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0餘萬條個人資訊洩露背後的套路!警方揭開“不能說的秘密”

近日,随着犯罪嫌疑人一個網絡的懲戒,連雲港警方曆時6個多月的密集調查,翻車福建、湖南、河北、上海等省市3000多公裡,成功打通了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的幫派,抓獲了10名犯罪嫌疑人,查獲涉案資金1億餘元。據發現,該幫派非法擷取公民個人資訊高達400萬。

中斷卡行動發現可疑線索

2021年1月,連雲港警方在"斷卡"行動中,發現管轄的男子賈某大量從網際網路上購買的不真實的電話卡,經初步判斷工作後,涉嫌剝頭皮電話卡,而這種行為是"斷卡"操作的主要犯罪行為之一, 公安機關随後對賈躍亭立案,并于1月13日被抓獲。

400餘萬條個人資訊洩露背後的套路!警方揭開“不能說的秘密”

抓獲嫌疑人

案發後,賈某供認有轉售手機卡的違法行為,并一再督促盡快結案,這一異常舉動讓案件民警察覺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下班後,警方發現賈某多家銀行賬戶交易流量巨大,不時會有賬戶在全國各地支付,其個人也會不定期向一些固定賬戶轉賬。至于這些付款的來源和目的,賈躍亭一直閉嘴,隻承認他轉售了自己的手機卡。但警方深入調查發現,賈躍亭在三個月内向不同的手機号碼充值了3000多萬字,這顯然與手機卡的轉售不符。

400餘萬條個人資訊洩露背後的套路!警方揭開“不能說的秘密”

随後,通過深入的分析和調查,警方鎖定了六名與賈某進行大額金融交易的人,發現他們通過QQ向他人傳遞了大量公民個人資訊的檔案。"轉售手機卡,大量交易流動,傳播公民個人資訊,各種證據顯示賈某等人涉嫌買賣公民個人資訊犯罪。"連雲港警察局青口派出所副局長王衛東說。

特殊傳輸公開"線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案件民警基本認定,賈某提供的所有公民個人資訊,前期被關起來的六名嫌疑人都是賈某的線下。"通過梳理賈躍亭賬戶中的交易流程,我們發現他正在使用'火币''USDT'等虛拟貨币賺取現金利潤,以免被公安機關發現。連雲港市警察局分局網安大隊徐定軒介紹。

在鎖定了以賈躍亭為首的幫派的身份資訊後,警方派出多個抓捕隊到福建、上海、河北等地上班,一舉抓獲了六名犯罪嫌疑人。但在警方對某賬戶的賈交易水進行梳理,卻發現其轉賬交易多達數千個賬戶,乍一看沒有可疑之處,這使得調查工作陷入僵局。"表面越是似乎沒有問題,問題就越深",案件民警決定對佳安賬戶第三次交易流程進行分析判斷,且确有重大發現,其中一條1253元的轉賬記錄讓賈安線露出了馬的腳。

400餘萬條個人資訊洩露背後的套路!警方揭開“不能說的秘密”

圍繞這份特殊的轉移記錄,警方決定傳訊賈,賈堅持說轉移是錯誤的轉移。面對賈某的唠叨,警方對收集賬号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該賬号全是他,而他卻是計算機專業出身者,很可能是它利用計算機知識學來竊取市民的個人資訊,然後出售。今年3月,該案民警在何某住宅被抓獲,現場查獲大量公民個人資訊及使用電腦等物品。

跟着線抓"中間人"

他一個案子,案件民警發現,賣給賈某公民的個人資訊數量明顯少于何某名主的數額,是以公安法官賈某一行多于一人。圍繞這一方向的調查,民警對兩人賬戶的交易流再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判斷,發現一個名叫"水"的人和他有多個轉賬記錄,而賈某交易則使用虛拟貨币。

400餘萬條個人資訊洩露背後的套路!警方揭開“不能說的秘密”

嫌疑人之間的微信對話

"名叫'水'的人應該是何家之間的中間人,隻要被抓獲,整個案子就會從水裡掉出來。案件警察胡順勇分析。經過仔細調查,警方鎖定了福建省龍岩市的中間人"水"着陸點,其真實身份是郭,案件民警趕到福建龍岩上班,并于4月9日抓獲。經過大量工作,案件警察将幫派成員懲罰一名俘虜。

至此,以賈、郭、何為首,以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的幫派成員為首,全部向本案提起訴訟。

揭開幫派的奧秘

據了解,幫派分為四個層次,第一級是寫爬行動物軟體竊取個人資訊,第二級是中間人買賣郭,第三級是購買個人資訊推送詐騙環節賈,第四級是嘉一數線下。

400餘萬條個人資訊洩露背後的套路!警方揭開“不能說的秘密”

嫌疑人進行離線對話

經過調查,賈某在電話卡銷售網絡期間了解到郭某,了解到通過發送短信等方式進行詐騙牟利,随後成為郭某線,他開發了一些線下。而郭某通過網絡和何一了解,了解到它會編寫網絡爬蟲軟體,可以從網際網路上竊取市民的個人資訊,然後與何一手交易,從何一手購買大量市民的個人資訊,再将個人資訊劃分為網上購物、買賣房屋, 寄給佳的履歷等類型,賈某再會提供欺詐連結和欺詐資訊分發到線下,通過短信等方式精準推送給"客戶",進而進行欺詐牟利。短短幾個月,幫派從公民手中非法擷取個人資訊400多萬條,非法牟利50多萬元。

目前,以賈、郭、何為首的10名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的幫派骨幹成員已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警方提醒

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是一種新型犯罪,近年來,這種犯罪處于高調狀态,嚴重侵犯了公民個人資訊的安全。這類案件的特點是多種客觀行為,通過購買、接收、交換、盜竊等手段非法擷取、出售給他人或未經被收集人同意,合法收集公民的個人資訊給他人。主要在資訊類型和數量方面,針對一些高度敏感的資訊,如行蹤資訊、屬性資訊、通話内容等。這些案件大多是通過網絡進行的,而且往往與電信詐騙等犯罪有着密切的關系,社會危害日益突出。

為了遏制此類案件的發生,民警在加大對企業行為的打擊力度,工作上需要大量掌握公民個人資訊的重點機關,對公民資訊安全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企業加強網際網路安全措施,防止資訊洩露;

此外,今年8月20日,備受矚目的《個人資訊保護法》頒布,将于11月1日生效,這将有效整合和完善個人資訊保護體系。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市民在購房、投資及财務管理、登記快遞過程中,注意手機号碼、家庭住址等個人資訊的保護。大衆在網上購物、約會也應提高預防意識,不要輕易洩露個人資訊,如果收到奇怪的連結,要仔細篩選,不要輕易轉賬。一旦遇到詐騙,要第一時間報警,儲存相關證據,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工作。

來源:江蘇警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