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作者:閑蛋黃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每年夏天,從路邊堆成小山的西瓜攤中挑幾個回家,開着空調、邊看電視邊拿勺子挖着吃,是中國人再普通不過的消暑方式。日本城市裡基本看不到路邊的西瓜攤,隻能在超市水果櫃台或專門水果店(八百屋)購買。

在東京,幾乎看不到當地人買完整的大西瓜回家,更多是買密封包裝的切片西瓜(很多其他水果也一樣)。商家會将西瓜切成1/2、1/8、甚至更小的西瓜塊銷售,讓人們根據自家的人口數來夠買嘗鮮。

從銷售、産業兩個次元來分析産生這個問題的緣由: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千疋屋”(Sembikiya)?沒錯,就是日本那家以出售最昂貴、最完美、最稀有水果而聞名的進階水果店,位于東京日本橋的總店看起來就像是一間珠寶店。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這家店已不能簡單地稱為水果店,而更是家禮品店。按照日本傳統習慣,昂貴的水果會被用作特殊場合的禮物,如婚禮、商務交易、甚至是探訪病人。日本的水果原本就貴,千疋屋的商品更堪稱“天價”。連水果都賣這麼貴,這生意能長久嗎?你别說,這個品牌卻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曆史,不隻是日本的有錢人,許多外國遊客都會專程過來消費。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在武藏國埼玉郡的千疋之鄉(現埼玉縣越谷市),有一個叫“大島弁藏”(Benzo Ohshima)的武士經營着一家傳授标槍術的道場。江戶時代末期,立志成為武士之人越來越少,弁藏1843年便在道場空地,挂上“便宜水果販賣處”的牌子,以“千疋屋弁藏”之名擺攤做起了買賣。當時的水果以柿子、桃、橘子、葡萄、西瓜為主,價格也很便宜,可賣來賣去沒攢下多少錢。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1864年,第二代傳人“大島文藏”繼承了招牌。文藏的妻子“村”是從淺草鲣魚店“大清”嫁過來的(大清為諸多進階日式酒家供貨),“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淺草八百善酒家(八百善是各藩的高位和文人墨客使用的進階料理亭),為客人提供茶水,同時将千疋屋内的商品推廣給上流人士。千疋屋在生意興隆的同時,越發注重産品的品質,後來還成為德川幕府家禦用的水果供應商。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1867年,第三代“大島代次郎”将店鋪遷至商業繁榮的日本橋室町,成立了如今的千疋屋總店。這時候西洋人用大炮敲開了日本的門戶,德川幕府政府已經倒台。代次郎将店鋪裝修成時尚的三層西式洋房,開始經營國外的進口水果。代次郎經常前往橫濱等地外國船停靠的港口,向船員們詢問:能賣點水果給我嗎?在成功買到被當時日本人視為珍貴水果的香蕉和鳳梨後,千疋屋成為日本首家水果專賣店,還開起了“果物食堂”。在千疋屋餐廳,顧客可享受新鮮的果汁,水果蛋糕和新鮮的果切。

三代之後,1881年京橋千疋屋分店、1894年銀座千疋屋分店陸續開了起來。1998年,第六代“大島博”就任社長,發現千疋屋逐漸失去對年輕顧客的吸引力,于是公司對千疋屋品牌重新評估,以年輕人為目标群體,降低進入店鋪的門檻,将單價為上千日元的水果做成了一個個數百日元即可買到的水果甜品,進而再次吸引大批顧客。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水果可以賣高價,跟日本地理條件的助攻密不可開。日本國土面積本就小(37.8萬平方公裡),且山地丘陵地區占到全國國土的71%,平原隻占到全國平原面積不到30%,可利用的耕地面積較少(整體情況與中國雲南省相似,隻是沒雲南這麼濕熱),種糧食和蔬菜都來不及,這就限制了水果種類的種植,導緻日本水果總産量較少。

其次,在西方文化起源地歐洲,多為不能直接飲用的硬水,且全年僅有少數農作物能提供維他命,是以,富含水分和維他命的水果便被認為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日本飲食生活顯著歐化,對水果充滿着向往。不過直到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水果對日本人來說還是奢侈品,隻有在喜慶的日子才能吃到。根據農林水産省2011年的估算,日本人均水果攝取量一年為50.9公斤,與意大利的149.0公斤、法國的116.1公斤相比,日本還不到歐洲各國的一半。

