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決策部署,以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争力,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指南》
來源:資訊技術發展司
目前,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中小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産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和難點。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決策部署,以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争力,特制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一、總則
(一)适用對象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遵循“從易到難、由點及面、長期疊代、多方協同”的思路。《指南》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和地方各級主管部門。《指南》旨在助力中小企業科學高效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産品和服務的能力,為有關負責部門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指引。
(二)實施原則
堅持企業主體,效益優先。中小企業需參考與發展需求相适配的内容,用好市場資源和公共服務,因“企”制宜推進數字化轉型。适時評估轉型成效,優化轉型規劃實踐,以數字化轉型促進提質、增效、降本、降耗、綠色和安全發展。
堅持應用牽引,供需互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主體應聚焦中小企業特征及需求,研制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小快輕準”)産品,圍繞“評估、規劃、實施、優化”全流程提供專業化服務,基于應用回報提升産品服務供給水準。
堅持政府引導,協同關聯。充分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加強政策支援、資源統籌和管理服務,因地制宜建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生态,深化産學研用金等多方主體協同創新,推動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工作合力。
二、增強企業轉型能力
(一)開展數字化評估
結合《中小企業數字化水準評測名額》等标準規範,中小企業與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第三方評估咨詢機構等開展合作,評估數字化基礎水準和企業經營管理現狀,建構評估名額資料管理機制,支撐轉型需求分析和轉型成效評估。評估可獲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内部資源和市場化服務資源,以及所在地區、所處行業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和公共服務資源。評估研産供銷服等環節轉型的潛在價值和可行性,明确數字化轉型優先級,定期結合企業發展實際調整轉型政策,有效確定數字化轉型投入産出比。
(二)推進管理數字化
實施企業數字化轉型“一把手”負責制,建構與數字化轉型适配的組織架構,制定績效管理、考核方案和激勵機制等配套管理制度。定期組織企業經營管理者和一線員工參加數字化教育訓練,深化數字化轉型認知,提升數字素養和技能。引導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形成跨部門數字化轉型合力。有條件的企業可探索設立專門的數字化轉型部門。應用财務流程自動化、協同辦公平台、标準化人力資源管理産品等,實作财務、辦公、人力資源等管理環節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管理精細化水準。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推動各環節資料綜合內建、可視化和智能分析,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決策。
(三)開展業務數字化
應用訂閱式産品服務,推動研發設計、生産制造、倉儲物流、營銷服務等業務環節數字化,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使用SaaS化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等工具開展數字化研發設計,發展衆包設計和協同研發等新模式,提升研發設計效能。應用雲化制造執行系統(MES)和進階計劃與排程(APS)等數字化産品,優化生産制造資源配置,實作按需柔性生産。應用倉庫管理(WMS)、訂單管理(OMS)、運輸管理(TMS)等解決方案和無人搬運車(AGV)、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等硬體,使用第三方物流平台,推動倉儲物流環節數字化。開展産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建構産品數字鏡像,提升産品資料管理水準,發展基于數字化産品的增值服務,拓展業務範圍,創新盈利模式。
(四)融入數字化生态
應用産業鍊供應鍊核心企業搭建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融入核心企業生态圈,加強協作配套,實作大中小企業協同轉型。應用行業龍頭企業輸出的行業共性解決方案,加速提升自身數字化水準。基于園區/産業叢集開展網絡化協作,發展訂單共享、裝置共享、産能協作和協同制造等新模式,彌補單個企業資源和能力不足。積極接入園區/産業叢集的數字化創新網絡,利用共性技術平台開展協同創新。積極對接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等載體,參加政策宣貫、供需對接、咨詢診斷、人才教育訓練等活動。
(五)優化數字化實踐
聯合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或第三方評估咨詢機構等開展轉型成效評估,重點開展業務環節數字化水準評估和企業經營管理水準行業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從生産效率、産品品質、綠色低碳等方面評估企業轉型價值效益。結合現階段企業内外部數字化轉型資源,制定調整下一階段數字化轉型政策,選擇與下一轉型階段相比對的數字化産品和服務,提升轉型政策與發展現狀的适應性。
三、提升轉型供給水準
(一)增強供需比對度
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等供給方主體,聚焦中小企業數字化共性需求,研發即時溝通、遠端協作、項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基礎數字應用。遵循“大企業建平台、中小企業用平台”思路,大型企業打造面向中小企業需求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輸出成熟行業數字化轉型經驗,帶動産業鍊供應鍊上下遊中小企業協同開展數字化轉型。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研發推廣具備行業特性的産品服務。低代碼服務商持續提升産品的可拓展性,幫助業務人員自主高效建構數字化應用,滿足即時個性化需求。
(二)開展全流程服務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展示場景融合應用和轉型方法路徑,增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和意願。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第三方評估機構等主體,聚焦中小企業個性化轉型需求,幫助中小企業制定數字化轉型政策。電信營運商、智能硬體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等幫助中小企業開展網絡建設、硬體改造連接配接和軟體應用部署等,開展配套數字技能教育訓練。基于中小企業階段性轉型需求,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整合生态資源,為中小企業比對與現階段需求适配的産品和服務,推動中小企業轉型逐漸深入。
(三)研制輕量化應用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聚焦中小企業轉型痛點難點,提供“小快輕準”的産品和解決方案。研發推廣低代碼産品服務,助力中小企業自行建立、部署、使用和調整數字化應用,提升中小企業二次開發能力和需求響應能力。發展訂閱式軟體服務,有條件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可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免費試用版服務,探索發展以數字化轉型收益支付服務費用等方式,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顧慮和成本。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彙聚工業APP,沉澱工業技術、知識和經驗,建設工業APP商店,加速工業APP交易流轉應用。
(四)深化生态級協作
