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網站叫淘寶,他的控股公司是阿裡巴巴集團,而這個名字的起源,就來自于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阿裡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區的民間口頭流傳,約在公元八九世紀之交出現了早期的手抄本。而對這個程序起重大影響的,就是當時阿巴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甚至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哈裡發哈倫·拉希德,也屢屢出現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裡。
讀圖:《一千零一夜》裡拉希德形象。
思考:《一千零一夜》的起源說明了什麼?
這個故事集是經過印度、波斯、伊拉克、埃及等地長達數百年的傳播,逐漸編定而成的。這充分說明了巴格達與周邊文明的密切聯系。
讀圖:五海三洲地區。
思考:巴格達的區位優勢。
巴格達雖然地處降水稀少的地區,但靠近幼發拉底河與狄格裡斯河,可以從事農業生産,并且地處平原,與周邊地區陸路交通線暢通,并可從水路直達波斯灣,故而見證了一個個文明的腳步。
讀表:巴格達經曆的文明/朝代。
文明的腳步 |
兩河文明 |
波斯-阿契美尼德 |
亞曆山大帝國 |
塞琉古王朝 |
安息帝國 |
波斯-薩珊王朝 |
阿拉伯帝國 |
蒙古帝國 |
奧斯曼帝國 |
大英帝國 |
伊拉克 |
人類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就誕生在幼發拉底河河底格裡斯河之間。
讀圖:兩河地區的古代文明分布。
蘇美爾、阿卡德、古提、烏爾、亞述、巴比倫、埃蘭、米坦尼、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這些早期文明都輻射到巴格達地區;
亞曆山大帝國、塞琉古王朝、安息帝國以及後繼的波斯-薩珊時期,巴格達南部32公裡的泰西封-塞琉西亞雙子城成為政治中心;
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時期正式定都巴格達。當時的哈裡發曼蘇爾親自進行了城市設計。
讀圖:巴格達團城。
以皇城為圓心,距離4英裡處,巨大的磚牆從底格裡斯河沿岸拔地而起,成為了曼蘇爾“團城”(Round City)的标志性特征。城牆上有四道等距離的城門,分别連接配接着四條筆直的大街,從城門穿過城區,延伸向城市中心區。
讀圖:巴格達團城地圖。
思考:城市建設如何适應地理環境。
1. 選址:
巴格達坐落在底格裡斯河邊,靠近幼發拉底河一側,另一側是其他河流的交彙處,有一定高度,即利用了河流的便利,又避免了洪水的影響。
2. 建材:
由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區長期河水泛濫,沒有采石場,他們利用經過日曬和燒制而成的磚塊作為主要建築材料,一磚疊一磚地壘砌起這道要塞般的城牆。
3. 交通:
利用河水,巴格達建成了發達的水道網絡系統,連接配接了整個城市;運河處于關鍵位置,幼發拉底河的河水正是由運河彙入底格裡斯河;用繩子将小船綁在一起、兩端分别固定在底格裡斯河河岸上所
練習1:自來水廠址的選擇。 因城市發展,巴格達要建設一座新自來水廠。 讀圖:巴格達城市地圖。(紅線:主要公路;粉色:居民與商業;綠色:綠地;藍色:河流;) 思考:選址需要哪些原則?你認為哪裡合适? 提示:原則可從與城區的距離、與公路的距離、與水源的距離、土地用途等方面考慮。 |
組成的船橋,也是巴格達這座城市最引人矚目的标志之一。
建成不久,巴格達的人口就達到了100萬,使巴格達成為當時可與唐朝長安齊名的國際大都市。
智慧宮是由拉希德在巴格達創立的一所大型學術機構,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學術研究中心之一,也是伊斯蘭世界儲存古代知識最重要的載體之一。
巴格達位處中東,但是從古代交通角度,她離中國并不遙遠。
除了團城的東門通往陸上絲綢之路外,曼蘇爾在建成巴格達後,也談到了遙遠的中國:“這個地方是良好的軍營。這條底格裡斯河使我們同中國之間無任何阻隔。從海洋上運來的任何東西,皆可經底格裡斯河而抵達我這裡。”
思考:巴格達的水上運輸與絲綢之路。
巴格達在底格裡斯河的碼頭長達數英裡,停泊船隻成千上萬,有巨艦、遊艇、木茂、牛皮舟,還有中國帆船。
北方的商品經小亞細亞、阿美尼亞在底格裡斯河上遊的阿米達(今土耳其境内迪亞貝克爾)用木筏裝載下運。
從海上來的東亞和南亞的貴重商品經波斯灣在巴士拉登陸或轉載上行,波斯灣上航行的輕載的船甚至可以一直開到巴格達。
練習2:巴士拉的位置。 巴士拉處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交彙處,早期緊鄰波斯灣,為何現在離波斯灣55公裡? 提示:考慮地理因素變遷。 |
地中海方面的商品經今土耳其的安塔基亞,取陸路,經叙利亞的阿勒頗到達幼發拉底河畔的拉卡,船載順流而下,在安巴爾,轉入伊薩渠。那是一條通航運的運河,引幼發拉底河水東南流,經西巴格達注入底格裡斯河。西來的貨物就由這條運河運載到卡爾赫。
讀圖:巴士拉和波斯灣港口。
地處巴格達以南,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交彙處附近的巴士拉,更是因成為大批中國貨物上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中轉站而被阿拉伯史家稱為“中國商港”。作為中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主要出海口,《一千零一夜》中充滿了有關巴士拉的故事,辛巴達就是從巴士拉出發周遊世界的,它也是《廣州通海夷道》記載的廣州通往波斯灣航線的終點。
蒙古帝國崛起後,1258和1401年,蒙古軍隊兩次洗劫巴格達,大量建築古迹和文物遭到摧毀,巴格達收藏的文化經典被毀于一旦,從此被蒙古人統治。
1534年和1558年分别被土耳其和波斯人占領,并在1638年後長期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1917年被英國殖民軍占領。
1921年,伊拉克宣布獨立,定都巴格達,20世紀末,已發展為現代化的城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商業、交通和文化的中心。
阿拉伯古訓說:“知識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中國人說:“四海之内,皆兄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