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石溪:用文字為孩子們呈現一個不一樣的動物世界

作者:光明網

【文藝人物志】

作者:蔣肖斌(中國青年報記者)

象、獅、狼、豺、狐、狗、豬、駱駝、天鵝、鷹……在他的筆下,各種動物都有性格、有故事、有靈魂。40多年來,他創作了600多萬字的動物小說,被稱為“動物小說大王”。有人覺得他描寫的動物世界像人類社會,到處充滿了競争,有時候甚至十分殘酷,而他隻是希望用不甜美但真實的動物小說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

沈石溪:用文字為孩子們呈現一個不一樣的動物世界

沈石溪近照光明圖檔

象、獅、狼、豺、狐、狗、豬、蟒蛇、駱駝、天鵝、鷹、雕……有人計算過,“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過70多種動物,但基本都是陸地上的動物,海洋動物從未寫過。不過,這一缺憾現在補上了。日前出版的《海豚之歌》寫的是寬吻海豚,這是沈石溪的首部海洋題材長篇動物小說。

從1980年發表第一篇作品《象群遷徙的時候》至今,沈石溪已寫了40多年動物小說。為什麼今天才“下海”?沈石溪解釋,一是因為他雖然出生在上海,但上海城區距離海邊還有幾十公裡,而長江入海口是黃色的,既沒有大海的顔色,也沒有大海的氣勢,是以他對海洋并不熟悉;二是1969年他就到雲南西雙版納插隊,一待幾十年,是以寫的大都是雲南的動物。

沒寫過海洋動物,沈石溪自認是一種缺憾。加上寫了幾十年,人們熟悉的動物都寫過了,再寫難免有“炒冷飯”之嫌。要想突破,有兩個方向:一是遠古動物,二是海洋動物。前者他寫了侏羅紀的“五彩龍鳥”,後者就是這一次的寬吻海豚。

寫海洋動物,沈石溪覺得難在不熟悉。于是,《海豚之歌》從構思到完成,花了近5年時間。其間,他曾到大連、威海、青島、深圳、珠海、甯波、舟山等地采風。跟漁民聊天時,沈石溪總會聽到類似的故事:原來條件差,小漁船是木頭做的,出海捕魚遇到暴風雨,船會傾覆甚至解體。如果遇到寬吻海豚,它們會“出手”救人,用自己的背把漁民頂出海面,送到岸邊……漁民也關愛着海豚,遇到海豚在沙灘上擱淺,會主動将其送回大海。沈石溪說,海豚是人類的好朋友,是以第一次寫海洋動物選擇了海豚。

《海豚之歌》中的三個故事,有兩個結局都不圓滿。有人批評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太殘酷,不适合孩子閱讀。沈石溪說:“動物小說不是童話。童話是香軟的、甜美的,最後都是大團圓結局,适合低齡孩子閱讀。而我的動物小說一般是中高年級的孩子閱讀,他們應該有限度地接觸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

什麼是真實的生活?野生動物的真實生活就是天天競争,生命時刻處在危險當中。沈石溪說:“野生動物世界天天都在上演悲劇,動物小說也就免不了寫悲劇。文學要忠于生活,寫動物小說怎能避開叢林法則?”

當然,因為讀者是青少年,沈石溪也會有所節制。美好與殘酷、生活與小說的“度”在哪裡?沈石溪覺得,在于“美好的東西、生命的力量,不會随着個體被消滅而煙消雲散,它會變成一種精神上的基因,代代傳承”。就像《海豚之歌》中的“半臉海豚”,因為受到核輻射而容貌毀損,但它的善良與對美的向往,在這個族群中傳承下來,它的後代也是以得到善待;“勇者海豚”雖然最後死于非命,但它為族群開拓出更好的生存空間,把愛冒險的性格轉化為勇于開拓的精神。“雖然悲劇不斷上演,但生命總體來說是向上的、頑強的、一代勝過一代的,這是生命發展的内在邏輯。”沈石溪說。

沈石溪養過很多動物,但對他觸動最大的是一條名叫“阿福”的狗。2004年,沈石溪舉家從昆明遷回上海,養了7年的阿福被留在昆明,托付給好友收養。3個多月後,朋友突然來電,說阿福丢了。沈石溪很着急,請朋友幫忙尋找。又過了十來天,朋友深夜打來電話,說路過沈石溪之前在昆明的房子,看到一條狗在門口蹲着,“過去一看,就是你們家阿福”,但它一看有人,扭頭跑掉了。

接完電話,沈石溪當即決定,第二天就飛到昆明,一定要把阿福帶回來。到昆明後,沈石溪就住在原來房子邊上的一個小旅館,白天睡覺,晚上等阿福。守了整整7天,但阿福一直沒有出現。沈石溪隻能抱着遺憾回到上海,再也沒有接到關于阿福的任何消息。“從此,一想起阿福,我總是心懷愧疚。”沈石溪說。因為阿福,去年,他和幾個作者一起寫了“流浪狗奧利奧”系列。

在一些外國動物小說中,動物大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人類是醜陋的,或者說在動物面前是有原罪的。但沈石溪認為,動物小說所表達的哲理,可以更多樣、更豐富,比如動物的母愛、掙紮求生的智慧等。“一些作家希望比較精細地表達人類觀察到的動物的真實情況。但我覺得,動物小說的優勢不在于誰更真實,而在于呈現動物的某種行為對人類的震撼力。如果僅僅為了呈現動物的真實情況,完全可以去拍紀錄片。”沈石溪說。

有人覺得沈石溪描寫的動物世界像人類社會。“我承認筆下的動物有人的思維心理。”沈石溪反問,“你怎麼知道動物沒有這樣的思維心理?”

接下來,沈石溪計劃寫一個關于遠古生物的故事:遠古海洋中有很多巨型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因體型小,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隻能向大陸進發。成功登陸後,它們一度過得非常幸福,但後來陸地上出現了恐龍這樣的龐然大物,為了生存,它們隻能重回大海……

“故事講的是生命的循環。每一次生命的循環似乎是回到了原點,其實是進化到更高層次的生命狀态。”沈石溪說,“我今年70歲,還能繼續寫幾年,希望接下來自己在文學上能有所突破,起碼不是原地踏步。”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30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