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庫存管理的角色和政策制定Inventory Management

作者:弘毅供應鍊

APICS詞典把庫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定義為“企業管理中與計劃和控制庫存有關的活動”。庫存管理在任何持有庫存的組織中都是必需的,它是從供應鍊和内部流程的角度來計劃和控制庫存。

這段話包含了三層意思,首先是明确了庫存管理是計劃和控制庫存,是以它側重于資訊流的管理,而不是做具體的、管倉庫的事情。其次,隻要一家企業擁有實體的存貨,就必然有庫存管理的活動。舉個例子,經營一家線下的書店,書籍和周邊商品就是庫存,店主就要把它們管起來,如果庫存太多了,占用了大量的現金流,書店的經營可能會出問題。

第三點,庫存管理不僅僅是供應鍊的事情,它還涉及到組織的内部流程。老産品退市是銷售和市場部負責的,供應鍊不能擅自決定要淘汰哪些産品,企業裡應該有一套流程來控制庫存,當然,供應鍊部門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說到角色,有必要先來盤點一下庫存管理中都有哪些參與者。

庫存管理的角色和政策制定Inventory Management

庫存管理的角色

在商業活動裡有上遊和下遊,上遊提供貨源,下遊使用商品。在庫存管理中的上遊是銷售和市場,他們提供需求預測和訂單等資訊,庫存管理相關流程是Sales & Operation Planning(S&OP)。下遊是生産,根據主生産計劃和每日計劃,供應鍊負責物料供給,保障生産線運轉,達成既定的産出目标。

在一家企業裡,供應鍊和上下遊的夥伴們既有共同的目标,也有沖突的利益。銷售希望永遠都不缺貨,每個訂單都能及時傳遞,然後他們能去搶更多的訂單,去達成更高的銷售額。根據庫存的公式,如果要實作極高的服務水準,意味着要持有更多的成品庫存。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麼呢?假設商品A的銷售情況符合正态分布,如下圖。

庫存管理的角色和政策制定Inventory Management

如果商品的銷售期望值(均值,希臘字母µ,讀作:miū)是1000,标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希臘字母σ,讀作:西格瑪)是100,隻要有1000件庫存,就可以滿足50%的服務水準。如果有1100件呢,也就是均值加一個西格瑪,服務水準一下子就能提高到84.1%(50%+34.1),感覺很開心對不對?然而,想要繼續提升服務水準,就需要更多的庫存。在持有1200件庫存後,可以保證在97.7%的機率下不會缺貨。我們付出了第二個100件庫存的代價,而服務水準僅從84.1%上升到了97.7%,增加了13.6%,有一種邊際效益遞減的感覺。如果想要達到99%的覆寫範圍,則庫存數量需要達到1233件,這不是一件劃算的事情,因為極端缺貨是隻有1%的小機率事件,而公司要備有大量的庫存。

庫存管理的角色和政策制定Inventory Management

由此可見,雖然銷售想要更高的服務水準,但是供應鍊不能輕易答應,因為越往上需要備越多的存貨商品,而庫存是供應鍊部門背負的名額,這就是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

生産和供應鍊之間有利益沖突嗎?有。供應鍊需要給生産提供原材料,在英語中用Feed這個單詞,給生産線供料的員工叫作Line Feeder。Feed原本的意思是投喂,喂食,供應鍊給生産線投喂原材料,是以這個詞是非常形象的。工廠裡最牛逼哄哄的人是誰?首推是生産老大哥,優點是活好話不多,不喜歡說大道理,幹就是了。這種類型的人也有缺點,就是固執己見,不喜歡聽别人的指揮,特别是他們認為什麼都不懂,就知道瞎逼逼的人,打心眼裡就讨厭。主生産計劃是供應鍊制定的,它綜合考慮了客戶訂單優先級和交貨期,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會要求生産切換生産品種,也就是換型。然而,生産不願意頻繁切換,因為這會損失生産時間,減少産出量、效率和裝置使用率,供應鍊和生産的主要利益沖突就在這兒。

正版 供應鍊管理從入門到精通 卓弘毅著 需求預測庫存計劃管理 ¥69.8 購買

在庫存管理的上下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财務,他們控制所有和錢有關系的事情,因為庫存也是錢,是以财務會重點關注這塊。此外,财務還要算賬,平衡生産與庫存成本。财務雖然不直接參與具體營運,但他們在幕後控制整個過程,是以财務部的負責人叫作Controller。

部門 庫存管理中的角色 目标
采購和物料管理 管理者 低庫存成本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生産制造 下遊,庫存使用者 産量、生産效率、裝置使用率最大化
銷售和市場 上遊,需求計劃資訊提供者 足夠的庫存來滿足客戶的交貨要求和服務水準
财務 監督者 生産與庫存成本平衡
庫存管理的角色和政策制定Inventory Management

庫存政策

庫存政策Inventory Policy分為兩個層面,即整體戰略和具體執行。在整體層面上,庫存政策決定集中Centralized或是分散Decentralized的庫存和配送中心。集中政策可以降低缺貨或是呆滞風險,缺點是訂單響應和配送速度較慢,分散的政策則與之相反。倉庫在哪裡選址?是否要采用延遲政策postponement?這些都是屬于高層次的戰略決策。

在具體執行層面上就是每個物料的訂貨規則,在什麼時候下訂單、需要購買多少數量等正常問題。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同時有兩家供應商,應該根據什麼原則向多個供應商下訂單?如果是50:50配額采購,需要輪流給供應商下訂單。如果是主要供應+備選模式,情況可能會更加複雜,涉及到商務方面的因素。

庫存管理的角色和政策制定Inventory Management

公司在制定庫存政策時需要權衡考慮許多因素。

1.客戶需求

公司在接單的時候就和客戶明确了交貨的提前期,如果是三個月,客戶就需要在要貨日期前三個月就釋出訂單或預測。由于提前期較長,在這段時間内客戶需求發生波動,可能會追加或是減少訂單量,庫存政策也要針對性進行調整,要求上遊供應商加急或是推遲送貨。

2.計劃範圍

對于提前期較長的原材料需要更長的時間範圍,比如供應商交貨期長達半年,我們在系統裡需要能看到未來一年的需求量,這樣才能預見未來庫存水準,預防缺貨或是呆滞庫存。

3.供應商交貨提前期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輸入,特别是針對海外供應商,提前期很長,有時會随着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而進一步延長。當某種原料價格上漲時,如果客戶沒有同意供應商的漲價要求,後者就不願意用高價買入材料,等到價格回落後才會購買原料用于生産,這樣一來,交貨期就變得更長了。

4.産品多樣性

有些産品功能是類似的,甚至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在開發階段,産品經理如果沒有考慮到這點,就會建立出大量的SKU,給庫存管理帶來複雜性和額外的持有成本。在設計研發時,供應鍊往往沒有被邀請參與項目,是以對産品開發資訊一無所知,被動地接受新準許的零件和原材料,這給營運工作造成巨大的挑戰。

5.庫存總持有成本

除了商品原料本身的采購價格,其他的成本還有運輸和持有成本,這些成本的總和就是總持有成本(Total Cost Ownership,簡稱TCO)。

6.顧客服務水準要求

庫存政策會規定每件産品的安全庫存數量,用來平衡客戶服務水準和庫存成本。如前文所述,想要達到極高的及時交貨率,就需要儲備大量的庫存,管理者需要權衡考慮後做出決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