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作者:觀察者網

為紀念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六十周年,部署和指揮對印自衛反擊戰的西藏軍區原司令員、開國中将張國華的女兒張小康在采訪當年參戰老前輩、收集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組織戰史研究者一起編寫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一百問》,全景式反映了這次反擊作戰,展示了許多反擊戰在前期籌劃,安排部署以及作戰指揮中的細節,講述了英雄、功臣、烈士、傷員等前線指戰員和支前民工可歌可泣的戰鬥事迹。

經張小康同意,觀察者網選其有關内容逐篇發表,以講述這場戰争的真實情況。

本文為繼《我們為什麼要追憶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首戰克節朗,我軍為何能全殲印軍王牌旅?》、《印軍步兵第7旅旅長達爾維是怎樣被我軍俘虜的?》、《決戰西山口——邦迪拉,我軍為何能一仗定乾坤》和《瓦弄反擊戰為何強烈地震撼了印度朝野?》之後系列之六,講述了“郭指部隊”在克節朗戰役中的戰鬥過程,以及在略馬東阻擊戰中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實行大迂回穿插、殲滅數倍于自身之敵而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迹。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小康】

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我軍有一支部隊因由西藏山南軍分區副司令員郭志顯上校率領,而被西藏軍區命名為“郭指部隊”。這支部隊雖然僅有3個步兵連和1個炮兵連,卻因創造了戰争史上的奇迹而彪炳青史。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郭志顯攝于1955年(郭林提供)

一、克節朗河北岸設哨卡,制止印軍繼續入侵

1962年6月,印軍步兵第7旅入侵“麥克馬洪線”以北中國克節朗河地區的扯冬,建立了侵略據點。

為制止印軍繼續北犯,山南軍分區副司令員郭志顯及步兵第2團政委史宗寬、參謀長熊錦玉率領2團步兵第3連,于9月8日進入克節朗地區,在擇繞橋等地設立哨卡,控制了克節朗河北岸地區。

入侵扯冬的印軍指揮官對我軍這一行動極其驚恐,竟然向上級謊報:中國有600多名軍人逼近和包圍了印軍哨所。為此,印度國防部長梅農推遲了赴聯合國開會日期,從9月13日至17日連續5天召開進階軍政官員會議,決定對中國邊防部隊采取“武力驅逐”。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印軍入侵克節朗地區

1962年9月17日至20日,印軍在克節朗河的擇繞橋對我軍邊防哨兵進行挑釁,雙方形成武裝對峙。

我軍步兵第2團3連7班班長吳元明率領全班堅守擇繞橋哨卡。吳元明在印軍的槍口和刺刀威逼下,臨危不懼,嚴守政策紀律,堅持不打第一槍的原則,與入侵印軍作面對面的鬥争,英勇機智地挫敗了印軍多次嚴重挑釁。

郭志顯等軍分區、團上司表揚了吳元明。總部首長、西藏軍區首長稱贊吳元明:“我們的班長有戰略頭腦。”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吳元明和戰友與印軍作鬥争(高虹 作)

1962年9月20日24時,印軍突然向擇繞橋我軍哨位發起攻擊。此後至29日,印軍多次在擇繞橋攻擊我軍邊防哨兵,并進行了炮擊、爆炸。我軍邊防分隊指戰員奮起還擊,英勇戰鬥,斃、傷敵40餘人,擊退了印軍的入侵進攻。

戰鬥中,吳元明不顧足踝傷口劇痛,主動要求炸毀印軍的掩體工事。在連隊火力掩護下,吳元明抱着炸藥包,利用水溝隐蔽接近敵人,拉火後突然躍起,将炸藥包放在敵人掩體頂上,一個翻身滾進水溝,一聲巨響,摧毀了印軍的掩體工事。吳元明再次負傷,仍然堅持不下火線,繼續戰鬥。

吳元明的一系列英雄壯舉,捍衛了祖國尊嚴,顯示了我軍衛國守土的堅強決心,表現了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1962年9月,西藏軍區準許吳元明榮立一等功,他成為對印自衛反擊的第一位榮立一等功的戰士。西藏軍區号召全體指戰員向吳元明同志學習,激勵廣大指戰員英勇殺敵。戰後,國防部授予吳元明“戰鬥英雄”光榮稱号。