作為進階水果店,千疋屋對水果本身的品質也起到一定作用。别人都是從東京中央批發市場進貨,千疋屋挑選的則是從中間商精選後的水果,再重新裝箱的。店裡的招牌産品是來自日照最多的靜岡縣的麝香蜜瓜。每一顆哈密瓜從種子開始就“住”進了風化溫室。光照、水分,資料化管理,營養液24小時在管道裡流淌。在生長過程中,隻要是瓜長歪了,直接連根拔起不要了!炎熱的夏天會給蜜瓜帶上紙帽子,寒冷的冬天還有加熱器來保暖。一藤一果栽培直到瓜熟蒂落,從農場包裝到配送,全程都有管理,保證每一顆都能追溯到源頭。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貴有貴的理由,千疋屋的服務也無可挑剔。當你走進千疋屋,迎面而來的銷售員不會粗暴地問你買幾斤,而是會細心詢問你的需求:

“請問先生,你會哪一天享用水果呢?”

“打擾了,先生,這顆甜瓜摘下來剛剛三天,明天将是它最佳食用時間哦。”

“先生,您看到的這一欄,是已經過了最佳時間的水果,會稍稍便宜一點哦。”

每一個詢問,都能看出千疋屋的用心之處。千疋屋銷售的90%以上的水果,都是用來送禮的。日本的精英階層,早已習慣将昂貴的水果當作饋贈親友的禮品。升職了要送禮、生孩子了要送禮、生病了要送禮、康複了要送禮,反正大小事情都要送禮。有什麼禮物能比送皇家禦用水果的千疋屋更有面子的呢?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為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千疋屋每年還會定時舉辦“全世界水果吃到飽”活動,隻需6480日元的價格就可以品嘗到20~24種時令水果,以及本店特制的紅茶、水果咖喱、牛排等料理,絕對能滿足吃貨們的心。隻是數量有限,入場券往往會被秒殺。千疋屋就是這樣一直在改變發展,但也有堅持的,比如大島的家訓“勿奢(不驕傲),勿焦(不急躁),勿欲張(不貪婪)。“發展但不會以快速增長為目的,方向始終是為了提高顧客的滿意度”。也許,這就是這家日本老字号,能開上百年的經營之道吧。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再說說産業。除對大米的生産和流通實行一定的幹預外,日本對其餘農産品一律是放開的,由農民根據農協提供的市場資訊和良種自行選擇栽培。日本農業生産遵循地區特色,農戶沒有“小而全”,隻有“大而專”。種草莓的就種草莓,種番茄的就種番茄,種鮮花的就種鮮花。

除了農協壟斷買賣環節,還有關稅保護。凡是日本不能出産的,可能關稅适中,隻要日本本土出産的,往往征收高得驚人的關稅,一方面實行極嚴格的檢驗檢疫,另一面也保證了本國的農産品高價格,拉高了農民的收入。在日本政府的“精心呵護”下,日本農民的平均年收入超過700萬日元,和地方公務員大緻相當,遠高于一般城市白領的收入。

嚴格的有機土壤管理制度,可能是中日農業栽培裡最大的差異。像國内的果園有機質含量大都在1.0%以下,能達到1.5%的果園管理就相當不錯了,能達到2.0%的果園可謂是鳳毛麟角,而日本果園的有機質含量普遍能達到6.8%以上。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有些人可能對數字沒有概念,有機質含量算是土壤肥力的一個重要名額。有機質是土壤養分的重要來源,可促進土壤結構形成,改善土壤實體性質,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緩沖性能。日本種植栽培分為三類,一種是有機栽培(JAS),100%不允許使用農藥;一種是特别栽培,也就是綠色栽培,比普通栽培的農藥使用減少50%;第三種是普通栽培,即正常使用農藥化肥的栽培,也要達到日本全國的最低環保标準。

不同等級的農産品價格差距還是很大的,這很好了解,畢竟生産成本不一樣嘛。中國大力推廣有機農業,這不現實,畢竟中國的人口規模放在那的,但多使用一些堆肥、綠肥、作物殘渣等天然或人工的有機物質,減少一些化學肥料和農藥對土壤的危害,還是有必要的。畢竟你農作物産量再高,如果口感不好,也賣不上價格。

最常見的寶貝稻殼,日本很多種植園用它來改良土壤。稻殼是高氮碳比的纖維素和矽結合體,不易腐爛。在冬天,給土壤鋪一層稻殼,等于給它蓋一層溫暖的“棉被”,還能增加地溫,避免微生物遭受嚴寒打擊,且成本低廉,成本效益回報極高。

稭稈的使用稍微比稻殼繁瑣。由于稭稈含有高纖維素,需要先粉碎再覆寫到土壤中。粉碎的稭稈在1-2年後,連同肥料和地表其它有機質一起被翻入土,很快就會成為土壤中微生物們的營養來源。

在蔬菜和水果的育種方面,日本的确有把刷子!

