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人不相信年輕的鬼魂,更别說死後能有靈魂轉世了。但在晚年,尤其是接近暮年的時候,開始相信佛陀并期待靈魂轉世,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不想死,尤其是期待死是一個新的開始。這種期待與佛教靈魂"不活,不加或輸"的概念不謀而合,不管是真是假,至少要使絕望的心理得到一絲期待,以緩解對死亡的本能恐懼。
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從心理科學的角度來看,生命特征是由生理和心理部分組成并再現的。理論依據是:
1. 定義生與死的标準是"心髒能獨立跳動嗎?"是以有心髒跳動,意識消失了,是以讓我們想象一下:心髒會突然停止跳動,意識會在瞬間消失嗎?"包括潛意識層面在内的"場"在哪裡,或者它們是由身體和心理上的合作産生的?
2.人類生命的源泉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這是生理學的開始,在心理啟蒙和發展的過程中,意識的内在内容又有多少是意識的内在内涵?這些内容我們可以自己"内部觀",想必它們都無法解釋"自我"。
3、世界是"多元疊加",也就是說,宇宙之外有很多未知的空間,如:"暗物質"現象,包括"感應"和"場"等等,人們隻能瞬間懷疑,根本無法探索源頭,但這隻是當下的"未知",但大多數人的"未知",并不代表絕對的未知。
既然有這個說法,而且一直繼承到今天,一定有它的基礎和理由,沒有絕對的肯定等于沒有絕對的否定,這是一種哲學觀點。而且,沒有必要用科學來解釋它,因為科學畢竟是在已知的前提下,有限制和局限,而我們正在探索科學的未知,需要用未知的科學來發現新的科學!
是以,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援"靈魂轉世",但我們所有人都想擁有,這不是一種超級強大的思想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