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作者:博學每日讀書筆記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前段時間,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決定捐獻自己的遺體,用于漸凍症研究。他說:“我的終點不可能走得太遠,我想把時間用足一點,把它用好。”回到故事的起點,他從醫的原因,并不浪漫,反而帶有巨大的創傷。1983年夏天,張定宇的哥哥因為感染流行性出血熱,留下慢性腎髒的損害,最終得了尿毒症。讀大三的一個清晨,張定宇眼睜睜看着病重的哥哥,在自己眼前去世。那一幕,深深刺痛了他。張定宇至今都記得,哥哥在最後一刻對自己說的話:“你要照顧好媽媽。”看着哥哥如此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與自己訣别,這幾乎要将張定宇擊倒,他走上從醫的道路後,總不忘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他是醫生,也是病人。在因“漸凍症”徹底躺下之前,張定宇就不會停下奔忙的腳步,他步履蹒跚的身影,總會出現在武漢的醫院與街頭。他的思想沒有殘疾。這兩年,張定宇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的時間不多了。”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回望過去,2020年的武漢,恰似我們深夜裡的悲從心來。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猝不及防。張定宇是最先沖在前線的人,他所在的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唯一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成了當時的“風暴之眼”。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2020年除夕夜,武漢金銀潭醫院的職工們,像戰士一樣,在一線救人。

疫情爆發初期,張定宇作為院長,每天奔波于各個病區間,随着從别的醫院轉過來的患者人數的急劇增加,ICU的床位已經飽和。

為了能讓更多的患者有可以醫治的條件,成為張定宇工作的重點。

那段時間,他總是淩晨2點剛躺下,4點就要再次開始工作,他的身體備受折磨。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穿了幾十年白大褂,見多了風雨的張定宇,稱新冠疫情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挑戰。

病人每天都在增加,他幾乎是超負荷運轉的狀态,一直處在極限的邊緣,從不敢懈怠,他需要協調各項工作,處理各種突發狀況。

不分白天黑夜,一瘸一拐的身影,是張定宇戰鬥的姿态。

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雙腿在萎縮,腿腳越來越不伶俐,換防護服的時候需要别人幫他套上褲子,下樓時摔跤的次數越來越多。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在2020年1月28日之前,幾乎無人知曉搖晃身影背後的真相。

那天上午,金銀潭醫院開會即将結束時,張定宇突然站起來對同僚說:“我的身體出了問題,再不說可能要耽誤大事,我患了漸凍症。”

在座的都是醫生,大家當然知道“漸凍症”意味着什麼,那是絕症。

張定宇費力地彎下身子,對大家鞠躬:“我的時間不多了,拜托了……”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那天,在場的很多人都哭了。

在此之前,每當有人問他腿怎麼了,張定宇都笑着搪塞過去:“我膝關節不太好,沒事。”

有一次,張定宇下樓的時候,差點摔倒,因為他的雙腿沒有支撐的能力。他對搭檔王先廣說:“咱兩在一起的時候,我下樓你幫我扶一下,謝謝了。”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得知真相後,王先廣哭了,他心疼張定宇。

當醫院的同僚,甚至是外界的很多人被張定宇身患漸凍症,還堅持在疫情一線拼命的故事感動時,他本人根本沒有時間去體會旁人的贊許與憐憫。

他隻知道,自己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坦白講出自己是一個病人的秘密,張定宇感覺很輕松。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漸凍症降臨在張定宇身上,是2018年的事情。

最初,是他的妻子程琳發現的,她發現張定宇走路的樣子變得奇怪,腿總是擡不起來,後來去醫院做檢查确診為“漸凍症”。

這是一種絕症,目前無藥可治,随着神經元的損害逐漸上來,肌肉會不斷萎縮,就像被慢慢凍住一樣。

最後影響到呼吸功能,身體也無法動彈,隻能看着自己全身肌肉萎縮,走向死亡。

在剛得知這個噩耗時,張定宇也絕望過,總是在深夜暗自落淚,心想這種病怎麼會落在自己身上,深感命運無情。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醫生告訴他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幸運的話,10年,不好的話,也就5年”。

他一睜開眼,就必須與這個疾病作鬥争,因為會有肉跳,會有自主神經抽搐,晚上也會抽筋,非常痛。

有時候,張定宇與妻子兩個人就那麼坐着,不講話,隻是流淚。

他想過頹然度過餘生,既然得了絕症,那幹脆坐在輪椅上,不再工作。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直到那場疫情的到來,張定宇扔掉了輪椅,拖着身患重病的身體,步履蹒跚地穿梭在各個病房。

