多寫測試程式 。 

20.google在工程上,對每一個細節要求都很嚴格,比如一個程式多寫了一個空格或者一行超過了80字,都不允許送出,而一個程式的變量名起的不好就不能通過評審。 

21.在用人上,一個大學生能做的用一個碩士或者博士做,殺雞用宰牛刀,這樣打造了”瑞士制造“一樣的高品質。 

22.google最初在開發雲計算平台的目的是為了能把大量廉價的伺服器內建起來,完成超級計算機的計算和存儲功能。在架構設計時就把容錯性合并法處理能力考慮的非常周全。Google後來發展比較順利的一個原因是它比其他公司更早的看到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google在全球鋪設光纜,使google的業務不受網速的瓶頸。google大力推進城市免費wifi業務,雲計算的産業鍊一旦形成,對現在資訊産業的影響将是颠覆性的 ,重大技術變革預示着産業格局的變革,google在此契機,它希望在下一次産業變革中領跑。 Google希望今後整個産業界将越來越多的服務從PC機用戶端搬到網上,減少使用者對微軟的依賴。

23. 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而謀求那些利益使我們的職責所在。五年前蘋果和Google在産品上是完全互補的,他們在各自領域有共同的敵人微軟。

幾年後整個IT行業的格局将從winTel轉向以3G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為核心的新時代,在手機作業系統上的競争是這個時代的焦點。 Google把整個手機和3G移動通信産業鍊通過Android串了起來。Android手機從數量上超過蘋果隻是時間的問題。Android作業系統成為全球市場佔有率唯一上升的隻能手機作業系統。

24.2005年收購andriod,07年做出第一款樣機,但當時他們看到和蘋果手機的差距太大,決定推到重來,否決自己多年的工作要有非常大的勇氣,但這是通向成功之路。 Google真實的目的是通過這款手機了解手機設計和制造的整個流程。同時,Google也有了很多第一手的經驗,可以優化Android本身和提供更好的雲計算服務。Android掙錢的方式還是依靠廣告。

25.google學的是當年微軟的做法,橫着吃整個市場,他隻關心最重要的作業系統部分,而把上下遊全部交出去,而且是免費的。做nexusOne 是為了了解手機設計和制造的整個流程,優化android系統和提供更好的雲計算服務。 四個重要的處理器廠家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Marvell和德州儀器。

26.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google很小的時候,如果死守大公司的圍攻,是沒有出路的,是以google常常是兩眼盯着前方沖,而不左顧右盼它的對手 。Google給每個Gmail使用者1G的免費郵箱,使得整個網際網路的電子郵件再也不可能直接收錢了。除了搜尋和電子郵件,地圖、圖檔和财經是傳統網際網路流量最大的三項服務。Google地圖比以往的雅虎和美國線上的同類産品有質的飛躍。Google很高興發現使用者對搜自己計算機上的内容其實并不感興趣。Google退出了類似于微軟office的辦公軟體,Docs。首先,它是免費的;其次它是運作在資料中心的伺服器上而不是個人微機上。經過三年的努力,Google Docs終于到了可以挑戰微軟Office的程度,當然,這不是在收入上,而是市場佔有率上。伴随着市場占有率的上升就是商業上的成功。在微軟上位滲入Google的領域前,Google通過進攻已打到了微軟的後院。

 27.Google成功的直接原因是通過關鍵詞廣告打開了網際網路的廣告市場,而策劃和實施這個項目的便是佩奇。Google将搜尋廣告業務變成了金礦。當搜尋變得越來越重要後,搜尋廣告也就變得越來越值錢,這就是2007年Google以不足雅虎的浏覽量,卻産生了雅虎兩倍的利潤的原因。佩奇和布林處處顯示出超人的商業頭腦和準确把握新技術的能力。

