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每名“火箭人”都有出彩機會

作者:中國青年報

2018年,高鳳林參加中國工會十七大,當選為全兼職委員會副主席;今年,崔雲出現在中央電視台的"大國工匠"專欄上,在高鳳林之後,韓麗萍也出現在節目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學院)60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模型工作者的培養和選樹工作,湧現出8名全國模型工作者,3名"偉大國家工匠",42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4名國家38名紅旗獲得者, 100個省部級勞動模型和137個學院級勞動模型。

你如何給每個火箭人一個閃耀的機會?"火箭學院已經打造了一條完善的職業道路,培養了高技能人才,讓員工覺得工作是有價值的,受人尊敬的個性,有前途的發展,有尊嚴的生活。火箭學院工會常務副會長、集團工作部長楊傑告訴《勞工日報》。

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職業生涯

"有幸入選我院,參觀第200屆啟動會,對個人來說,不僅是靈魂的回歸,更是學習的交流,更是精神上的又一次傳承和省力。來自火箭學院天空作戰部的謝澤兵已經工作了近30年,參與了幾種類型的火箭的開發。

5月17日,長征三号C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火箭學院研制的第200枚火箭彈發射。發射前,火箭學院第三勞動模型代表也齊聚西昌發射基地,進行交流論壇。

"看到父親們在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克服困難和奮鬥。現在是航天工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了,我看到我的同僚們以嚴謹、務實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對待他們的工作。林岩松在火箭學院703個機關的天津粉末冶金基地工作,是一名太空學生。

如今,他的團隊有40多人,大多是年輕人,工作不怕吃苦累,做工藝,修理裝置。"模特的榮譽不是我的,而是屬于整個團隊的。

"空間是一項艱巨的事業,沒有很高的勞動熱情,很難實作一點點;空間是肥沃的沃土,隻要願意在其中紮根,深在厚厚的土壤中,總會有一個可喜的回報。座談會上,火箭學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認為,在火箭學院發展的各個曆史時期,勞動模範在平凡崗位上做出非凡的事業,而進入太空強國建設的道路上,必将湧現出更多的勞動模範, 強大的工匠。

建立一個良好的技術人才脫穎而出的模式

1980年,技術勞工學校畢業生高鳳林被配置設定到火箭學院211工廠的火箭發動機焊接工廠中的房間。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30多年,被譽為火箭"心"之"金手焊接"。

回顧他的成長經歷,有一段話必須提到。離開學校八年後,高鳳林重新進入校園,開始了艱苦的四年兼職學習。功夫不負責人,他先在技術競賽中取得了第一練習,第二理論的好成績,很快拿到了期待已久的大專文憑,然後從大學生到研究所學生完成了學業。

職業技能競賽和主題活動是火箭學院的傳統。職業技能競賽始于1998年,現已舉辦19次。近3年來,通過選拔培養6名國家級技術專家、8名航天技術專家、"偉大國家工匠"高鳳林的比賽,韓麗萍通過技能大賽脫穎而出。

火箭學院還開展了太空技能嘉年華、崗位教育訓練、主題勞動競賽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在嘉年華活動中,高技能人才将齊聚一堂,現場展示"優秀技能",合作完成"智力任務"。

據介紹,火箭學院還大力推進勞動模範創新工作室建設,制定"勞動模範(員工)創新演播室管理辦法(臨時)",現已建成兩家全國勞動模範創新工作室和五所學院級勞動模範創新工作室,充分發揮"師傅與團隊"的輻射作用,開展聯合研究, 并有效促進專業發展、技術研究和技能傳承。為了拓寬員工的國際視野,火箭學院連續5年組織員工參加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榮獲13枚金牌。

厚廠尊重優秀文化關愛勞動模式

4月28日,火箭學院第三屆勞動模範表彰大會召開,50名學院級勞動模範上台接受榮譽。

早在2013年,火箭學院率先在集團公司二級機關建立了法院級勞動模型選拔機制,制定《勞動模型選拔管理辦法》,每三年制定一次。迄今為止,該獎項已舉辦三次,已有137人獲得該獎項。

"在勞動模式上給予精神上的回報,也給勞動模式更多的物質關懷。讓他們有榮譽感、幸福感和準入感,受到全院的普遍尊重,享受改革和發展的紅利,獲得自身勞動貢獻的豐碩成果。"李明華說。

尊重勞動模式、關心勞動模式、愛勞動模式是火箭學院和廣大勞動者自覺行動的共識。5月15日,火箭學院《勞動模型選擇與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與之前制定的管理方法相比,勞動模型管理更加細緻,對勞動模式的關懷更加徹底,勞動模式的待遇也更高。

勞動模型是一面旗幟。在醫院,先後舉辦了12次勞動模範先進事迹巡回報告,來自全院22個機關,6500多名幹部職工參加了報告會。在内部電視台、報刊、刊物上開設一個勞動模範、神箭工匠專項宣傳專欄,每期專題推廣一位勞動模範和神箭工匠,在全院掀起一場勞動模範研究,力争成為勞動模範,立足崗位,打造事業熱潮。

楊傑表示,火箭學院将進一步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使勞動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根,深入人心,成為職工自覺踐行的價值觀和航天工業創新發展的不竭精神力量, 進一步加強航天工業勞工和勞動模範工匠人才選樹工作建設,以實作航天夢、強軍夢、中國夢取得新成就的工作。

本文摘自《中國青年報》客戶。更多精彩新聞,請下載下傳《中國青年報》用戶端(http://app.cyol.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