1964年在一次共青團會議上,毛主席接見了吳元明。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毛主席接見戰鬥英雄吳元明(中)

二、攻克棒山口要地,殲滅印軍1個連

擇繞橋事件發生後不久,總參謀部于1962年10月6日向西藏軍區、新疆軍區傳達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訓示,在中印邊境地區對入侵印軍進行反擊。

西藏軍區前指部署克節朗戰役時,指令山南軍分區副司令員郭志顯組建一個精幹的指揮所(簡稱郭指),率領步兵第3團的步兵第1連、步兵第2連、炮兵連,以及由得芒、肖站、東章三個邊防隊臨時抽組編成的步兵第3連,合稱郭指部隊,共400餘人,在棒山口北側監視當面印軍,保障藏字419部隊攻殲印軍步兵第7旅時的翼側安全。

印軍第7旅被殲滅後,西藏軍區前指于10月22日向郭指部隊下達《拔除敵棒山口據點的作戰指令》。

棒山口位于“麥克馬洪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戰術地位,從錯那到達旺的交通要道必經此山口。該山口海拔4300多米,兩側是高大的山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印軍阿薩姆步兵聯隊第5營的2個排和錫克聯隊第1營第4連部署在棒山口地域,企圖扼守通往達旺的咽喉要地。

針對印軍的部署,郭志顯副司令員決心:采取“正面牽制,翼側主攻,分割包圍”的戰法,殲滅棒山口之敵。

10月23日7時,郭志顯副司令員、山南軍分區參謀長曹宗堃指揮部隊向棒山口之敵發起進攻。

炮兵連的6門火炮和肖站邊防隊的2挺重機槍以猛烈的火力摧毀印軍工事,壓制敵火力,支援步兵沖擊。肖站邊防隊以1個班在棒山口正面進行牽制,吸引印軍火力。

步兵第1連擔負迂回任務,從右翼迂回至印軍側後,切斷了錫克連與阿薩姆步兵的聯系,包圍了敵人。

步兵第2連、第3連擔任主攻,從左翼迂回至棒山口東南側實施突擊。3連的2個尖刀班猛打猛沖,首先在棒山口印軍老營房附近摧毀了敵人7個火力點,一舉突破了印軍陣地。2連、3連協同攻擊,迅速殲滅了阿薩姆步兵聯隊第5營的2個排,攻占了棒山口印軍據點。

在1連的協同下,2連、3連轉向敵錫克連展開勇猛攻擊,經大半天激戰,基本殲滅了印軍錫克聯隊第1營4連。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郭志顯使用的1:20萬作戰地圖 (郭林提供)

郭指部隊在棒山口攻堅戰鬥中,殲滅印軍114人,越過了“麥克馬洪線”,以實際行動否認了非法的“麥線”。随後,郭志顯副司令員指揮部隊繼續向達旺方向發展進攻。

我軍攻占棒山口要地後,印軍将領十分恐懼。東部軍區司令L·P·森中将乘直升機逃離達旺之前,指令駐守達旺的部隊放棄達旺,逃往西山口地區。

西藏軍區前指指揮藏字419部隊、陸軍第11師、郭指部隊從多個方向追擊逃敵,攻占了達旺地區。

1962年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邊境沖突,重開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建議。中央軍委電令西藏軍區前指在攻占達旺後,部隊暫不過達旺河,在達旺河以北地區集結,休整待命。

至此,中印邊境自衛反擊第一階段作戰勝利結束。

三、130公裡大縱深迂回,斬斷印軍腰部

中國政府發表聲明的當日,印度政府就拒絕了中國政府提出的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建議,再次走上了以武力解決邊界問題的軍事冒險之路。

印軍在主要方向西山口——邦迪拉地區集中了1個軍部、1個師部,轄4個步兵旅、1個炮兵旅以及裝甲、工兵等兵種部隊,呈一線式兵力部署,企圖依托西山口天險固守達旺河以南地區,伺機向達旺、克節朗地區實施反攻。時任中央軍委戰略小組組長的劉伯承元帥指出:“目前敵人的配置是銅頭、錫尾、背緊、腹松。”