28.我們的信條是讓每一個人能夠通路最好的資訊,而不隻是付費廣告商提供的資訊。Google不作惡的做法,其實是它長期發展重要的保障。

29.微軟的研究和開發相脫節,Google則是研究和開發不分家,Google基本上沒有研究部門。Google幾乎每個工程師不僅需要會寫程式做具體的事,還必須會做研究。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盡可能地招有動手能力的博士。這樣,Google就成了全世界機關辦公面積博士最集中的地方。好的博士生不僅有創造力,而且有最高的自覺性。碩士能把你領到别人到過的地方,而博士可以把你帶到以前無人去過的地方。Google對一些很聰明但是稍有欠缺(尤其在是主動性方面有欠缺)的學生建議在學校裡再曆練一段時間,等“準備好了”再來試試。Google盡可能給大家創造寬松的工作環境并提供各種各樣的福利,就是為了吸引并留住這些聰明人。Google在工程上,對每一個細節要求都很嚴格。Google這麼要求大家一方面是為了讓枯燥的程式易于讀懂,更重要的是從點點滴滴培養大家的品質意識。Google不僅工程師偏向于用博士,連産品經理也用斯坦福大學的博士。Google更喜歡找一些計算機專業的博士而不是名牌商學院的MBA來當産品經理。Google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讓一個工科博士來做産品經理很容易和工程師溝通。第二,Google非常相信工程師的創造力,也相信這些工程出身的産品經理有同樣的創造力。

30.Google的兩次歡迎會:第一次是歡迎CEO埃裡克施密特博士到任,第二次是歡迎Google中國的總裁(也是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複博士。施密特有很強的計算機專業技術背景,非常強調國際化的重要性,是名副其實的Google中國之父。李開複是Google繼退休的韋恩羅森後第一位直接按副總裁級别聘任的工程主管,在他的上司和參與下,Google中國在成立後半年内就網羅到上百名中國各大學最優秀的畢業生。自由派人士占主導的Google總部對中國的網際網路管制方式一直難于接受,這中間的沖突全壓在李開複身上。

31. 要想在網際網路上有發展,首先要有廣告源,其次要有“值錢的”流量。Google唯一沒有搞定的Facebook成了它最有威脅的對手,雖然還不是最大的對手。Google先發制人的做法完全堵死了微軟進入網際網路搜尋業務的可能入口。Chrome是為了配合Google的雲計算設計的。Chrome操作簡單,速度快,而且便于搜尋,正式要把使用者往自己擅長的伺服器端軟體引導。可以預見,它在今後的發展中仍然會大膽開拓新的領域,挑戰對手,也挑戰自己。Google是矽谷生産關系和文化的濃縮。

第十八章 成功的轉基因

1. 諾基亞是―浪潮之巅‖系列中介紹的唯一一家歐洲公司。諾基亞從木材加工廠到手機生産廠商。直到 1992 年,新任總裁約瑪•奧利拉上台後,才将移動通信做為諾基亞的核心業務。這一決定使得諾基亞由一個普通的電子公司成長為全球移動通信的上司者。除了正确的決定外,諾基亞成功的關鍵還有三點,第一,抓住了移動通信從模拟到數字化的契機,第二,政府的大力扶植,第三,推翻了在模拟時代摩托羅拉制定的商業競争規則。諾基亞今後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GSM 的前途。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世界移動通信開始了從模拟時代到數字時代的飛躍。諾基亞從此專注于移動通信業務,用他們自己的話講,就是專心、專注和專業。估計現在,我們已經找不到諾基亞的膠鞋和個人微機了。在諾基亞和歐美大公司的競争中,芬蘭政府給予了諾基亞極大的支援。這種支援卻并不是像中國政府那樣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而是一種看似無形的卻又非常有效的支援。首先,芬蘭政府給諾基亞的支援是在人才上的支援。第二,是讓諾基亞等公司的老闆們加入國家科技經濟決策的圈子。第三,芬蘭政府積極地為諾基亞開拓海外市場。芬蘭是第一個加入歐元區的北歐國家,并成為了歐洲一體化和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之一。它颠覆了摩托羅拉在模拟移動通信時代制定的遊戲規則,并主導了 2G 手機時代的遊戲規則。摩托羅拉由于思維的定式,在早期開發數字手機時,仍然以話音品質為核心,功能和外觀的設計在同行中常常慢一個節拍。而諾基亞在很早就強調手機的功能、使用友善和外觀。諾基亞的手機在功能上從不落後于任何競争對手。更可貴的是,它的手機還以操作友善而著稱。諾基亞由一個地區性的木工廠發展到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原因可以簡單概括為“長期探索、抓住機遇和制定規則”幾個字。

2. 諾基亞在智能手機這一次革命中正在失去市場。它的落伍是商業的因素。諾基亞的商業模式落後于Google的Android聯盟方式,進而無法從傳統的“生産手機并且和其他手機廠商競争”的理念中走出來。諾基亞和WP7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比諾基亞Symbian翻盤的可能性更小。 

