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防控“二十條”釋放巨大資訊量,對醫藥行業影響幾何?

作者:思宇MedTech

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彙報,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

11月12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釋出會解讀疫情防控“二十條”,釋放巨大的資訊量。

此次釋出的二十條措施中,多條對醫藥産業有着深遠影響。

01

國家開會解讀疫情防控“二十條”,資訊量巨大

11月12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目前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情況。

疫情防控“二十條”釋放巨大資訊量,對醫藥行業影響幾何?

(一)國家衛健委:二十條優化措施不是“躺平”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二)國家衛健委:不能為了達到零風險就推诿拒收患者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提到,最近有些地方出現了對于一些有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的人員,沒能夠及時救治的情況,案例十分令人痛心。雷海潮表示,在院前醫療急救方面,特别是一旦發生疫情,一定要對日常需要,保證充分車輛,充分人員。一旦有需要,要迅速開車。雷海潮特别強調,不能因為疫情防控為了達到“零風險”就推诿拒收患者。

(三)調整防疫會使疫情更難控制?國家衛健委回應

雷海潮介紹,對于目前疫情防控政策進行不斷的優化調整,也是我們過去兩年多以來一直堅持的一個工作節奏和風格。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陸持續跟進全球疫情态勢和病毒變異特征,結合防控舉措的實施效果進行動态評估。有關專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還有,我們通過兩年多的防控實踐,經曆了若幹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戰,也積累了很多防控的經驗,對于病毒的傳播規律和臨床治療特點,有了新的認識。另外,我們在疫苗的研發方面,在藥物的研發儲備方面,也有了新的技術進步。可以說,每一次我們對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都是十分審慎的,也是經過專家科學論證的,確定積極穩妥、風險可控。

另外,基于大陸人口規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數量比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大陸占比大,這些都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而且我們的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上也是相對不足的,并且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分布也不夠均衡。結合我們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實施情況的評估結果,經過專家的深入研究和論證,提出了二十條優化完善的政策舉措,優化之後的舉措能夠明顯緩解各地疫情處置當中遇到的一些瓶頸和障礙的問題,比如說隔離資源相對比較緊張,隔離房間不足。另外,流調方面壓力非常大,流調的人員也相對不足。

比如說這次我們取消了對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的精力和時間,來把風險地區和密接人員的有關調查和風險管控的工作做的更好,能夠用更小的代價在盡可能短的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平衡好我們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以這樣的調整和優化,是基于科學的認識,也是基于循證研究的新的成果,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準科學的做好我們的疫情防控和處置工作。

(四)為何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中風險區判定?

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介紹,二十條優化措施涉及的優化調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評估資料做出的。常繼樂對大家特别關注的幾條措施,做了詳細解釋。

一是密切接觸者的管控措施由“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

随着病毒變異,其潛伏期逐漸縮短,在5天内發現陽性的機率很高。此外,大陸是人口衆多的開發中國家,集中隔離時間由7天改成5天預計可節省大量隔離資源(約30%)。同時,考慮到奧密克戎最長潛伏期為8天,5天集中隔離結束後實施3天居家隔離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風險。

二是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評估顯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規模大,但感染風險極低,陽性檢出率僅為3.1/10萬。通過及時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觸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轉陽的風險,因為極低的陽性機率造成大量人員被管控,兩害相權取其輕,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是取消中風險區判定。

評估顯示,中風險區陽性檢出率低,僅為3/10萬。但中風險區劃定後,導緻大量人員被管控,出行和流動受到限制,同時消耗了大量基層工作人力。是以取消中風險區判定。

四是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

評估顯示,高風險區外溢人員陽性檢出率為4.9/10萬,均在風險區域劃定後7天内檢出。高風險區陽性人員外溢主要與風險區劃定不及時、範圍不準确、協查不及時有關。發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時間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并對社會公布。

五是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

評估顯示,解除閉環管理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感染風險極低,陽性檢出率為1.6/10萬。通過閉環和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規範開展核酸檢測,可以及時發現感染者。

常繼樂表示,二十條優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學、更精準、更規範、更快速地開展疫情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02

“二十條”對醫藥産業影響幾何?

(一)加強醫療資源建設

第11條措施指出,要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不同臨床嚴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準、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處置方案,做好醫務人員全員教育訓練。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準備,增加救治資源。

疫情暴發以來,為進一步提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大陸持續加大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今年将繼續安排不低于300億元支援衛生健康領域項目,持續改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條件、有效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随着國家大力推進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并逐漸更新科室相關醫療裝置配置,醫用工程建設以及相關科室配套的醫療裝置将持續放量。基于此,醫藥産業有望迎來持續增長。

(二)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第12條措施指出,制定加快推進疫苗接種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寫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強免疫接種覆寫率。加快開展具有廣譜保護作用的單價或多價疫苗研發,依法依規推進審批。

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資料,截至2022年11月10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44087.9萬劑次。從大陸的人口基數來看,新冠疫苗仍有較大的市場潛力。此外,新措施明确指出要加快開展疫苗研發,依法依規推進審批,這意味着未來新冠疫苗賽道将出現更多機遇,同樣競争也将更為激烈。

(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

第13條措施指出,要做好新冠治療藥物的供應儲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風險和老年患者治療需求。重視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做好有效中醫藥方藥的儲備。加強急救藥品和醫療裝置的儲備。

根據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利托那韋片、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阿茲夫定片被寫入診療方案,中醫治療方面,藿香正氣膠囊、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被列入推薦用藥。

新措施指出加快新冠治療藥物儲備,意味着診療方案中提到的藥品,以及急救藥品/醫療裝置将持續放量,給相關企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四)加大“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落實企業和工業園區防控措施

第16條措施指出,嚴禁随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産、未經準許阻斷交通、随意采取 “靜默”管理、随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随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第19條措施指出,各地聯防聯控機制要成立專班,摸清轄區包括民營企業在内的企業和工業園區底數,“一企一策”“一園一策”制定疫情防控處置預案。發生疫情期間,要全力保障物流通暢,不得擅自要求事關産業鍊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點企業停工停産,落實好“白名單”制度。

新措施明确指出,不得擅自要求事關産業鍊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點企業停工停産,并落實好“白名單”制度。該措施相當于給醫藥産業吃了定心丸,畢竟醫藥産業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産業,從今年4、5月上海最早幾批複産白名單中可以看出,醫藥企業占據了相當的比重。

此外,新措施指出要根據 “一企一策”“一園一策”制定疫情防控處置預案,也充分說明未來的防控管理将更加精細化和具體化,這對于醫藥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