名滿天下的紅富士蘋果是日本選育出來的,又大又甜的巨峰葡萄是日本選育出來的,大名鼎鼎的陽光玫瑰葡萄是日本選育出來的,炒得火熱的秋月梨是日本選育出來的,時髦當下的維納斯黃金蘋果是日本選育出來的,好吃不卡核的愛媛38号還是日本選育出來的……

1939-1941年,日本用美國選育出的“國光蘋果和元帥蘋果”為親本進行雜交,選育出富士蘋果。後來,日本又從富士蘋果的芽變品種中選育出了易于着色的品種,即如今的紅富士蘋果。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1980年,大陸開始少量引入紅富士蘋果。以前種植紅富士蘋果主要是在煙台、威海、洛川等幾個紅富士優生産區,現在紅富士蘋果的栽培區域已擴大至全國,“産量接近過剩”。産地收購價格2-3元/斤的優生産區的紅富士蘋果,在零售端通常要賣8-10元/斤。一斤蘋果都趕上半斤豬肉了,能舍得“一天吃一個蘋果”的消費者又有多少呢?是以還是有問題的。

許多人誤以為“巨峰”是我們本土的葡萄品種。其實,巨峰葡萄的原産地在日本。上世紀30年代,日本靜岡縣的大井上理農學研究所,嘗試将岡山縣葡萄品種“石原早生”與歐美葡萄品種“センテニアル”雜交,最終選育成功。因為研究所擡頭就能夠看見壯美的富士山,是以起名為“巨峰葡萄”。

日本的農業人員普遍認為,巨峰葡萄是個有着嚴重缺陷的葡萄品種。它的葉子更大,樹勢過強,且花朵和果實非常容易脫落。巨峰葡萄在日本長時間以來倍受冷落,1959年被引進中國,當時的國産葡萄品種,龍眼葡萄、牛奶葡萄、玫瑰香葡萄,“澤山一号”葡萄等,都是小個頭的葡萄品種,大個頭的巨峰葡萄一經問世,也讓人眼前一亮,在市場上掀起一股巨峰葡萄熱。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上世紀60年代,日本山梨縣果樹試驗場嘗試将巨峰葡萄與無核白葡萄雜交,培育得到一種“早熟無核”黑葡萄,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夏黑葡萄”。相比巨峰,夏黑更香濃脆甜,果皮緊密、更耐運輸。

近年來,還有種被稱為“陽光玫瑰”的青葡萄。原本是歐美雜交種,日本果樹試驗場安芸津研究部,選用“安藝津21号”和“白南”兩種葡萄,雜交培育出一個新品種,于2006年上市,這就是陽光玫瑰。陽光玫瑰的特點是果粒碩大、基本無籽、果皮光亮、口感清脆、甜度極高,帶有濃郁的玫瑰芬芳,并且耐運輸和儲藏。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陽光玫瑰中的極品是日本岡山的「晴王」。該地位于本州西南角,盛産葡萄和白桃,當地陽光極其充沛、全年雨水很少,有着“晴天之國”的别稱。最初在日本市場,一串晴王葡萄折合人民币大約150元。被引進到國内,大面積種植後,陽光玫瑰葡萄産量大增,從幾百元一斤降至十元之内,走入普通的百姓家庭。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偏科”是日本農業現在最大的問題。在壟斷定價下,日本年輕人普遍吃水果很謹慎,來中國的日本人第一感覺是中國的水果太便宜了。不是因為日本是發達國家,是以水果才價格高。如果沒有高價壟斷,單憑水果的品質,市場是不可能支援水果賣那麼高的價格。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但日本水果産業依然有值得我們階段性學習的地方。因為我們恰恰遇到“産量上升,供大于求,品質不足”的問題。諸如蘋果、葡萄、柑橘、梨等都是如此,想提高蔬果的品質,隻能靠自己的技術積累。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早在1998年的12月24日,日本政府為保護改良種子企業或者個人的利益,就實行了《種苗法》。2003年,以及2021年日本國會衆院又通過修正,釋出了新的《種苗法》,後續對1900多種果蔬進行嚴格保護,禁止它們流出日本。

絕對的物美價廉是不存在的,蛋哥更主張一分價錢一分貨。未來,中國的水果産業更應該“層次分明”,不同品質不同價格,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

中國随便吃的水果,為什麼在日本能賣到“天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