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巧使“美人計”殺蟲于無形

作者:四川農村日報社
巧使“美人計”殺蟲于無形
巧使“美人計”殺蟲于無形

馬來網在野外。

□ 袁玉軍,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北臨江油城,東岸為渭江。9月22日,位于鬥魚山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腳下的80餘畝水稻品種展示了有害生物的綠色防治技術,以及與省級植物保護育種專家合作評選培育的高抗稻稻瘟疫、水稻曲黴病、紋狀體病等水稻品種, 已過了注漿期。武都鎮種植者羅勇看着青山下的田地,心情特别惬意。

今年是他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南方水田綜合管理工作組專家合作的第七個年頭。基于多抗性品種、綠色防治技術,使羅永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下降。水稻移植後,隻需一次化學除草,依靠綠色防治才能達到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相比周圍種植者一年兩次,采用綠色防控技術羅永每畝馬鈴薯稻田可節省150元的化肥成本和60元的化學農藥成本,80畝共計16000多元,"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他告訴記者,他家400畝的稻田,将逐漸實作綠色防控技術的全面覆寫。

"美"一般誘人的植物

在省農業科學院江油基地綠色防控技術示範場的田野上,一簇1.5米高的植物和蘭花脫穎而出。南方水田蟲害綜合治理研究組組長彭雲亮表示,這種"美麗"的一般誘導植物叫香草草,是一種生物防治植物,主要用于水土保持、環境修複和農業防治。

衆所周知,水稻蚜蟲(包括生化、三化學、水稻蛾)是水稻栽培過程中最常見、最有害的害蟲之一,水稻蚜蟲的防治一直依靠化學農藥。香草也被稱為岩石蘭花。雖然它具有蘭花的外觀,但香草是蕨類昆蟲典型的"殺蟲到隐形"緻命陷阱植物。

研究表明,香草含有活性成分,對蚜蟲非常有吸引力和毒性,具有引誘雌性成年稻蟲産卵的特點,茴香草上蚜蟲的産卵量約為水稻的4倍。孵化的幼蟲很難在茴香草上存活到2歲和3歲。在稻田上種植香草草可以保護水稻免受氡氣的侵害。

田間長出的一排香草草會變成雜草嗎?關于這個問題,彭雲亮表示,沒有必要擔心,四川的香草草隻能進行無性繁殖,是以不會有除草。

彭雲亮告訴記者,香草的"有機陷阱",不占用稻田面積,可以有效困住水稻蚜蟲的無形,在水稻産值的同時,防治蟲害,減少藥用,節約控制成本,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和實施的遠見,同時具有重要的經濟性, 生态和社會意義。

天敵捕食水稻害蟲

"沒有比利用捕食者捕食水稻害蟲更環保、更環保的種植方式了。隊員餘文軒博士告訴記者,目前,基地綠化防控區、踏甲、瓢蟲、螳螂、蕨類植物、蚱蜢等已經回歸;

這些領域"久違"可愛,是怎麼來的?俞先生解釋說,主要是通過減少農藥、改變環境、食物、"建房",即通過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改善田間生态環境,在田間種植高度不同,開花時間(春、夏、秋冬)不同蜜源植物和誘導植物,如桑樹、時令花卉, 苜蓿、三葉草、黃秋葵等,為天敵提供長期的食物來源和庇護所。

"生活、吃喝"、綠色防控區"将稻田歸還給原住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天敵定居和繁殖,目前天敵的種類還在逐漸增加,人口也在不斷擴大。

"處理昆蟲"背後的核心思想在于稻田生态系統的重建和維護,主要采用生态控制、生物控制和誘導技術,結合科學、合理、安全地使用農藥。水稻移植後,隻進行一次化學除草,病蟲害防治基本不使用化學農藥,達到"綠色植保"的目标。由于生态環境的改善,蜘蛛、青蛙、翠鳥等标志性生物紛紛回歸,開始向周邊農田蔓延。

馬來陷阱網

在秋天,柔和的風是涼爽的。走在江油基地綠色防控技術示範場,離山間不遠處的窦樹綠樹,風景秀麗。如果從半空的視野中俯瞰,那景象恰到好處地符合李白的句号,"鳏夫和舵柄,進進出出畫面",可以說是美的。

記者走路去看,每隔一段距離隻看到稻田,有一個小網狀的"帳篷",大小一隻大狗就能容納。這是"精靈"還是田野裡小動物的家?科學研究顯然沒有給出這樣一個"幼稚"的答案。于文軒笑了笑,透露這個裝置叫做馬來陷阱網。

由于該團隊希望跟蹤田間昆蟲種群的動态變化,是以需要始終深入了解田間存在的昆蟲種類,是以它使用馬來誘捕網(一種專門設計用于在田間捕獲昆蟲的裝置)來粗略地計算當地的昆蟲種類和數量。

"無論是'有機陷阱'來治療昆蟲'還是'田間帳篷',背後都是'綠色'字眼,始終貫穿于我國農業科學院和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綠色發展的研發理念,江油基地是省農學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之一,2009年在長江流域開始建設水田生态控制研究基地。彭雲亮告訴記者,四川省在全國率先通過跨學科和部門合作,大規模水稻、小麥多抗性品種育種,已經開始産生效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