禍不單行。

在張定宇帶着全院人員,救治患者的時候,在武漢市第四醫院防控一線工作的妻子,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那天淩晨兩點,在下班後趕往武漢第四醫院的路上,張定宇邊開車邊哭,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見到妻子程琳後,他說:“這個家,不能沒有你啊。”

那是張定宇最害怕的一個晚上。

“我很内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的妻子程琳

當時妻子在另一家醫院的重症病房接受治療,張定宇奮戰在抗疫前線,他無法顧及到夫妻,内心愧疚不已,隻能在心裡默念:我絕對不能失去你,我非常愛你,不能沒有你。

也許正是這種虔誠的加持,十幾天後,妻子程琳痊愈出院了。

張定宇,懸着的心終于可以放下。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的同僚王先廣形容他像一隻“溫情的獅子”,發脾氣的時候暴跳如雷,可是特别會關心人,對待病人,他的心底總有一種悲憫。

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免疫力低下,打白蛋白可以增強免疫力,醫院一位主任讓家屬自己去買,張定宇得知後發了火,免了這個主任的職。

“醫院裡有這個藥,病人可以免費用,為什麼還要增加病人的負擔?”

他吃過苦,知道底層百姓的苦與窘迫。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一場疫情戰鬥後,張定宇感覺自己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了,臀部肌肉不斷萎縮,大腿小腿越來越細,味覺也在逐漸喪失,他知道自己正在走進生命的倒計時。

張定宇回母校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時,說了一段令人動容的話:

“在大瘟疫肆虐的時刻,用自己這一副殘缺的身體燃燒出的微弱之光,療愈世間的傷痛。”

他知道自己的終點不可能走得太遠,既然無法延長自己生命的長度,那就拓寬生命的寬度。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的人生,在醫學事業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

他從醫的初心,是至今仍無法釋懷的苦痛。

從他有記憶起,母親就一直在生病,常常咳嗽到半夜,無法入睡。

讀國小時,張定宇的母親病得很重,咳血厲害,有次他親眼看見母親咳出來一片鮮紅的血。

父親對兒子說:“我希望你長大以後,能學醫,可以照顧到自己的家人。”

彼時的張定宇,隻是内心有這個想法,但是還沒有下定決心,直到1983年那個夏天的到來。

他如願考上了同濟醫科大學,可是還未等到張定宇畢業,他的家裡就出事了。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在同濟醫科大學,張定宇與同學

他的哥哥因為患上傳染病進而得了尿毒症。

那時的醫療條件有限,張定宇親眼看着哥哥,在自己面前去世,哥哥不舍地抓住他的手,反複叮囑:“你要照顧好媽媽。”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隻見自己的親人,就這樣慢慢失去了呼吸,生命走向終結。

張定宇的内心受到巨大沖擊,他感到悲痛萬分,下定決定要做一名醫生,挽救更多的生命。

命運無情。

将要大學畢業時,張定宇的父親因食道癌細胞擴散到肝髒,猝然離世。

親人的接連去世,讓張定宇感到人生的無常,他忍痛告别,也下定決心要救更多的病人,讓更多的家庭免受他當時的痛苦。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不是個幸運的人,也是個幸運的人。

他一路走來,還好有妻子程琳的陪伴。

相遇那年,張定宇24歲,程琳18歲,兩人相識于武漢市第四醫院。

彼時的張定宇,是醫院麻醉科的住院醫師。

程琳是護士,輾轉在各個科室,最後到了麻醉科,她對工作能力頗強的張定宇心生崇拜。

時間一久,張定宇也感受到了程琳的心意,他喜歡上了這個笑起來甜美的女孩,兩人走到了一起。

“我在手術室工作,正好來一個小女孩,來實習,還是輪轉,也算是一見鐘情。”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程琳與張定宇

在武漢中南路有一家外文書店,這裡裝滿了張定宇與妻子程琳年輕時的甜蜜回憶,他在這裡讀書學習英文,也在這裡給妻子買生日禮物。

程琳的生日在盛夏,武漢的夏天極其炎熱,張定宇每年都會騎着自行車到書店,買上一束鮮花,來回20公裡,回家後洗個澡,他就興奮地抱着花送到程琳家。

張定宇看上去憨厚,實則很浪漫,他會在紀念日帶程琳去吃西餐,也會一起去現場聽演唱會。

演唱會結束,兩人手牽手散步,走上十多公裡,也不覺得累。

不過在向程琳求婚時,張定宇的内心是不安惶然的,他的家境不好,害怕女友的父母不同意。

沒成想一向溫和的程琳,當着家人的面說:“讓這些東西都見鬼去吧,我選擇相信愛情。”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程琳