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大型企業等各方主體,推動産業鍊供應鍊上下遊企業業務協同、資源整合和資料共享,助力中小企業實作“鍊式”轉型。大型企業搭建或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面向上下遊中小企業開放訂單、技術、工具、人才、資料、知識等資源,探索共生共享、互補互利的合作模式。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金融機構加強合作,開展物流、資金流和資料流等交叉驗證,創新信用評估體系和風險控制機制,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四、加大轉型政策支援
(一)加強轉型引導
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工程,深入開展大中小企業“攜手行動”,推動産業鍊供應鍊上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銜接,落實工信部和财政部聯合開展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等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出台配套措施,加強分類指導和跟蹤服務,確定政策落地見效。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分行業分領域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二)加大資金支援
按照“企業出一點、平台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思路,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有條件的地方可鼓勵平台減免轉型共性需求支出。發揮地方政府專項資金作用,支援對中小企業轉型帶動作用明顯的“鍊主”企業和轉型成效突出的“鍊星”中小企業。鼓勵金融機構研制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産品服務,設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貸款,拓寬中小企業轉型融資管道。
(三)推廣試點應用
結合當地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遴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範,培育推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案例标杆,鼓勵中小企業“看樣學樣”。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帶動更多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培育和遴選一批可複制的産業鍊供應鍊上下遊協同轉型的典型模式,推廣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模式,有效支撐産業鍊供應鍊補鍊固鍊強鍊。
(四)完善配套服務
建構完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政策宣傳、診斷評估、資源對接、人才教育訓練、工程監理等公共服務能力。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問診”服務,組織專家深入中小企業一線開展“入駐式”診斷服務。支援職業院校、大型企業等建設數字人才實訓基地,提升中小企業數字人才供給。
(五)優化發展環境
加大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能、5G、大資料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外部環境。建設完善地方營商環境評估體系,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納入考核範圍。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會議和活動,營造良好發展氛圍。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支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做大做強。基于地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際,優化财稅金融、人才培引等政策措施,穩定中小企業轉型政策預期。
為了便于了解《指南》内容,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将有關内容解讀如下。
一、編制出台《指南》的背景及主要考慮是什麼?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強調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産業數字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我們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指南》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政策協同、強化科學指引、深化轉型認知、凝聚工作合力,以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一是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大趨勢。目前,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是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和難點。多措并舉推動中小企業科學高效開展數字化轉型,對于經濟高品質發展至關重要。二是助推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深化數字技術在研産供銷服用等各環節的應用,有利于發揮賦能指派賦智作用,加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産品更新和模式變革,實作專精特新發展。三是強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指引。數字化轉型是系統性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交叉性和複雜度。《指南》旨在幫助轉型需求方、供給方和地方各級主管部門明确定位和路徑,增強轉型合力。
二、《指南》的适用範圍及對象是什麼?
《指南》的适用範圍及對象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需求方,即中小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中小企業,旨在引導中小企業明晰轉型思路、優化轉型實踐、提升轉型效能;二是供給方,即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等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旨在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産品服務供給水準提升;三是地方各級主管部門,旨在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支援,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程序。
三、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工作思路是什麼?
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從易到難。中小企業需充分運用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小快輕準”)的應用和訂閱式服務,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優先推動資料資源采集和彙聚,再逐漸挖掘資料價值。優先應用成熟的數字化産品服務滿足基礎共性需求和行業特性需求,同時逐漸提升自身數字化能力,滿足企業個性需求。
二是由點到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資源有限,需明确數字化轉型優先級,合理規劃轉型路徑。可以優先從基礎紮實、潛在價值高的環節切入,再逐漸擴大數字化在業務環節和管理環節的覆寫範圍,實作資料貫通和業務協同。
三是長期疊代。數字化轉型是漸進發展、螺旋上升的長期過程。中小企業應适時對轉型進展和成效進行評估,因時因勢優化轉型政策,按照“評估-規劃-實施-優化”的邏輯閉環,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久久為功。
四是多方協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能“單槍匹馬”,需多方協同發力。中小企業需增強數字化轉型意識和自身能力。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應立足自身優勢,提升産品服務品質。地方各級主管部門要做好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四、《指南》在指導中小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方面提出了哪些路徑方法?