3. 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股票指數道瓊斯,隻覆寫了 30 個公司。能幾十年一直在道瓊斯指數中的公司寥寥無幾,3M 公司便是這鳳毛麟角中的一個。它是全世界公認的最具創新的公司,而且它是少數能在産業不斷變遷的世界經濟發展中不斷發展的常青樹。3M 公司至今最富傳奇的故事就是 思高Scotch 膠帶的發明。該公司營業額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于近五年的發明。3m公司老闆鼓勵員工發明創造新産品,成為公司新的核心業務。3M允許員工用15%的時間敢任何自己喜歡做的事,後來這個做法被google學去了,程式設計了google的20%項目。 3M 總是有無數的發明作為技術儲備,當新的市場起來時,它總是可以搭上新興市場的快車。現在它的 40% 的年收入和三分之一的年利潤來自于液晶産品。液晶是一種同時擁有固态晶體和液體雙重特性的物質。而這一業績也是靠一項關鍵性的發明—增光膜(Bright Enhance Film,簡稱 BEF)。3M 也是商學院教程中研究得最多的公司之一。

4.3M成功的三條:1.堅持創新,2.強制淘汰一些前景不好的,有長遠發展眼光的公司會把一個發展前景不是很美妙的部門在它還值錢的時候賣出去。3.發明的産品都是針對大衆的,而且是消耗性的。這些産品相比針對企業的産品,營業額相對穩定,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雖然都知道這三條,但是做到的人不多。這也顯示了3M的不凡之處。 

5.GE公司是由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創立的,是将電最早介紹和普及到世界上的公司。今天GE是全球最大的聯合體。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以後,于1890年創立了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Edison General Electronic Company)。GE是道指最早的十二家公司之一。GE的第一次擴充是從有線(動力)電到無線電收音機。我們可以看到GE的經營模式,即讓子公司相對獨立。自從有了RCA,GE就有了發電(供電)和家用電器兩大業務。今天,GE是全世界的飛機發動機的主要生産商。

6. GE的這幾次擴張都比較成功。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它們都是在自己已有業務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展開地,整個轉變過程比較自然。其次,GE進入的都是一些全新的或者剛剛起步的領域。GE的創新已經不能僅僅是一兩個産品的創新,而必須每次創出一個新的行業。在六十年代,美國計算機工業界的格局是一大七小,大的是 IBM,GE是七個小的之一。GE便搶先投入巨資開發核磁共振機,

7.GE最近的擴張是進入銀行和金融領域。長期以來,GE不斷地賣掉那些效益不好或者前景不看好的部門。GE是至今唯一開辦銀行的一個大型實體公司。這裡面原因有很多。首先,實體公司辦銀行要得到政府的準許和支援。沃爾瑪雖然是美國最大的私營雇主和全球最大的連鎖店,但是由于為富不仁,在群眾中和政府眼裡形象都很差,辦銀行這件大事很難獲得廣泛支援。GE能夠辦銀行的第二個原因是它的信用記錄和還貸能力非常好,讓所有人放心。微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評級在AAA的公司。信用記錄好的最大用途在于貸款的成本比競争對手可以低很多。

8.GE之是以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其管理水準在全球所有公司中是數一數二的。GE曆代CEO中,以上一任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最為突出。韋爾奇是GE土生土長的,他全部的職業生涯都在GE度過。和很多曆史悠久的跨國公司一樣,GE在管理上官僚作風嚴重,在業務上保守,在配置設定上平均主義。韋爾奇上任後和現在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提出的口号相同,就是變革。在GE的業務發展方向上,韋爾奇做了重大的調整,他大刀闊斧地出售了很多部門,并且進行了大量的并購。在這兩次重組中,GE甩掉了低利潤、競争激烈的彩電業務,獲得了兩個高利潤而且有前景的電視網和醫療儀器業務。韋爾奇在GE的CEO生涯中另一個大手筆就是大力推動金融資本與制造業相結合,将原來GE很小的消費産品貸款部門,擴充成GE的商業銀行(GE Money Bank)和提供制造業的貸款、保險和金融咨詢業務的GE金融部門。韋爾奇是讓恐龍跳舞的人。

9.微軟和Google這種固定資産不多的公司,拆了賣不出什麼好價錢,投機者不感興趣。

10.像GE這麼大的公司,已經不是一兩個大發明可以讓它轉基因、轉型了,它要想成功轉型,必須發現并培養出一個新的行業。韋爾奇不斷地淘汰前景不好的商業部門,不斷地融入新興的産業部門,經過二十年時間,終于成功的将GE從傳統的工業公司打造成集高科技、高附加值服務、金融和娛樂于一體的航空母艦。包括巴菲特在内的長線投資家仍然看好GE 并且最近大量注資GE。GE雖然龐大,但是從來不缺乏創新。當金融危機過去後,GE仍将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有競争力的公司。