針對印軍兵力部署的特點,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決心采取“打頭、擊背、斬腰、剖腹、切尾”的戰法,殲滅西山口——邦迪拉地區之敵。即以陸軍第11師擔任“切尾”任務;以藏字419部隊、陸軍第55師、郭指部隊和3個炮兵團、1個工兵團擔任“打頭、擊背、斬腰、剖腹”的任務。

郭指部隊擔負迂回略馬東,斬敵腰部的任務。張國華司令員原計劃以1個步兵團迂回略馬東,由于偵察人員報告說,這條路線多是崎岖翻山小道,有些地段是懸崖絕壁,甚至沒有路,大部隊通行十分困難,于是将此項任務交給郭指部隊。

略馬東是個小村子,位于申隔宗與米龍崗之間,是印軍一線式部署的腰部,印軍步兵第62旅、炮兵第4旅主力部署在西山口、申隔宗地區;第4師戰術司令部、步兵第65旅等部署在米龍崗、德讓宗地區。我軍一旦占領略馬東地區,即可攔腰斬斷印軍部署,形成分割圍殲敵人的有利态勢。

1962年11月12日20時,郭志顯副司令員、步兵第3團副團長張天明率領部隊及藏族民工運輸隊由達旺以東的勞村出發,一路翻山越嶺,艱苦行軍。

郭指部隊到達一個隻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魯克塘後,找到了一位曾經走過由魯克塘村到略馬東村小道的門巴族老人,郭志顯副司令員向他詳細地了解了道路情況。此舉解決了百裡大縱深迂回的關鍵問題。在門巴族老人的指引下,郭指部隊直插略馬東。

郭指部隊大縱深迂回路線全長130公裡,沿途全是海拔2000至4000米的大山,小道崎岖,坡陡艱險。指戰員們以堅韌不拔的精神,翻越常年無人行走的高山,戰勝懸崖絕壁等重重困難,奮力向略馬東開進,堅決完成斬敵腰部的任務。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我軍部隊在大縱深迂回途中艱難行軍

四、殲滅巡邏警戒之敵,擷取最新敵情

郭指部隊于10月15日18時30分進至熊酒幹娘,此地距離略馬東隻有10餘公裡。先頭2連尖兵班在前進中發現前方200餘米處有火光,便立刻報告。郭志顯副司令員指令2連尖兵排前出偵察處置,并指令部隊停止前進。2連尖兵排隐蔽進至距火光約20餘米時,觀察到在一頂帳篷裡有7名印軍正在圍坐談笑。我尖兵排突然開火,以猛烈的射擊将印軍全部擊斃,除繳獲敵全部武器彈藥外,還繳獲了1部電台。我軍無一傷亡。

被殲之敵是印軍第65旅拉加普特聯隊第4營派出的巡邏警戒分隊,因該敵被我軍突然殲滅,電台被我繳獲,敵後方未能得到報警。這是郭指部隊在迂回途中的首次戰鬥,打得幹脆利索。這次戰鬥的重要性在于:敵人來不及報警即被殲滅,而郭指由此得知已進入印軍部署區。

殲滅警戒之敵後,郭志顯副司令員當即判斷距敵可能不遠,于是決定2連往前伸出200米,擔任警戒;部隊暫時在熊酒幹娘原地停止,以待進一步查明敵情和地形道路。

16日9時,2連警戒組抓到一個可疑的人,此人是當地土著部落的一個小頭人,受印軍派遣,前往熊酒幹娘地區尋找中斷電台聯絡的巡邏警戒分隊。經詢問這個小頭人,郭指獲得以下敵情:(1)在熊酒幹娘以南2公裡的羅布澤地區駐有印軍1個連,該敵已經控制了通往略馬東的必經之路;(2)略馬東村子裡沒有駐印軍;(3)略馬東村東南6公裡的米龍崗村駐有印軍300餘人。