《指南》的第二部分“增強企業轉型能力”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從開展數字化評估、推進管理數字化、開展業務數字化、融入數字化生态、優化數字化實踐等五個方面提出了轉型路徑,旨在充分激發中小企業自身轉型動能,按照“評估-規劃-實施-優化”的邏輯閉環,科學高效開展數字化轉型。
一是開展數字化評估。中小企業需從數字化基礎水準、企業經營管理現狀、内外部轉型資源等方面進行數字化評估,結合業務環節和管理環節的潛在轉型價值,明确數字化轉型優先級,切實提高轉型效率。
二是推進管理數字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建構與轉型适配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加強數字化人才教育訓練,深化跨部門溝通協作,提升企業管理精細化水準,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決策。
三是開展業務數字化。中小企業在開展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應充分應用訂閱式服務、輕量化産品等降低轉型成本。開展研發設計、生産制造、倉儲物流等業務環節轉型,實施産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發展基于數字化産品的增值服務。
四是融入數字化生态。中小企業應積極對接産業鍊供應鍊核心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園區/産業叢集等生态資源,基于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深化協作配套,利用共性技術平台開展協同創新。
五是優化數字化實踐。中小企業應從數字化水準和企業經營管理水準等方面評估數字化轉型成效,根據現階段資源禀賦和轉型現狀調整數字化轉型政策,選用相應的數字化産品和服務,提升轉型政策的适配性。
五、《指南》對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供給有何考慮?
《指南》第三部分“提升轉型供給水準”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包括增強供需比對度、開展全流程服務、研制輕量化應用和深化生态級協作等四個方面内容,旨在引導供給方聚焦中小企業特征和實際需求,提升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産品和服務水準,發揮有效市場作用,助力中小企業深入開展轉型。
一是增強供需比對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基礎參差不齊、需求千差萬别。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等供給方需發揮各自在基礎設施、數字技術、行業積累等方面的優勢,面向中小企業差異化需求,持續豐富轉型“工具箱”,提升産品服務的針對性。
二是開展全流程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通常面臨人才匮乏、能力薄弱等挑戰,單純依靠自身力量推進數字化轉型難度大。轉型供給方需從評估規劃、裝置改造、系統上雲、人才教育訓練等環節提供全方位陪伴式服務,在不同轉型階段幫助中小企業對接産品服務生态資源,推動轉型逐漸深化。
三是研制輕量化應用。中小企業利潤相對微薄,數字化轉型資源投入受限。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應加大産品、技術和模式創新力度,發展訂閱式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實作低成本、高效率的數字化轉型。
四是深化生态級協作。供給方主體需深化産業鍊供應鍊上下遊企業協同,助力中小企業實作“鍊式”轉型。大型企業可通過應用或搭建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基于工業網際網路的産融新模式,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六、《指南》對地方各級主管部門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南》第四部分“加大轉型政策支援”主要面向地方各級主管部門,提出了加強轉型引導、加大資金支援、推廣試點應用、完善配套服務、優化發展環境等五方面工作要求,旨在推動有關部門在技術、資金、服務、人才等方面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源支援,發揮有為政府作用,以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一是加強轉型引導。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遵循經濟、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發展規律,降低轉型過程中的“認知差”,才能避免中小企業轉型“事倍功半”。地方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強宣傳推廣,因地制宜落實相關政策舉措,強化分類指導和跟蹤服務,多措并舉,引導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二是加大資金支援。轉型資金不足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挑戰之一。要加大資金支援力度,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專項資金、補貼政策等方式,支援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的産品和服務。
三是推廣試點應用。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數字化轉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推廣典型經驗,以“先轉帶後轉”。地方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大試點示範力度,推廣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典型模式,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鼓勵中小企業“看樣學樣”。
四是完善配套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包括市場化服務和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可有效彌補市場化服務的不足,提升整體服務保障能力。要建構完善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提升政策咨詢、技術指導、人才教育訓練、工程監理等服務水準。
五是優化發展環境。發展環境對于企業戰略制定、市場開拓、産品更新、組織變革等方面至關重要。要從基礎設施、評估體系、發展氛圍、财稅金融、人才培引等方面,優化轉型發展環境,加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序。
七、如何保障《指南》順利實施并取得積極實效?
為確定《指南》有效實施、取得實效,地方各級主管部門在開展相關工作時,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政策宣貫。要圍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系列政策開展宣貫解讀,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等深化轉型認識、增強轉型信心,充分調動轉型積極性,共同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
二是抓好工作落實。各地方應結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基礎和實際需求,明确工作目标和抓手。動态跟蹤《指南》落地情況,準确評估《指南》實施效果,抓實抓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各項工作。
三是做好總結推廣。各地方要加強對典型應用場景、标杆企業做法、成熟行業經驗等進行提煉總結和推廣應用,不斷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質效。
來源: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技術發展司
天津數港
資料驅動智能,創新引領未來
編輯:龐曉提 潘玥
稽核:鄧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