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時期魯迅先生為了救國毅然的棄醫從文,到了最後成為了一名名聲赫赫的大文豪,而日本也有位卻有位大文豪選擇了棄文從醫結果卻坑死了三萬日軍鬧了個天大的笑話,接下來且聽我細細道來。
這個人呢叫森林太郎也叫做森歐外,于1962年出生在島根縣津和野他的父親森靜男是潘主的私人醫生 而其母親峰子野是一個要強的人,一心要把森歐外培養成出類拔萃,萬裡挑一的人才,這讓他在幼年時期便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并且他天資聰慧,勤奮學習,小小年紀便有了天才,神童之名。他5歲開始學習《論語》,6歲學習《孟子》,7歲時便進入了潘校養名館學習《儒家典籍》和《四書》8歲學習《五經》9歲習《左傳》等。
青年森鷗外
雖然森歐外對文學非常喜歡但其父親卻已經為他規劃好了未來方向要求他必須學習醫學。1882年森歐外從東京第一大學醫科學院畢業并且拿到了非常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到了他父親所開設的醫院工作半年後便加入了陸軍先後被任命為東京陸軍病院課僚和陸軍軍醫副等職位。到了1884年6月奉命到德國留學專攻衛生學。而四年的留學生活讓他得到了質地提升畢業回國後先後就職了軍醫學校,曆任教官,校長,近衛師團軍醫部長,陸軍軍醫總監,最後升職為陸軍醫務局局長。雖但務要職但是他的醫術一般,這導緻了很多日本士兵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他的醫術不精上,但他并不承認,反而對身邊同僚進行打擊報複。
中年森歐外
到了1894年間中日甲午戰争及日俄戰争期間,困擾日軍最大的疾病之一就是"腳氣病"。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精米碾制技術愈發進步去掉米膜的白米愈發常見,糙米,蘿蔔,小麥等的農作物逐漸在餐桌上消失。雖然他們在飲食的品質得到了提升但也是以失去了維生素B1的攝入。而日本人頻頻患上“腳氣病”的原因也就是于此。而“腳氣病”并非像名字那樣簡單它會出現雙腿麻痹,潰爛,抽搐,嘔吐甚至全身癱瘓等症狀。
森鷗外經過研究最後便得到了“腳氣病”的原因在于細菌感染,而他解決這次事件的方法就是讓士兵服下他們研究的“木餾油丸”。日俄戰争期間,日本要求每名士兵必須要帶600顆。對于森歐外的研究他對此深信不疑但日俄戰争期間日本陸軍戰死約為4萬7千多人,其中的“腳氣病”而死得竟有2萬7千800多人。這令人震驚病死率的病死率便代表了森歐外大力推廣的藥丸并沒有有效地治療“腳氣病”而此時海軍士兵因“腳氣病”病死的士兵卻大幅度減少,而當時的海軍軍醫是高木兼寬,他認為是日本人在飲食上的提升但卻忽視了其中的B1攝入于是他便建議修改海軍的飲食,加入了牛奶,素菜,魚肉等副食同時在精米中加入了20%大麥的胚芽米而從此後日本士兵患上“腳氣病”的機率大大減少。而随着日本海軍的有效治療,陸軍也應該就此模仿但日本陸軍與海軍向來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狀态,是以自負的森歐外也并沒有采用海軍的治療方法,在加上他的強硬态度,便導緻沒有人敢采用海軍的治療方法。
而甲午戰争過後,日本殖民台灣初期,森歐外也被調到了台灣總督府陸軍局軍醫部長。他在任職期間下令嚴禁陸軍部隊私自攜帶小麥玉米混食,結果在他的強硬要求下三個月内将近有二萬五千多病号,光患有“腳氣病”的便達到了驚人的90%其中兩千餘人病死,而他為了逃避,故意在檔案上修改記錄後便匆匆逃離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