11.由于科學技術是最革命,發展最快的生産力。企業能否不斷成功的轉型是關鍵。3M是靠硬性的制度維持其創新,而GE是靠自己不斷開創新的産業。

第十九章 印鈔機

1.我們社會的科技和生産力發展就必須和商業聯系起來。一個技術、一種産品隻有當它被證明在商業上是成功的,才能真正地為我們這個社會接受。在商業上,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型。中國電信不懂這個道理,一筆高額初裝費的門檻攔住了大部分有心安裝電話的人,直到十年前這個問題才得到基本解決。很多大公司的興起,不是靠技術的革新而是靠商業模式的轉變。 英特爾的崛起固然主要是半導體技術進步的因素,但是在商業模式上它也有創新。好的商業模式都非常簡單,讓即使是外行也能一眼看清楚。紅杉風投對于那些幾分鐘講不清楚商業模式的創業者,都會婉言地勸走。微軟和甲骨文的商業模型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隻有三個字—“賣軟體”。以前在IBM時代計算機公司軟硬體都開發,軟體的價值要通過硬體實作,沒有單獨的軟體公司。

2. 在所有商業模式中,最理想的就是能像印鈔機那樣自動掙錢的模式。我們在這一章中介紹三個成功的模式,Google  的廣告系統,Ebay  的電子商務系統和戴爾的微機直銷系統。

3.下面是印鈔機:

      a.微軟賣軟體

     b.google的廣告系統。谷歌靠搜尋廣告和與網頁内容相關的廣告掙錢。Google  能夠每年創造上百億廣告收入是因為它的廣告系統比傳統廣告業來的有效得多。廣告一直是傳媒業的主要收入,報紙業區區一美元的售價,不過是為了确定它的讀者是一個真正讀報的人。Google 不僅僅在關鍵詞廣告比對的技術上領先于對手,更關鍵的是它的商業模式比包括雅虎和微軟MSN傳統廣告業領先了整整一代。讓企業自己去填寫廣告和比對的關鍵字,然後填寫願意付的廣告費即可。并且按點選次數收費。并且還會通過機器學習,不斷晚上自己,讓廣告的點選率更高。同時要解決的問題:廣告之間的排名問題,惡意點選騙錢,廣告投放節奏,自動收費,自動修複。

      c.電子商務

      d.戴爾的虛拟工廠。将傳統行業的7個環節減少到2個。戴爾接到訂單,直接通知工廠生産,然後按位址發貨。是以dell取得了成功。

      e.騰訊的虛拟物品和服務

4.好的商業模式對于一家公司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創業選擇題目的時候,要特别注意商業模式。 

5.豆瓣上的一句總結: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它不需要多少人力,一旦運作起來便能自己産生利潤,持續發展。

6.輕按兩下公司在廣告投放過程中無法得知網站的内容和網際網路使用者的需求,是以它的廣告投放完全是随機的,廣告效果非常不好。Google公司的搜尋廣告根據搜尋的關鍵詞來決定廣告的内容。Google比輕按兩下公司另一大改進之處在于打造了一個自動接納廣告的系統,進而基本上省去了廣告銷售這一成本。為了讓商家對Google關鍵詞廣告的效果滿意,Google按廣告點選量,而不是廣告顯示的次數收費。

7. 這個印鈔機另一個奇妙的地方在于,它可以通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不斷完善自己,“印出”越來越多的鈔票。

8. Ebay除了基本的營運費用,幾乎沒有其它成本了,它實際上等于坐收手續費。要讓這個印鈔機運轉Ebay必須解決兩個問題,即信用問題和付款問題。Ebay就需要一種專門針對網上交易的支付方式,于是它花高價收購了Paypal公司,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樣,Ebay的印鈔機就打造完成了。Ebay“印出”的鈔票數量取決于交易量和交易金額。Ebay不顯山露水地進行了一次商業模式的小轉變,漸漸地從網上跳蚤市場轉變成了網上自由市場。這種商業模式實際上是對傳統的零售商業模式的一種颠覆。Ebay從此搭上了電子商務的快車。電子商務無疑是當今所有國家發展最快的商業領域。Ebay是唯一能夠在那七年中一直表現良好的公司,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它搭上了電子商務的快車,而在整個電子商務中,Ebay的商業模型又是最簡單有效的。