面對前往略馬東的道路已被敵人控制的新情況,郭志顯副司令員沉着冷靜地作出兩條重要處置:第一,派出6人偵察小組查明從翼側繞過羅布澤,通往略馬東的迂回路線;第二,以2連加強警戒,準備阻擊由羅布澤沿小路北上尋找巡邏警戒分隊的印軍。

五、郭指主力繞道略馬東,以部分兵力阻擊印軍

11月16日下午,駐羅布澤的印軍因與巡邏警戒分隊電台聯絡不上,又不見小頭人傳回,便派出一支機動分隊沿小道北上搜尋,尋找失去聯絡的巡邏警戒分隊。

印軍機動分隊接近我2連8班警戒陣地時,8班長曹尚榮率領全班突然開火,當即斃敵10餘人,其中戰士崃家祥斃敵3人。16日傍晚和夜間,8班擊退了印軍兩次進攻。曹尚榮班長腿部負傷仍堅持指揮,機槍射手楊忠華腰部受傷仍堅持戰鬥。17日淩晨,印軍撤退時以密集射擊迷惑我軍。

偵察小組經過晝夜偵察,傳回報告:已查明我軍前進方向的左側山溝無道路,但山溝沒有絕壁,可以通行,能夠迂回到略馬東。

郭志顯副司令員果斷定下決心:主力避開當面羅布澤之敵,沿左側山溝繞道略馬東;2連長王海龍率領3排在熊酒幹娘進行佯動,牽制羅布澤之敵。

郭副司令員這一處置,不與敵糾纏,不貪圖小勝,不為敵所阻,繞行無路之地,争取按時到位,無疑是正确的,充分展現出他的指揮水準。

郭指部隊主力于17日15時從熊酒幹娘出發。為了防止走錯路線,郭志顯副司令員親自率領尖兵班走在最前面,掌握着部隊開進的方向。

部隊離開山上小道,走入山溝,一路下陡坡,穿密林,過草叢,踏灌木,夜間遇雨又跋泥濘,其苦無比。炮兵連、運輸隊每人負荷達35公斤左右,掉在主力之後較遠,郭志顯副司令員即派2連2排一面擔任後衛掩護主力安全,一面協助炮兵連、運輸隊前進。

郭指部隊主力在沒有道路的峽谷、陡坡、密林、草叢、灌木中,晝夜冒雨穿行17個小時,終于在11月18日7時45分抵達略馬東村以東的公路上,按時到達張國華司令員指定的位置,勝利完成了斬敵腰部,割裂敵部署的任務。

六、郭副司令員審時度勢,果斷定下阻敵決心

郭志顯副司令員率領主力進至略馬東村後,觀察到略馬東村子确實無印軍,同時發現略馬東台地距離公路較遠,坡度太陡,不利于阻擊敵人,是以決定:部隊首先向東南前進,殲滅米龍崗之敵;爾後再選擇有利地形,阻擊敵人。

郭志顯副司令員率領部隊前進2公裡多,發現略馬東以東的大山梁是個天然的良好阻擊陣地,一是公路彎曲狹窄,從3個山腿腰部傍山而過,有利于我居高臨下伏擊敵人;二是大山梁長達3公裡,有足夠的戰術地幅,有利于我兵力展開;三是大山梁對面的深谷底下是地尖河,不利于敵人逃跑。此時,我軍已發起戰役總攻,西山口、申隔宗地區的印軍步兵第62旅、炮兵第4旅有可能沿公路逃跑。郭志顯副司令員當機立斷,改變攻殲米龍崗之敵的決定,定下最後的戰鬥決心:部隊迅速占領略馬東以東大山梁,利用有利地形,切斷公路,堅決阻擊南逃之敵;并以少量兵力監視米龍崗地區之敵。

郭志顯副司令員慧眼識地形,他的這一決心為很快來臨的略馬東地區阻擊戰鬥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郭指部隊略馬東地區阻擊戰鬥經過圖

七、伏擊敵汽車縱隊,首戰告捷

18日10時許,正當郭指部隊還在大山梁上占領陣地,組織戰鬥尚未就緒時,郭志顯副司令員即發現公路上有8輛小汽車從西山口方向駛來,正往德讓宗方向逃跑,便立刻指令3連尖兵班速插公路阻擊。

