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爾水兵為啥起義?吃得全是“科技與狠活”還要當賭注去送死

基爾水兵為啥起義?吃得全是“科技與狠活”還要當賭注去送死

德國基爾港的水兵起義是造成一戰結束的大事件,在一個星期内德意志帝國21個王冠落地(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多個王國的聯合,有些王國的資曆遠比霍亨索倫家強,比如希姆萊的教父就是巴伐利亞王國的親王,這個王國的王室可以追述到十字軍時代),起義成功發動一周後威廉二世退位,八天後德國正式投降。關于這場起義,網上一直有說法稱就是德國水兵導緻了德國戰敗,這可是在納粹時期就早已流傳的老謠言了。

在1818年下半年同盟國集團已經進入了倒計時,1918年8月末,德軍湊足了剩餘的本錢,孤注一擲發起第二次馬恩河會戰,結果在9月初慘遭失敗,在協約國逐漸逼近德國本土時,威廉二世在九月底宣布德國成為議會制國家,到10月5日改組後的德國政府向協約國遞交了停戰協定。德國的盟國全民真漢子的保加利亞在9月下旬退出戰争,土耳其也在10月30日簽訂停戰協定;奧匈帝國也在基爾起義爆發的11月3日退出了戰争。也就是說在基爾起義爆發前,德國敗局已定,德國之是以還不簽署正式的停戰協定無非是條件沒談好,在和協約國進行讨價還價。

基爾水兵為啥起義?吃得全是“科技與狠活”還要當賭注去送死

德國陸軍的容克貴族們已經認賭服輸,但德國海軍的容克們卻想繼續賭一把。在整個一戰時期,德國海軍進階軍官隻和英國同行打了一場,但在德國即将投降時,德國海軍上将希佩爾卻準備鬧個大新聞。他的作戰計劃是:先用機動性高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從比利時港口出發,學習當年的荷蘭人,闖進泰晤士河,吸引在蘇格蘭駐紮的英國艦隊主力南下;為了擊敗英國同行,德國海軍還準備了大面積水雷、潛艇魚雷外加主力戰艦和輔助戰艦決戰的伏擊套餐。

基爾水兵為啥起義?吃得全是“科技與狠活”還要當賭注去送死

這個計劃看起來很完美,不少人都覺得這個計劃可行,但當時的德國水兵們卻不這麼想。這個計劃的核心兵力之一潛艇部隊在1918年就遭到了重創,在1918年1月德國海軍還有134艘潛艇服役,但在随後的十個月時間内德國潛艇損失了1918年1月德國海軍有134艘潛艇服役,但在這一年中損失73艘。德國海軍雖然補充了85艘潛艇,但那73艘潛艇上的士兵卻沒法補充,他們幾乎全部見了上帝。

基爾水兵為啥起義?吃得全是“科技與狠活”還要當賭注去送死

德國潛艇的兩大極度澤布呂赫和奧斯坦德在當年4月和5月份都遭到了英國人封鎖,英國人用70艘艦艇掩護,把載滿混凝土的5艘老式巡洋艦沉在德國潛艇基地門口。德國海軍要布雷坑害英國海軍,但在1918年德國海軍才是水雷的苦主,美國海軍在德國海軍軍港附近布設了56,571枚水雷,英國海軍布設了13,546枚,德國海軍反而因為水雷損失了好幾艘潛艇。在整個1918年,德國驅逐艦和英國同行交戰也沒有占到便宜,德國海軍依舊被英國人封鎖在港口内。

基爾水兵為啥起義?吃得全是“科技與狠活”還要當賭注去送死

希佩爾的作戰計劃更像是用德國海軍價值150億馬克(一馬克折合0.35克黃金)的艦艇和全體士兵當賭注,希望給協約國造成損失,保住德國海軍高層的利益。對于德國水兵來說,明明戰争即将結束,大家都複員在即,幹嘛進行勝算不大的軍事冒險。更何況德國水兵的待遇并不好,在戰争時期吃得全都是“科技與狠活”。

基爾水兵為啥起義?吃得全是“科技與狠活”還要當賭注去送死

在一戰時期,随着德國在戰争中越陷越深,德國食品工業和美國一樣走到了世界前列,德國人用蘿蔔代替洋芋,用人造黃油代替黃油,用大麥和黑麥制作咖啡粉,用蕪菁和纖維素制作面包。一戰末期德國軍人每天配置設定“狠活”面包751克,洋芋(其實就是蘿蔔)1.5公斤),德國已經沒了豬肉制作的香腸,就連澱粉香腸也不在士兵的食譜上。全德國人均攝入的熱量從3200大卡降到了1400大卡,就算德國水兵能用蘿蔔吃飽,他們的家人也在挨餓。

基爾水兵為啥起義?吃得全是“科技與狠活”還要當賭注去送死

德國軍官階層制定了看似合理的作戰計劃,但他們也覺得這個作戰計劃損失會很大,是以給士兵下達了“光榮地沉沒”指令。家人忍饑挨餓、軍官要拿自己當賭注、政府已經在投降,于是基爾港的水兵起義了,在“面包”的口号下德意志第二帝國崩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