9. Ebay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電子商務的飽和,因為這在短期内不可能發生,而是如何能最有效地防止網上交易的欺詐行為。盡管Ebay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和欺詐行為做鬥争,但是一直沒有能徹底制止這種現象。Ebay商業模式的根本缺陷在于,它無法控制買賣雙方的資金流動,是以很難根治網上商業欺詐。亞馬遜的電子商務在早期以售書最為成功。但是,亞馬遜将它的商業模式略作修改,一下從世界上最大的線上書店發展到美國的線上百貨店,從此它獲得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大家對Ebay這種甩手掌櫃的模式越來越缺乏信心,而對亞馬遜這種集中式管理并且負責到底的模式越來越接受。亞馬遜要做的事就是把這個平台管理好。亞馬遜的印鈔機比 Ebay的好處是它能讓消費者放心,是以長期發展的潛力更大。在中國,和ebay及亞馬遜模式接近的是阿裡巴巴的“淘寶+支付寶”。

10. 一個傳統的制造業需要通過産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加工制造、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零售七個環節才能收回投資、獲得利潤。這種高效率,使得“日本制造”打敗了美國和歐洲制造,迅速占領了世界市場。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歐美日大公司開始在東南亞和中國建工廠,将加工制造這個環節的成本壓到了最低。其實,最聰明的辦法是直接減少其中一個或者幾個環節,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計算機制造商戴爾(Dell),它将上述七個環節減少到兩個,使得它打敗各家相容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制造商之一。

11.戴爾在商業模式上改進了傳統制造業從設計到銷售的過程,使得戴爾計算機的價格比其競争對手低得多,市場占有率漸漸成長起來,到 2000 年終于成為美國最大的個人計算機制造商。最後,戴爾在銷售管道上做文章,将批發和零售商的利潤降到最低。戴爾一直堅持直銷,它基本上不設批發商,在很長時間裡也很少通過零售商分銷。戴爾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牢牢控制住訂單處理和零售(主要是市場推廣)這兩個環節。戴爾公司過人之處不在于其技術和市場能力,而在于它将傳統的制造業的七個環節簡化到兩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商業革命。

12.當Facebook還在為它的盈利模式發愁時,它的中國版——騰訊的Qzone,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虛拟物品。當他們的使用者在虛拟社會中所花的時間多到一定程度并且對社交網站産生一定的依賴性時,虛拟社會中必然會出現虛拟物品。銷售虛拟商品商業模型必須解決兩個關鍵問題才能行得通。第一虛拟商品的使用價值。虛拟商品必須有用。至于什麼樣的商品有用,就要看各個社交網站上誰設計的産品滿足了使用者的某種需求。虛拟商品的特點是:複制他們是沒有成本的,但是開發這些商品是由成本的。是以,它們也需要規模經濟的效應。它隻可能作為大型社交網站的盈利方式。第二,虛拟社交網站中的使用者不但是虛拟商品的消費者,還是他們的創造者。如何不斷向這些虛拟社會投入(銷售)“無本”的商品,同時不稀釋使用者的财富,就成了運管所有虛拟社群的藝術。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一些網絡增值服務,讓使用者消耗掉他們積累起來的“虛拟财富”。這裡面關鍵是提供什麼樣的增值服務,這就是一家公司創新和營運的藝術了。

13. 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印鈔機式的,它不需要多少人力,一旦運作起來便能自己産生利潤,持續發展。 創業者選擇題目的時候,要特别注意商業模式。

第二十章 網際網路2.0

1.web2.0必備的特征。

     a. 必須有平台可以接受并管理使用者的内容,并且這些内容是網站的主體。

     b.一個開放的平台,使用者開發自己的程式,并且提供給其他使用者使用。

     c. 互動性。這是網際網路3.0最應該有的特征之一。

     d. 非競争性和自足性。一種自足的生态環境。更像電信公司。

2.評價一個網站,一個公司的好壞隻有一個标準,是否盈利.

