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高品質發展的“壓艙石”。 近日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高屋建瓴下,業内上市公司将如何貫徹與踐行?為此,钛媒體APP專訪了農牧龍頭新希望(000876.SZ)董事長劉暢。
“這一提法更加堅定了我們未來的方向:堅持高品質發展、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帶動更多産業鍊夥伴和農民朋友增收緻富。”劉暢向钛媒體APP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領航未來,謀劃了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宏偉目标和大政方針,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新希望董事長劉暢
劉暢介紹,自2022年以來,新希望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監管要求,強化農牧食品行業龍頭企業的使命擔當,借力資本市場,全力落實穩經濟各項舉措,帶農惠農,深入貫徹高品質發展理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始終緻力于将關系民生的農牧食品産業做大做強。
堅持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發展,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新希望作為40年曆史的農業龍頭,未來持續發揮引領示範作用、踐行使命擔當将是一個長期主題,屆時,新希望将如何順應外部變化,堅持高品質發展?
“新希望最早是做飼料的,跟随改革開放和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時代步伐一路發展壯大。”劉暢還是首先從公司曆史和長期戰略談起:自1998年新希望六和上市後完成了國内戰略布局,又進入了大宗原料貿易、禽養殖、豬養殖、屠宰加工等上下遊領域。發展到現在,是一家年收入過千億、員工近9萬人,具備世界領先的飼料産業、全國領先的禽産業、豬産業規模的大型農業企業。2018年,非洲豬瘟進入中國,2020年,又遇到新冠疫情。在“雙疫情”的嚴峻考驗之下,公司始終堅守主業,堅持長期主義的信念和高品質發展的方向,“面臨複雜的國内外形勢、行業周期性波動,我們沒有放棄和動搖,而是順應行業周期、及時調整發展戰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持續降本增效,換來了各項主營業務的穩步改善和提升。”
财報資料上,這種成果是顯著的。2022年1-9月,該公司共銷售各類飼料産品2,073萬噸,繼續位列全球第一;銷售雞苗、鴨苗4.1億隻,屠宰毛雞、毛鴨4.9億隻,銷售雞肉、鴨肉123萬噸,保持全國前列。2022年1-9月,公司銷售種豬、仔豬、肥豬共計990萬頭,位列全國第三,并同比增長45%;屠宰生豬178萬頭,同比增長54%;銷售豬肉産品31萬噸,同比增長49%;銷售各類深加工肉制品和預制菜20萬噸,同比增長8%。尤其是近幾個月以來,面對疫情反複和市場波動,新希望也加大了生豬出欄力度與豬肉屠宰力度,積極保障生豬與豬肉供應。
談未來: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在堅持高品質發展方向的同時,對農業科技的持續投入、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是新希望未來發展的有力支撐。劉暢談到,新希望近年來堅持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在智能制造、基因育種等領域持續投入,持續推動技術、模式創新和産業疊代。
“目前,新希望已累計獲得了6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2021年申請專利308件,其中發明專利63件,累計申請專利2,314件,獲得授權1,515件。2022年,我們又啟動了數字化轉型的燈塔項目”,劉暢介紹,“燈塔項目”是在前期已具備部分數字化能力的基礎上,瞄準“業數一體、三全四化”的目标,圍繞“研發、養殖、生産、供應鍊、銷售、服務”六大業務場景進行數字化建設,建立業務與數字化運作的閉環體系,在養殖過程管理、銷售管理、智能裝備應用等方面,持續價值挖掘、持續靈活疊代。
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種業振興”領域,新希望也有長期投入,且正在顯現效果:2019年,新希望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攻關數年後,終于培養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中新白羽肉鴨”,打破了國外壟斷。到2021年,通過新希望的帶動,中新鴨已實作祖代、父母代銷售近1.5萬單元,商品代産銷3.8億隻。為掌握“豬晶片”自主權,已培育純種豬12000頭左右。每個1500頭規模的純種豬場,擴繁覆寫能力可達到300萬頭。
值得一提的是,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提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飼料的原料就是糧食,做了40年的飼料,新希望對糧食安全有着深刻的認知。我們今年面臨俄烏沖突、極端天氣等挑戰,更是提出了明确的‘節糧行動計劃’。”劉暢表示,新希望正在通過優化育種、優化飼料配方和大力應用數智養殖技術等舉措,不斷提高飼料綜合利用效率,減少糧食消耗。
培育“綠領”,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二十大報告中還提到,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振興。那麼,新希望是如何了解與踐行的?
在投身鄉村振興這件事上,新希望行動得很早,劉暢介紹,自2018年起,公司就啟動了“十萬綠領教育訓練計劃”,到2020年又更新為“鄉村振興五五工程”,充分發揮着一個龍頭企業的産業鍊組織作用,通過人才培養、産業合作、中小微幫扶等方式,紮紮實實地推動着鄉村産業、人才、組織的全面振興。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5年來,新希望的“綠領教育訓練”計劃已累計開展線下教育訓練1,908場,教育訓練近7.5萬人,線上教育訓練1,350萬人次。“我們和北大等高校合辦了‘村長班’、在山東江西等省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已經建構起了基層教育訓練、職業教育、鄉村管理者教育訓練等多層次的‘綠領’培育體系。”
在中國A股市場上,新希望擁有着目前國内規模最大的農業全産業鍊,作為“鍊主”串起了數以萬計的農業主體,在銷售服務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咨詢、産品開發、小微貸款等多種形式,服務和帶動着農民朋友一起轉型更新。2021年,該公司通過飼料銷售服務3.7萬多戶養殖場或養殖戶;與4000多戶農戶開展白羽肉禽合同養殖;在2021年末與1860戶農戶開展肉豬合同養殖。公司還發揮産業鍊核心企業的優勢,累計為16萬養殖戶擔保貸款512億元,帶動建立标準化殭屍電腦、肉鴨養殖場約4,800個,存欄規模3.1億隻,帶動建立标準化豬場近2,500個,存欄規模600萬頭;2021年産融平台服務供應鍊客戶超過1.38萬戶,幫助客戶融資68億元。
下一步,新希望還将繼續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将企業行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要銘記‘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初心和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整合全球資源,打造安全健康的農牧食品産業鍊,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幫助農民增收緻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味美、可負擔的食品,為滿足人民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踔厲奮發,做出更大貢獻。”劉暢說。(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