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可被忽視的列強——日本,雖是彈丸之地,卻也是龐然大物

曆史上的日本,要麼是中國的附屬小國,要麼是中國的學生。但就是這樣一個真正的彈丸之地,卻在19世紀末一躍成為世界性強國,開啟了武力擴張、争霸東亞的不歸路。

不要小瞧日本,在世界上最早實作工業現代化的國家不是英國,而是這個彈丸之地的島國——日本。

時至今日,就算經濟衰落三十年後的日本,也對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産生重要影響。

不可被忽視的列強——日本,雖是彈丸之地,卻也是龐然大物

一、日本被迫崛起。

日本在崛起之前實行了兩個多世紀的鎖國政策,保持了一個落後的封建農業國應有的樣貌,同時期的西方進行了翻天覆地的工業革命。日本同清朝一道遠遠地落後于西方。

驚醒日本美夢的是發生的鴉片戰争和扣開日本國門的美國4條黑船,以及被迫簽訂的《日美親善條約》。

日本不愧是一個好學生,開始認真學習西方列強。

1868年初,謀求改革的日本有識之士,通過戰争結束了統治日本700多年的幕府。為日本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1868年9月8日,日本政府改年号“明治”,開啟了“明治維新”的曆史。而且僅僅用10年左右就基本完成了對封建幕府體制的改革,雖不徹底,但給日本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可被忽視的列強——日本,雖是彈丸之地,卻也是龐然大物

二、上下一緻學西方。

1、師從西方。

全面以西方為老師,在教育、思想、觀念甚至生活習慣等方面全面徹底改革。近代教育的成功是明治政府最大的功績。比如,1908年,日本的國小入學率就達到了97.8%,光從這一個問題上就可以看出日本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國小入學率隻是一個側面,真正的思想文明層面的革新全面鋪開,使日本人國民整體文化水準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就成了日本後來居上的人才基礎和社會基礎。

2、招商引資。

1868-1885年,明治政府每年拿出來招商引資的錢,占财政的20%以上。特别是1875-1880年間,拿出了80%以上的财政收入來扶持私營企業發展,這種力度和魄力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在國家的大力幹預和扶持下,日本才産生了三菱、三井等大型企業。

19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首先實作了輕工業的工業化。到甲午戰争時,日本已經是資本主義工業國家了。

不可被忽視的列強——日本,雖是彈丸之地,卻也是龐然大物

3、富國強兵。

國門開放于列強,開放國門成列強。師從西方和招商引資的終極目标就是富國強兵。

加之彈丸小國本身的制約,武力擴張必定成為最終維持經濟發展需要的另一大引擎。

擴張的強烈願望催生軍國主義思想,強大的經濟助推建設強大的軍事。

19世紀20年代,日本進入帝國主義階段,這個帝國主義是帶有強烈軍事封建色彩,為世界特别是中國帶來了深重的戰争災難。

三、反思。

封建的日本與清朝一樣是被西方武力打開的國門,同樣落後,但是日本能夠及時革新革命以改變自身命運,而當時的清政府卻不能做到,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日本确實當好了學生這一角色,近代日本的崛起與日本民族的應變能力和變革意識分不開,特别是在受到外敵侵略之時,能夠自上而下革新除弊,接受新事物,是值得學習借鑒的。

陳曉律先生是這樣評價日本的崛起過程的:變革壓力來自外部,而不是本國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變革由精英階層失去,自上而下進行;變革中國家政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