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主義及其盟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以來,軸心國的機械化部隊像湧入的洪流一樣席卷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西部,摧毀并擊敗了近200萬蘇聯軍隊。由于指揮官的誤判和不分青紅皂白的指揮而戰敗的蘇軍和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在2個月内進入列甯格勒軍區,直接指向蘇維埃革命的發源地。

列甯格勒是蘇維埃無産階級革命精神的發源地和象征,是蘇聯西北地區最重要的鐵路和交通樞紐,對蘇聯具有重要的精神和經濟意義。面對法西斯侵略者,列甯格勒人民甚至蘇聯人民都準備為保衛列甯格勒而戰。
對于德國法西斯分子來說,攻占列甯格勒等于摧毀了蘇聯的抵抗,同時為德國北方集團開辟了蘇聯北部的航運、運輸和鐵路樞紐,進而使德國人能夠利用蘇聯德國的運輸系統直接向蘇聯中央戰場派遣部隊和物資。 攻擊莫斯科側翼,然後迫使蘇聯投降。然而,希特勒和他的将軍們都沒有想到,本應在10月之前被占領的列甯格勒已經被德國人圍困了872天,牢牢地阻止了德國北方集團。
<h1>我。列甯格勒的戰略價值</h1>
列甯格勒是一座古老的俄羅斯城市,早在蘇聯成立之前,它被稱為彼得格勒,早期被稱為聖彼得堡,這座城市是由彼得大帝的指令建立的,也是沙皇俄國的首都。該市是俄羅斯西北部最大的海上貿易中心,也是波羅的海艦隊的所在地。蘇聯成立後,彼得格勒更名為列甯格勒,成為蘇聯的文化發源地和經濟工業中心,鐵路和運輸系統連接配接了蘇聯的整個西部,從南部到黑海和裡海的鐵路和水路, 具有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價值。
當納粹德國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列甯格勒是北方集團的核心戰略目标,希特勒想把列甯格勒從地球上抹去,對抗蘇聯的抵抗,利用蘇聯西北部重要的鐵路和陸路交通樞紐,加強德國的攻勢, 迫使蘇聯投降,然後波羅的海進入德國内海,進而牢牢控制北歐地區的稀有金屬資源,并利用蘇聯重工業基地作為德國的戰争機器征服整個世界!
是以,希特勒計劃開戰,總共有40個師,11,000門火炮,一千多架戰機和一千多輛坦克,對列甯格勒發動第一次進攻,占領列甯格勒,絞死所有背叛國家的當地蘇維埃和叛徒 - 俄羅斯德國人。希特勒還公開威脅要在冬天之前乘坐一艘德國軍艦前往列甯格勒,在那裡他将舉行勝利遊行,慶祝德國對蘇聯的偉大勝利。
<h1>二、德軍閃電襲擊</h1>
自戰争開始以來,德軍在短時間内突破了裡加和普斯科夫防線,直接指向列甯格勒。為了保衛列甯格勒,北方部隊司令沃洛希洛夫元帥,波羅的海艦隊副司令馬爾坎·米亞伊洛維奇·波波夫中将弗拉基米爾·菲利波維奇·特裡布茲,西北部隊新任司令彼得·彼得羅維奇·索本尼科夫中将和西北部隊新任副司令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洛齊金中将, 聯合組建列甯格勒野戰防禦司令部。
(不幸的是,索本尼科夫中将于10月被貝利亞以叛國罪逮捕,但在内政部的調查确定索本尼科夫中将沒有犯罪并打算釋放他之後,這位不幸的中将被派往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勞工中服役,直到1942年春天,斯大林親自救出了索本尼科夫,并任命他為布良斯克方面的軍事和政治委員會委員。)
蘇聯列甯格勒戰區由西北和北方軍管轄,共有46個步兵師和2個機械化部隊。然而,西北軍團在戰争的前兩個月損失了大約一半的部隊和技術裝備,列甯格勒戰區也抵禦了來自北方的芬蘭軍團,是以無法集中精力對付德國人。再加上許多部隊緊急組建,訓練還不到一個月,缺乏足夠的戰鬥訓練不足以與德國人作戰,是以蘇軍在與德國人的戰鬥中被迫撤退。直到伏羅希洛夫下令在部隊撤退到盧加防線後不要采取進一步措施,為了在列甯格勒建立新的防線,每個人都必須堅持最後一名士兵,一次一槍。