3連尖兵班插行時遇到斷崖,隻得繞行坡緩的地方下到公路,因延誤時間,來不及阻擊,印軍小車隊即沿公路向南逃去。戰後查明:該敵是印軍步兵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将及其旅部人員,這股逃敵後來被我軍步兵第154團1營2連2排在搜剿中全部殲滅。

根據印軍8輛小汽車南逃這一情況,郭志顯副司令員判斷西山口、申隔宗地區之敵已開始逃跑,于是指令各連、排盡快占領陣地,準備阻擊南逃之敵。

約20分鐘後,印軍幾十輛汽車組成的汽車縱隊進至我軍3連陣地西側公路,3連副連長周炳春立即指揮射擊。1班長和藏族戰士、翻譯占堆首先開火,打傷了頭一輛汽車的印軍駕駛員,擊斃了車箱裡的3名印軍。其他指戰員緊跟着猛烈射擊,将印軍先頭3輛汽車擊毀,堵塞了公路。

印軍汽車縱隊被堵塞後,車上乘敵紛紛跳車,有的逃竄,有的在公路旁射擊。我3連各班、排相繼趕到,憑借山腿有利地形,以各種火力大量殺傷敵人。

乘敵汽車縱隊混亂之機,我3連1排1班、3排先後從山坡上沖下去,沿着公路猛打猛沖,一路殲敵。沖在最前面的1班長和占堆抓俘了8名印軍。在3連迎頭痛擊印軍汽車縱隊的同時,1連、2連1排和82迫擊炮、57無後座力炮各1個班迅速占領大山梁,形成了一道阻擊陣地。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我軍繳獲印軍的部分汽車

八、伏擊敵炮兵縱隊,全殲印軍3個榴彈炮連

18日13時,從西山口撤退下來的印軍炮兵第4旅的3個連組成一路縱隊,沿公路駛至我1連與3連陣地的結合部。

郭志顯副司令員指揮已占領陣地的火炮和重機槍對印軍炮兵縱隊進行猛烈的火力打擊,并指令步兵第3連2排沖下公路攻擊敵炮兵縱隊。

我炮兵連2班攜帶1門82迫擊炮及38發炮彈,在5晝夜的艱難行軍中開展體力互助,全班10人無一掉隊。郭副司令員指令下達時,炮2班觀察到印軍2輛小吉普車和4輛拖着火炮的牽引車正沿公路駛來,便立即發射3發炮彈,直接命中印軍第一輛和最後一輛牽引車,打得其餘炮車無回旋之地,被迫停駛。

我步兵第3連2排乘勢從山坡上沖殺下來,一舉殲滅印軍1個炮兵連。2排繼續沿公路攻擊前進400餘米,打亂了敵人的先頭部隊和炮兵縱隊,并機智地破壞了地尖河下遊的木橋,使敵人難以在此地過河逃跑。

與此同時,印軍後續2個炮兵連也遭到我步兵第1連的火力打擊。最終,郭指部隊殲滅了印軍炮兵第4旅的3個炮兵連,繳獲了11門87.6毫米口徑榴彈炮。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我軍繳獲的印軍87.6毫米口徑榴彈炮

九、步炮協同,伏擊印軍千餘名步兵縱隊

18日13時30分,從西山口、申隔宗逃來的印軍第62旅的1千餘步兵乘車及徒步進至我1連阻擊陣地西側公路。

印軍第一輛汽車剛駛過公路彎曲部,即被我軍57毫米口徑無後座力炮擊中。我迫擊炮2班觀察到公路上有15輛滿載步兵的汽車正在行駛,即以急速射打得印軍步兵紛紛跳車,向路旁森林逃竄。我重機槍以猛烈的火力打擊敵步兵。