這一幕,讓張定宇非常感動,他知道面前這個女孩,就是上天賜給他的寶藏,她懂他、憐他、愛他。

婚後,兩人依然甜蜜。

1997年,34歲的張定宇作為“無國界醫生”,參加湖北省醫療隊赴阿爾及利亞援外。

這年,他們的女兒隻有3歲。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一家三口

天各一方,他這一去就是兩年,留妻女在武漢,全家的重擔也落在了妻子程琳的身上。

異國的這兩年,張定宇與妻子一直用書信來往,幾乎沒有中斷過。

“程琳,這兩天我非常高興,我已經收到了你去年全部的五封信。有了這些完整的信件,我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的感情,感受到你對我的愛……”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寫給妻子程琳的信

在1998年2月14日情人節,張定宇寫給妻子的信中,講到了自己在異國他鄉的某個夜晚,聽法語錄音帶,突然想起自己與妻子在武漢漢口火車站分别的情景。

“你站在站台上,孤零零地流淚,我的夫妻,我的心都碎了,我怎麼這麼無能啊,離開這麼美麗的妻子,來到這遙遠的地方,我太想你了,太想家了。我的夫妻,我愛你。”

兩年的時間裡,張定宇給妻子寫了120多封信,字字真切,程琳将每一封信都編上了序号。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有次,他着急讀信,匆忙地将妻子夾在信紙中的幾根頭發抖落到了地上,很快被風吹走了。

他慌張不已,還未來得及聞一下熟悉的氣息,就消失不見了。

在時隔多年後,朗讀這一封封泛黃的信時,張定宇依然不能自已,他讀着讀着就哽咽了,直到摘掉眼鏡,擦拭淚水。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此時此刻,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生活的柴米油鹽沒有消磨掉他們的愛情,反而更踏實溫暖。

如今張定宇59歲了,妻子程琳也53歲了,時間留下了最真的人。

張定宇覺得妻子依然是可愛的女孩,她的笑聲每次都能打動他。

這對老夫老妻,依然浪漫着。

他們會一起讀書,一起到電影院看電影,也會手挽着手在武漢東湖街道散步,走累了就到茶館喝茶。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與妻子程琳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号,他顫顫巍巍地往前走,每邁一步都很費力,身體也随之搖晃着。

這個搖搖晃晃的身影,令無數人動容落淚。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院長堅定的眼神中帶有幾分緊張,後來他說:“我擔心在全國人民面前,走不穩,會摔跤。”

坐在下面的妻子,淚流滿面。

從北京載譽回到武漢後,張定宇說“我從沒想過當英雄。是所有人一起作出了犧牲與貢獻,我僅僅是他們中的一份子。”

曾經,他作為“無國界醫生”,親眼目睹過戰争所帶來的巨大傷痛。

“作為一個獨立的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緻力于為受武裝沖突、流行病、疫病和天災影響,以及遭排拒于醫療體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不受種族、宗教、性别或政治因素所左右。”

在戰争的炮火聲下,他見到無數平民流離失所,見到孩童漫無目的地奔跑,破爛的衣衫,無情的槍聲……他至今無法釋懷。

那是2010年平安夜,一個原本應該美好度過的冬天節日,在巴基斯坦,一個年僅15歲的男孩中彈受傷,大量失血。

張定宇與另外幾位醫生,決定立刻進行手術,就在眼看有希望時,男孩的心電圖很快變成一條直線。

生命危在旦夕,張定宇不肯放棄,他拼命地給這個異國男孩做心外按壓,嘴裡念念有詞:“不能放棄啊,不能放棄,他隻有15歲啊。”

最終,張定宇與另外幾位醫生,将這個男孩從死神的手裡拽了回來。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在國外,做“無國界醫生”期間

戰争和災難給世人帶來的傷痛,往往需要一生去愈合。

這讓張定宇愈發對生命産生不一樣的敬畏和珍惜,就算最後自己會因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身患漸凍症的他,一直在堅定地與疾病、時間賽跑,從不絕望,從不放棄。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前幾日,張定宇與同為漸凍症患者的京東副總裁蔡磊見面了,兩人緊緊地擁抱。

“我看您的腿走路,比之前要費盡一些,我倆胳膊不行了。”