 3.到2008年底,風險投資的數十億美元随着金融危機的到來基本上全打了水漂,除Facebook和Twitter外,這些形形色色的網際網路2.0公司當年引人入勝的故事便都沒有了下文。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帶動了過去15年世界經濟的發展。但凡網際網路産業有長足進步時,美國的經濟都是向上的。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是一緻的。網際網路正從學術界向商業化轉變,對于網絡裝置的大量需求造就了思科的神話。網景公司則為網際網路的使用者開發了通路網際網路的手段。在10年前,網民想通過網際網路向公衆提供資訊的管道依然很有限。在網際網路1.0時代,網民想擁有發言權唯一的途徑是自己創辦網站。網際網路泡沫崩潰,更多是針對投資者和工業界而言。Google再次證明了利用廣告維持網際網路運用并且提供免費服務的商業模式适合于網際網路。

4.YouTube主導了全球的線上視訊業務。Facebook主導了大學生和30歲以下年輕人的網絡交際,而MySpace主導了中學生的上網活動。

5.Blogger。部落格的及時性和友善性很容易得到。作為對傳統平面媒體的補充。但是它一直沒有找到盈利的好辦法。與Google合并後,靠着Google的内容廣告,有了收入來源。Blogger的成功主要靠創始人、時機和運氣。

6.維基百科。由于缺乏好的商業模式,傳統的百科全書徹底失去了搭上資訊快車的可能。維基百科的條目涵蓋面比大英百科全書要廣得多,同時它的内容頁比後者新得多。其内容可以說是由全體網民共有。維基百科解決錯誤的辦法基本上是靠大量讀者“舉報”和主動修正。維基百科另一個問題是它對于敏感話題内容的公正性。在中國,網民們建立了一個類似的網站——百度百科。維基百科基本上是靠贊助商來維持營運。

7.Facebook和Twitter。兩者的使用者群非常不同。Facebook起初隻對在校大學生和教授開放。大學生們通過Facebook交往是安全的。當大學生畢業後,Facebook的性質由原來以交友為主的網站,變成了一個虛拟社會。Facebook一門心思專注于把這個平台做酷,做好。好的公司不需要提供具體的内容和服務,而是讓使用者自行解決。這時網際網路2.0的精髓所在。騰訊的Qzone目前還不完全是開放性的平台。

8.YouTube。提供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去填充節目。考慮到它在今後母公司的重要性,和企業文化的相容性,YouTube最終決定和Google聯姻。YouTube成功的最關鍵的地方是自己不提供任何視訊内容,這樣就不會與視訊提供者争利。

9.Twitter。共同創始人來自網際網路的兩個領域,威廉姆斯和斯通代表的部落格和多爾西代表的短信。顯然Twitter的産品一開始就繼承了短信和部落格的兩種基因。這種不需要太費時間、太費腦子的即興寫作代替了原來比較正規、比較費時的部落格,成為活躍度非常高的網絡互動行為。Twitter在某種程度上是補QQ群的課,是以普及得非常快。Twitter在伊朗大選危機中獲得了第二層次免費廣告。商業模式實在不清晰。微網誌到了中國便有了新的含義——新聞傳播方式和追星的手段。這種名人效應,是微網誌的中國特色,這和亞洲國家普遍的追星行為相符合。

10.迄今為止,所有的網際網路2.0公司都沒有盈利,而且都沒有找到合适的商業模式。從技術層面看,網際網路2.0并沒有太多新技術,它更多是對網際網路生态環境的一次優化。網際網路2.0公司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專注于打造通用的平台,而由社會上的開發力量和廣大使用者補充成完整的服務。網際網路2.0公司的經濟狀況和他們在當今網際網路中的名氣、流量和地位極不相稱。網際網路2.0公司想要盈利,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盈利模式,而不是現有網際網路公司的廣告模式。任何社會發展都會出現商品經濟,在虛拟社會上也是如此。依靠這些虛拟社會的增值服務和虛拟商品,騰訊成為了中國最掙錢的網際網路公司。

11.為什麼Facebook上的廣告收入不能超過Google。第一廣告的效果。越往後廣告效果越好,越靠前越差。網際網路上的流浪的商業價值相差甚遠。Facebook的廣告效果比Google差很多。第二,整個線上廣告的總盤子大小,取決于電子商務的發展。

12.網際網路2.0是網際網路發展的一次成功的進化,而不是颠覆性的革命。因為像Google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可以在較短時間裡将網際網路2.0的模式融于自己的服務中。現在騰訊反而成了中國網際網路2.0最好的代表,連布隆伯格新聞社都認為Facebook很像騰訊。在中國,網際網路2.0的結局就是為他人做嫁衣。網際網路2.0公司面臨的另一大挑戰來自電子商務公司。網際網路經濟最強、最直接的發展動力是電子商務。

13.一旦一些模式先取得成功後,其他模式便沒有了機會。從技術上,它沒有任何創新。從人們使用網際網路的方式上,它确實是一次革命;在商業模式上,它是網際網路生态鍊的一次優化,并且可能帶來新的商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