蘇軍的二十個師被德軍縮減了近50%,無法直接應對德軍的進攻,為了縮小兵力缺口造成的劣勢,蘇軍不得不将緊急民兵部隊投入盧加防線,以盡可能地應對德軍的進攻。但戰争形勢并不理想,德軍在勒布元帥的指揮下,以三種方式對盧加防線發動了突襲,蘇軍外圍陣地根本未能組織起來有效抵抗被擊敗,最終依靠盧加防線勉強抵擋住了德軍的第一輪進攻。
但盧加防線并沒有耽誤德軍太久,德軍将領曼施坦因和萊因哈特将軍率領的裝甲部隊,像狂躁的野牛一樣,以每天80公裡的速度前進,在短時間内突破了盧加防線,一路向列甯格勒進發。斯大林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憤怒,并立即決定将朱可夫送到列甯格勒戰區,調查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戰前幾個月已經運作了幾個月的盧加線變得酥脆如煎餅。
<h1>三。殘酷的872天</h1>
當朱可夫到達列甯格勒時,這座城市幾乎被德國和芬蘭軍隊包圍,伏羅希洛夫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放它,隻是召集更多的民兵師進行簡單的訓練,然後把它們填滿戰壕以拖延納粹的進攻。動員起來的公民在防線後面建造了後備防線,以備不時之需,數百萬列甯格勒人短暫地建造了三道防線和無數的野戰防禦工事。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動員能力确實讓朱可夫豎起了大拇指,但他的軍事戰略使他不敢恭維他。
原來盧加防線被打破是因為貝利亞在各地抓人,導緻官兵處于危險之中,隻為讓德軍有機會加以利用。伏羅希洛夫在指揮部居然在組織動員上大開腦筋,并沒有發現,貝利亞在自己眼中對盧加防務司令部幾乎都是主力指揮,蘇軍的防線就像一個無頭蒼蠅一般無人指揮。他沒有在姆加火車站和涅瓦河河口部署重兵,這導緻列甯格勒在九月份被德國人切斷了地面。
朱可夫随後向斯大林報告并接管了列甯格勒戰區的指揮權,而伏羅希洛夫則被降級為戰區生産者和軍隊動員的職位。頑強的蘇紅軍在朱可夫的指揮下,一次又一次地發動了猛烈的反擊,雖然期間許多部隊被掩埋,甚至連友軍進攻二隊部隊都迷失了,但朱可夫依靠犧牲不斷的反擊來擴大防禦圈,冷戰術确實抵抗了德軍的進攻。
德國人看到他們無法占領列甯格勒,但選擇繼續圍攻,打算将蘇軍和人民餓死在城市中。在蘇聯41年冬季的民防期間,士兵每天獲得130克面包,勞工和農民獲得90克面包,平民獲得75克面包。但蘇聯拉多加湖支隊承擔了将物資從沃爾霍夫運送到列甯格勒市的任務,列甯格勒空軍在872天的戰役中起飛了160,000架次,確定了列甯格勒最後一條生命線的安全。
随着冬季開始雪封拉多加湖,卡車運輸和雪橇隊承擔了将物資運過湖到城市的任務。蘇軍在組織幾次救援行動期間,但都失敗了,最嚴重的失敗導緻第二集團軍32萬人的突擊幾乎完全被摧毀,其中總兵力損失高達40萬人。直到1944年1月,蘇聯才牢牢控制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戰場上的戰争。朱可夫元帥看到時機已到,指令沃爾霍夫指揮官梅列茨科夫發動反擊,擊敗德國北方集團,使列甯格勒在圍困872天後取得最後的勝利。
<h1>結語</h1>
在長達872天的圍困期間,列甯格勒和沃爾霍夫戰區遭受了多達350萬人的傷亡,其中一半在幾次失敗的圍困中,約100萬平民死于戰鬥或饑餓,約140萬人死于德軍空襲或撤離期間的疾病和饑餓,即直接和間接損失多達490萬人。列甯格勒戰役的損失超過了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和美國太平洋戰争的總和。列甯格勒戰役的傷亡總人數約為570,000人,其中約80,000人是芬蘭,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仆人。
<h1>參考:</h1>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史
1941-1944年:恐怖的列甯格勒圍城戰
圍攻中的列甯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