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制造正加速成熟:數智平台發力串聯資料鍊路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轶琪 廣州報道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路線在不斷與創新技術融合中疊代前行。

近日,訊能集思(Synergies)創始人兼CEO張宗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回顧此前多年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曆程,大概7-8年前行業在提“資料收集”,4-5年前提“資料中台”,再到最近1-2年提到“資料決策”。其實最終帶來價值的是智能決策。

“為什麼推了那麼多年的資料收集和資料中台,卻沒有被大量企業所采用?原因在于看到資料決策帶來商業上的好處之前,大部分企業還是把降本求利放在第一位,很難做到投入兩三千萬做一個資料收集+資料治理的平台。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國内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這方面投入比較有限。”他分析道。

是以,訊能集思從資料價值本身着手,從數字化轉型中的資料分析開始往前推進。“現在的狀況是,大企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數字化積累,但中小企業的積累有限。大量中型企業可能已經知道要做哪些事,但缺乏好的工具讓他們實作落地。我們相信國内智能制造推廣的第一波成熟期将會在未來2-3年發生。”張宗堯如此指出。

串聯數字化關鍵流程

“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制造業企業想要繼續前進,必定要讓自身産品更好,同時讓投入變得更少且更有效率。是以行業對于掌控資料會有更大需求。制造業企業需要做到開源節流,在減少成本的同時又不會傷害公司,這些都需要資料做分析。而這需要把公司所有資料串在一起,才能夠做出正确的決策。總結來說,訊能集思希望通過‘零IT’架構,讓制造業企業在不需要大量投入的情況下,就快速看到初步的效果。”張宗堯解釋道。

具體來說,訊能集思希望通過推出旗下決策AI平台,幫助賦能IT薄弱和資料分析能力薄弱的制造類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更新。

他強調,“零IT”并不是否定IT部門的價值,而是希望将制造企業内部的IT團隊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更有價值的事。

據介紹,訊能集思目前主要專注于電子制造業、汽車零配件等工業制造業的數字化賦能,其中電子制造業對公司整體收入貢獻接近50%,富士康是其一大主要合作夥伴。

根據張宗堯的經驗,此前其團隊在協助企業進行資料收集過程中,一般會碰到“三大惡龍”:第一,算法僵硬難以搭配;第二,軟硬體差異不容易整合;第三,資料流向混亂不清。

這三個問題,帶來的結果是資料随意采集、資料欠缺,最終導緻分析失準,無法反映實際狀況。企業花了很大力氣買各式軟體硬體,花費成百上千萬,到最後資料還是沒法反映實際狀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訊能集思搭建資料平台和算法定義裝置等工具。近期其陸續推出5G智能網關Odin,并釋出決策AI平台JarviX的3.0版本。

“我們希望通過Odin幫助傳統制造業企業解決三大問題:傳統工業的裝置、硬體等标準不一;軟硬體整合困難;大部分傳統網關缺乏專屬應用。”他指出。

尤其在軟硬體整合方面,張宗堯介紹,目前市面上許多智能網關需要疊加IoT平台、硬體協定、做IoT平台資料的管理控制等多方面後,才能最終完善資料庫并進行分析應用,整體鍊條漫長,公司希望推出把這些諸多環節整合在一起的智能網關,做到即插即用。

缺乏專屬應用的核心點則在于,大部分應用在資料層,但硬體和資料分析之間存在隔閡,無法做到深度應用。且整體流程的調試過程殊為不易,是以訊能集思希望把資料收集、治理、分析的全鍊路串聯到一起。

走向“雙碳”未來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上司者往往也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張宗堯看來,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下一步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是資料分析思維和資料決策思維。

“我們發現這件事情是現在整個工業甚至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大部分的決策者到現在還是習慣于‘拍腦袋做決策’,而不是依靠資料。但如果用拍腦袋決定,沒有人會料到某個工藝可能隻需要多加兩杯水就可以減少70%不良率。”他進一步分析,“用資料進行決策的思維,是我們發現在下一個時代所有企業内部人需要具備的能力。當我們做任何決策時,需要知道資料在哪裡、資料告訴我們什麼,而大部分人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當我們有好的工具以後,大家就能夠靠資料做決策。”

從未來技術路線沿革方面,張宗堯則指出,包括近些年被廣泛推崇的無代碼、零代碼、低代碼軟體能力,到訊能集思提倡的“零IT”架構,其實都可以算是一種“技術簡化”。讓整個鍊條打通,做到技術簡化,進而讓制造業實體更專注于解決商業問題。

“再比如近期熱點工業元宇宙、數字孿生等,也都是圍繞‘技術簡化’這個方向,所謂‘即插即用’、整合、簡化,是包括我們和整個行業都在探索前行的方向。”他續稱。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将帶來節能降碳方面的裨益。張宗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的方面來看,實作“雙碳”目标有兩個關鍵問題,第一是怎麼更有效、更低成本地記錄“碳足迹”。這就需要有很好的IT資訊化系統,加上很好的資料采集能力,比如智能網關,才能實作低成本、高效的資料收集。第二是在有資料以後,怎麼做優化、減少碳排放,這個過程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數字化智能決策。

“怎麼更高效地做到碳足迹追蹤和積累,這是資料收集部分;怎麼減少碳足迹,這是資料優化。比如在對的時間點做生産,就可以減少碳排放、減少用電量,諸如此類都要經過資料分析來做優化。”他補充道。

啟信寶統計顯示,訊能集思于2018年創立,在當年獲得北極光、京東方、策維科技、SV Angel的天使輪投資;2020年豊新資本參與A輪投資;2022年由諾基亞成長基金(NGP Capital)領投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