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殘酷的圍城戰——列甯格勒圍城戰

殘酷的圍城戰——列甯格勒圍城戰

1944 年 1 月 27 日,戰争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最具破壞性的圍攻之一在蘇聯列甯格勒結束。在圍困期間,該市超過100萬居民死于饑餓,體溫過低和類似的食物,以及敵人的轟炸和炮擊。

納粹德國将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設想為一場旨在摧毀平民的殲滅戰争。阿道夫·希特勒政權将斯拉夫人民(稱為"Ostvölker")特别是蘇聯人稱為"非人類"。在《我的鬥争》一書中,希特勒概述了他征服東部領土以實作德國統治的宏偉計劃。

列甯格勒市被蘇聯統治者彼得大帝視為"西方之窗",是18世紀和19世紀蘇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在帝國時代被稱為聖彼得堡,它是一個文化大熔爐,擁有豐富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是許多教育和政府機構的中心。

殘酷的圍城戰——列甯格勒圍城戰

1941年,德國軍隊襲擊了列甯格勒的一個蘇聯掩體。

然而,對于納粹來說,這座城市成為蘇聯負面刻闆印象的代名詞,以共産主義革命家弗拉基米爾·列甯的名字命名。作為蘇聯人和共産主義者,列甯被納粹極端分子所憎恨。希特勒一心要摧毀這座城市,以此作為他所謂的德國"優越感"的象征。

納粹德國早就計劃着餓死列甯格勒的恐怖。檔案顯示,黨衛軍和德國軍事上司人甚至在圍困開始之前很久就已經制定了通過饑餓系統地殺害蘇聯人口的詳細計劃。1941年5月2日,第三帝國部長們召開了一次相當于東方經濟司令部正式會議的會議,并記錄了以下令人不寒而栗的備忘錄:"隻有整個國防軍得到蘇聯的支援,戰争才能繼續......這樣,如果數千萬人從土地上榨取所需的東西,他們無疑将挨餓。"

5月16日,希特勒在他位于上薩爾茨堡的私人住所聽取了關于巴巴羅薩計劃的簡報。根據曆史學家亞曆克斯·凱(Alex J. Kay)的說法,他和其他納粹上司人,包括黨衛軍上司人海因裡希·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和赫爾曼·戈林(Hermann Goering),授權德國軍隊每年從蘇聯領土上沒收約2500萬至3000萬噸糧食。

殘酷的圍城戰——列甯格勒圍城戰

1941年,德國士兵在列甯格勒郊區的陣地上微笑。1941年的冬天對蘇聯人來說是最具破壞性的,因為嚴重饑餓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頂峰。德國士兵被指令沒收所有蘇聯食物,否則将面臨死刑。

"與會者以一種非常現實的方式宣布,如果德國要赢得戰争,數千萬人将不得不在即将被占領的蘇聯領土上餓死,"正如1941年納粹東方政策第4章所描述的那樣。"蘇聯戰役的目的是消除3000萬斯拉夫人口的減少,"希姆萊告訴黨衛軍元帥埃裡希·馮·德姆巴赫 - 澤列夫斯基。"

1941年5月23日,第三帝國釋出了軍隊實施的"饑餓政策"的官方指導方針:"這些領土的人口,特别是城市的人口,将不得不面對最嚴重的饑荒......這片土地上的數千萬人将變得多餘,将不得不死亡或遷移到西伯利亞。"

殘酷的圍城戰——列甯格勒圍城戰

在1941年列甯格勒圍城期間,德國士兵在被掠奪的家具和被燒毀的教堂和房屋周圍吸煙。

6月1日,帝國事務大臣赫伯特·巴克(Herbert Backe)釋出了被稱為"12條誡命"的指導方針,其中包括基于種族主義斷言的訓示,即蘇聯人正在挨餓:"幾個世紀以來,蘇聯人忍受着貧困,饑餓和節儉。他的肚子是有彈性的,是以沒有虛假的同情。不要試圖在德國應用生活水準。1941年7月,遊騎兵B的莫斯科先遣突擊隊隊長弗朗茨·阿爾弗雷德(Franz Alfred)總結了"饑餓政策":"希特勒打算将帝國的東部邊界延伸到巴庫 - 斯大林格勒 - 莫斯科 - 列甯格勒線。在這條線的東邊...将有一個'熱區',所有的生命都将被消滅,"他告訴德國軍方官員。"它的目的是通過清除所有食物來消滅居住在該地區的估計3000萬蘇聯人。他說列甯格勒将被"夷為平地"。他還威脅說:"所有參與這次行動的人都被禁止給蘇聯人哪怕一塊面包,就得死。"

殘酷的圍城戰——列甯格勒圍城戰

列甯格勒的居民在1941年左右被圍困,在轟炸中餓死,但拒絕向德國人投降。

1941 年 9 月,德軍封鎖了列甯格勒,并成功俘虜了 500,000 名蘇聯軍隊、大部分蘇聯波羅的海艦隊以及城内外約 300 萬平民,這些平民日夜遭到轟炸。無法描述城市人口在緩慢而痛苦的饑餓過程中所遭受的恐怖。人口就像行走的骷髅。許多人太累了,無法移動。有些人為了生存而訴諸謀殺和同樣的食物。其他人則瘦弱而死,默默無聞。随着德軍的轟炸将房屋和莊嚴的建築夷為平地,屍體填滿了這座曾經美麗的皇城的街道。

納粹上司人對蘇聯人所遭受的苦難了如指掌,沒有受到影響。1941 年 11 月,戈林在柏林的一次會議上告訴意大利伯爵加萊亞佐·齊亞諾,"有些人必須被屠殺",并冷酷地估計,到年底,大約有 2000 萬到 3000 萬蘇聯公民将餓死。

盡管他們遭受了可怕的磨難,盡管德國飛機上散落了傳單,敦促他們投降,但該市的居民拒絕放棄。蘇聯設法建立了一個"遊擊區",從那裡他們向德國軍隊發動攻擊。其他人則駕駛卡車穿過拉多加湖的薄冰,通過後來被稱為"生命之路"的路線将食物和物資走私到城市。為了對抗饑餓,公民從松針中擷取維生素,并吃樹液來滋養自己。

殘酷的圍城戰——列甯格勒圍城戰

蘇聯人冒着生命危險開車穿過冰凍的拉多加湖,向城市運送物資和食物。

殘酷的圍城戰——列甯格勒圍城戰

盡管有冰融化的風險,蘇聯人繼續驅趕冰凍的湖泊,在溫暖的天氣裡為列甯格勒提供補給。

經過872天的圍攻,德軍終于被紅軍擊退。超過100萬人死亡。然而,與希特勒的計劃相反,列甯格勒的許多居民仍然活着,這座城市仍然屹立不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