“你的三角肌已經沒有了,真是好兄弟,真不容易。”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與蔡磊

兩人平靜地交流自己患病以來的身體變化,不見沉重,隻有惺惺相惜。

張定宇今五月份,下樓梯的時候,身體晃動厲害,不小心把右側肋骨全部摔斷了,疼痛難忍,可是在聊起這些的時候,他隻是輕松地說了句:“煩死了。”

蔡磊的雙腿也開始萎縮了,他想盡快見到張定宇,擔心哪天誰都走不了路了,就見不了面了。

相對而坐的張定宇說:“那就太遺憾了。”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與蔡磊

他們每邁一步,都在抵抗地心引力,同時還要抵抗自己高出的肌肉,這種艱難的感受,隻有病人自己可以了解。

張定宇說:“我的思想并沒有殘疾。在我坐輪椅之前、在我真正躺下之前,會認真對待每一天和每一件事。”

張定宇馬上就60歲了,他原本以為自己退休之前肯定要坐輪椅,沒想到自己現在還能走路。

他覺得這都是額外掙來的,張定宇準備退休之後去鄉鎮衛生院:“退休以後要做點什麼呢,為什麼不可以到鄉鎮衛生院去,幫一幫當地的老百姓,在基層做點事情。”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已經體會過高光時刻的張定宇,心底依然心存悲憫與憐愛,他挂念着老百姓們。

他還做了一個決定——捐獻自己的遺體,用于漸凍症研究。

張定宇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是一個漸凍症患者,捐贈遺體有助于醫學工作者,開展漸凍症研究。

對于漸凍症,他曾經也害怕無助過,如今已經平靜:

“人一出生就是奔着死亡去的,我不過是更早看到生命的盡頭,生命的意義在于體驗過程,踏實做事,才能看到沿路的風景。”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他永遠不會被打敗。

張定宇很樂觀,他曾開玩笑:“以後肯定有音頻軟體,我打幾個字出來,它就會是我說話的聲音。”

面對未來的不确定性,妻子程琳讓他感到安心:“放心,我會照顧你。”

曾經站在“風暴之眼”,如今張定宇與妻子手牽手,走在武漢東湖街道,感受着陽光的溫暖。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張定宇的妻子程琳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這個世界沒有童話。

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曆各種不順,無論是精神上的折磨,還是肉體上的病痛,這種創傷會摧毀一個人,也會激發一個人。

如同漸凍症落在了張定宇的身上,他選擇了後者,既然疾病來了,他就要正向地去面對它。

“我能做的,是盡可能救更多的病人,從病毒的手上挽救更多的生命,讓更多的家庭免受我當年所受到的痛苦。”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淋過雨的人,總想為他人撐把傘。人生無常,但你可以選擇笑對人生,與空氣、陽光在一起。

兩年前的冬天,張定宇參加《故事裡的中國》,他皮膚依然黝黑,眼睛裡含有笑意。

在訪談開始之前,撒貝甯表示節目組的導演讓自己攙扶一下張院長,因為他行動不便。

同為武漢人的撒貝甯拒絕了,他說:“你們還是不了解張院長,你去問問他,讓人家扶嗎,我要是走上前去,以他的脾氣肯定會說‘你給我走遠一點’。”

坐在撒貝甯對面的張定宇,用武漢話接過去:“蠻煩人。”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他是人民英雄張定宇,也是尋常百姓張定宇。

如今已然成為公衆人物的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這種高光時刻,它隻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把我放到人群中,你是找不到的”。

清醒。自持。謙卑。

張定宇59歲了,他增添了很多白發,比之前蒼老,走起路來愈發艱難,但是他還是很愛笑,也依然不想停下腳步。

張定宇,已視死如歸

每當有人向他投來關心時,張定宇總會用爽朗的武漢話回應:“我精神狀态很好,一時半會兒死不了。”

張定宇随時都要接受自己就要跌落的宿命。

也許生命的終點就在不遠處,他也要追尋比生命更長久的事物,要死也要先活出最深刻的模樣。

部分參考資料:

1、《朗讀者》武漢日記 | 董卿采訪張定宇

2、央視面對面:專訪張定宇

3、朗讀者之張定宇:人民英雄背後,看見百轉千回的愛情

4、「蹲點日記」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當生命進入倒計時

5、鳳凰網《旅途》| 張定宇

6、英雄院長張定宇:我家境不好,她說相信愛情

7、長江日報年度人物,緻敬“人民英雄”張定宇圖檔來源:長江日報、《故事裡的中國》、《朗讀者》、鳳凰網《旅途》、央視《面對面》、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