我步兵第1連2排主動下山出擊,沖至距公路40米左右時,以輕機槍、步槍、沖鋒槍和手榴彈,向公路之敵猛烈打擊,擊毀敵數輛汽車,殲敵一部。

敵千餘名步兵遭到我軍步兵、炮兵的伏擊,傷亡慘重,深感沿公路逃跑無望,于是決定改變逃跑路線,企圖從我阻擊陣地實施突圍,沿略馬東村至米龍崗村的騾馬小道逃跑。

十、英勇阻擊,粉碎印軍主力突圍企圖

18日15時20分,印軍以400餘步兵的密集戰鬥隊形,向我步兵第2連1排阻擊陣地發起進攻,企圖盡快突圍。

面對10倍于我之敵的蜂擁進攻,我2連1排指戰員沉着冷靜,依托工事、亂石、樹根據槍瞄準,當敵先頭進至我軍陣地前不到40米時,全排以短促火力向敵人猛烈射擊,斃傷敵先頭40餘人。與此同時,我炮兵火力和1連的機槍火力向敵後續主力猛烈射擊,敵人傷亡慘重。

當被打退之敵回竄時,我步兵第2連1排乘勢以多個戰鬥小組實施陣前反沖擊,追打潰退之敵,并撿回不少手榴彈及一些槍支、子彈。

印軍不甘心失敗,重新組織第二次突圍,于17時20分集中300餘步兵,分兩路向我2連1排、1連3排阻擊陣地同時發起進攻。

我2連1排、1連3排在各自的陣地上,采用第一次打退敵人的戰法,首先在近距離突然開火,斃傷敵先頭後,即以多路戰鬥小組實施陣前反沖擊,追殲潰逃之敵。

我炮兵第2班向高處轉移發射陣地後,觀察到敵主力叢集,瞄準手曲京甯來不及裝表尺就操炮射擊,給敵主力叢集予嚴重殺傷,迫敵四散逃命。戰後,曲京甯榮立一等功。

印軍兩次突圍失敗後,不惜孤注一擲,集中主力600餘人,采取“正面佯攻,側後迂回進攻”的戰術,分兵兩路發起第三次突圍進攻。19時10分,印軍以200餘步兵在我阻擊陣地正面進行佯攻,以主力400餘步兵隐蔽地迂回到我2連1排右翼,企圖從側後突破我軍阻擊陣地。

我2連1排觀察到敵人動向後,主力隐蔽地運動到敵人翼側。當敵人距我陣地隻有約30米時,我軍各種火器突然開火,給敵先頭予嚴重殺傷。戰士羅永正隐蔽地迂回到敵人側後,打傷了敵指揮官,使進攻之敵人頓失指揮,慌忙撤退。

印軍第三次突圍進攻又被粉碎了。向我軍進行佯攻的200餘名印軍,趁夜晚摸到了我軍1連與3連的結合部。當我發現敵人時,距我僅有數米,我軍全體指戰員一躍而起,沖入敵群展開白刃格鬥。副連長周炳春、戰士曾家祿等指戰員與敵人扭成一團,抱摔拼打。我指戰員以勇猛的白刃拼殺和肉搏格鬥,打退了敵人的夜間突圍。

18日夜間,印軍先後三次試圖沿公路從我3連1排阻擊陣地突圍,均被打退。至此,印軍再無信心組織突圍。

當晚,米龍崗的印軍以兩路兵力分别進到我1連、3連側後,該敵偵察時發現了我軍監視分隊,因不摸虛實,猶豫不決,未敢逼近,最後于19日零時撤離。

十一、發起總攻,圍剿被阻之敵

我軍步兵第157團于19日9時10分與郭指部隊勝利會合。該團于18日傍晚迂回到略馬東地區,殲滅往不丹王國方向逃跑之敵後,于19日淩晨從地尖河攀上公路,繼續前進。157團7連在沿公路進攻中,擊斃了印軍錫克聯隊第1營營長梅赫塔中校以下119人,俘敵8人。

我軍步兵第31團1營奉西藏軍區前指指令,由德讓宗沿公路趕往略馬東增援,于19日8時30分與郭指部隊勝利會合。途中,該營3連在米龍崗俘獲印軍高爾瓦爾聯隊第4營營長巴塔查爾吉·坦登中校以下45人,斃敵52人。

郭指部隊在157團、31團1營的協力配合下,于19日9時50分向略馬東地區被阻之敵發起最後的總攻。

被阻之敵經我軍一晝夜打擊,已傷亡慘重,建制混亂,指揮失靈,各自龜縮在叢林、石隙、石洞内,企圖尋機偷逃。

郭志顯副司令員決心采取“多路直插分割,三面對進合擊”的戰法,圍殲被阻龜縮之敵。

在郭志顯副司令員的指揮下,3連以2排沿公路攻擊,以1排插到谷底沿地尖河左岸向上攻擊;2連1排直插公路,由被阻之敵的背後向下攻擊;1連兵分三路,每個排為一路,直插敵群,将敵人分割成數塊後,各個殲滅。

郭指部隊殲滅公路兩側及地尖河左岸附近的殘敵後,1連乘勝分三路徒涉地尖河,僅用30分鐘,又肅清了地尖河右岸之敵。

戰至19日14時30分,略馬東地區阻擊戰鬥勝利結束。

十二、略馬東地區阻擊戰鬥的戰果與戰評

郭指部隊在略馬東地區阻擊戰鬥中,共殲敵681人(不含第157團、第31團1營殲敵數),其中斃敵445人、俘敵236人;繳獲87.6榴彈炮11門、81迫擊炮24門、90火箭筒6具、重機槍7挺、輕機槍50挺、沖鋒槍52支、步槍230支、手槍11支、汽車84台、電台15部、電話單機15部,各類彈藥、軍用物資一大批。我軍犧牲8人,傷7人。

郭指部隊殲敵人數與自身傷亡人數之比為45.4:1,并且這一戰果是在我軍以400餘人應對印軍1500餘人(含羅布澤、米龍崗之敵)的情況下取得的。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被俘印軍官兵

郭指部隊之是以能夠以少勝多,創造戰争史上的奇迹,其重要原因就是既得地形之利,又講求戰術,無論伏擊、攻擊還是抗擊、反沖擊,直到最後圍剿戰鬥,郭指部隊都巧妙地利用了地形,靈活地運用了戰法,展現出高超的戰術水準。

對于帶兵打仗的指揮員來說,戰績說明一切。郭志顯副司令員深刻領會西藏軍區前指的戰役意圖,堅決執行大縱深迂回斬敵腰部的艱巨任務,其決心之果斷、組織之周密、指揮之靈活,堪稱典範。步兵第3連是由3個邊防隊從數個哨卡臨時抽調人員編組的連隊,郭志顯副司令員特意和3連在一起行動,使該連形成了很強的凝聚力、戰鬥力,全連打得英勇頑強,戰績顯著。

張小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郭指部隊是怎樣創造奇迹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百問之六

郭志顯攝于西藏(郭彬提供)

郭指部隊面對4倍于我之敵,堅持孤軍奮戰,全體指戰員無一人畏縮,個個英勇頑強,人人奮勇殺敵。藏族戰士、翻譯占堆一人殲敵15人,英勇犧牲,被追記一等功,這位昔日的奴隸被部隊和群衆稱贊為“藏族人民的好兒子”。戰後,郭指部隊有17個機關、126名指戰員榮立戰功。其中,2連1排、3連1排3班分别榮立集體一等功;3連1排、2排,炮兵連2班分别榮立集體二等功;王祥才等3人榮立一等功,卓群賢、曹尚榮、吳忠元等6人榮立二等功。

張國華司令員于1963年2月19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以及同年月22日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作中印邊境東段自衛反擊作戰報告時都專門講到:“郭指部隊按時插至略馬東,将敵攔腰斬斷,對戰役的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張國華司令員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到山南軍分區4個連打垮敵1千餘人,其中斃敵400多人,俘敵200多人時,毛主席當場對郭指部隊給予了特别的肯定。

總參謀部把郭指部隊略馬東地區阻擊戰鬥作為經典戰例,收入《戰例選編》,供全軍學習借鑒。

總之,從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到西藏軍區、各參戰部隊,對郭指部隊百裡大縱深迂回,斬敵腰部,大量殲敵的略馬東地區阻擊戰鬥,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郭指部隊的輝煌戰績足以彪炳青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