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
大家好,我是蘭台。
今天蘭台要給大家介紹一位香港20世紀50年代身世最顯赫的女明星,她的身世有多顯赫呢?
她的幹爹是李宗仁,她的公公是民國時期的“雲南王”龍雲,而新中國成立後,龍雲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是一個行政3級的職務;行政3級就是副總理級别,也就是俗話說的“副國級”。
而林黛的父親程思遠不但是李宗仁的摯友,而且還在1993年當選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樣是一個副國級職務。
那麼,既然林黛的公公和父親在新中國先後擔任過副國級職務,那麼她又是怎麼成了1950年代香港最漂亮的電影明星的呢?
程思遠與李宗仁
01、
林黛,1934年出生于廣西南甯。林黛的真名叫程月如,原籍廣西賓陽縣大橋鄉大程村。“林黛”是她英文名字Linda的譯音和藝名。
林黛的父親是程思遠,他可以說是李宗仁與白崇禧最信任的“謀士”,1930年,22歲的程思遠就擔任了當時已經是國民黨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的秘書。
蔣桂戰争,桂系慘敗後,李宗仁又安排程思遠去意大利羅馬大學政治系留學;而林黛就出生于程思遠留學之前。1938年,程思遠拿到了羅馬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立刻就被當時國民黨副總參謀長白崇禧任命為辦公室秘書。
以程思遠當時在“桂系”中的地位,林黛青少年時期雖然經曆了“抗日戰争”,但是也算得上無憂無慮。
唯一的遺憾是程思遠與林黛母親蔣秀華的婚姻是民國時期典型的包辦婚姻,是以程思遠回國之後,兩人就漸行漸遠,雖然沒有明确的離婚,但是兩人确實已經分開了。
抗戰勝利後,程思遠把女兒林黛安排在當時南京最好的女子中學讀書。
程思遠
說起來好玩,程思遠的第二任妻子石泓還是林黛幫着父親追到的;當時年輕的石泓很想見一見大明星胡蝶,可是當時胡蝶并不願意與外界多接觸,石泓自然見不到;但是對于石泓來說很困難的事情,對于程思遠的愛女林黛來說,并不困難,她父親本身就是國民黨高官,認識不少高官朋友,林黛很輕松就和石泓一塊見到了胡蝶。
這件事情過後,石泓和林黛就成了好朋友,後來石泓和男朋友分手,林黛“使勁兒”幫自己父親敲邊鼓,原本石泓對才華橫溢的程思遠就有些朦胧好感,再加上“閨蜜”林黛一直幫父親說好話,于是也就接受了程思遠的追求。
後來林黛見到胡蝶後,還說起了這一段趣事。
林黛
02、
1949年7月,國民黨已經日薄西山,江河如下,于是程思遠就帶着家人一塊移居香港。
程思遠受聘擔任香港《正午報》專欄作家,而林黛開始在香江中學讀了幾個月高中,後來轉讀萊頓書院。
林黛的從影之路源自一組照片。
1950年初,林黛在香港一家照相館拍了一組照片,其中一張被放大挂在臨街櫥窗。照片上的林黛氣質高雅,亭亭玉立。長城電影公司導演袁仰安看到照片,便找到還在讀高中的林黛,請她試鏡并與她簽了一年的合同。林黛剛入門,沒能得到長城電影公司重用,随後她加入永華公司,下半年入新亞書院深造。這才真正開始了她的影視生涯。
當時正逢新舊交替之際,全國各地不少人因為種種原因來到香港,這些人不會說廣東話,也不喜歡看廣東話的電影,這成了1950年代國語電影在香港蓬勃發展的契機。
而林黛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精通英文、中文以及廣東話,完美契合當時的社會需要,短短幾年之内就成了名滿香港以及東南亞的大明星。
林黛在各種影展中共獲獎6次。
1957年,23歲的她在電影《金蓮花》中,因成功地飾演兩個不同性格的角色,榮獲第四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成了亞太影展中最年輕的影後,也是第一位榮獲國際性“影後”殊榮的香港國語片女星。
林黛
緊接着,1958年林黛又以主演黃梅調歌唱影片《貂蟬》、1961年以主演《千嬌百媚》、1962年以主演《不了情》獲封第五、第八及第九屆亞太影展“皇後”,并獲第五屆亞太影展“金龍獎”和第十三屆亞太影展特别紀念獎。
1958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接受林黛為榮譽生。
《紐約時報》這樣評價她:“一個林黛,抵得上二十五名蘇絲·帕克,八名珍曼絲菲,及一大把瑪麗蓮·夢露。”
林黛婚禮
03、
不過和林黛偉大的藝術成就相比,林黛在感情上卻非常不順利。
這和林黛的性格有關。
林黛從小因為父母感情不和,一直很沒有安全感;同時,因為她的父親是“桂系”高官,是以她在整個青少年時期都算是高官之女,即使到了香港,她也就在短短兩年成了香港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一路走來,她的人生太過于順利,這使得她抗壓能力不強的同時又愛頤指氣使、走極端。
林黛第一次自殺就發生在17歲,當時她剛進入演藝圈,就因為公司決定把原定她的角色給了另一名女演員,她就一怒之下服用安眠藥自殺,幸虧朋友即使把她送到醫院就醫,才搶救了過來。
這可能也為她後來的自殺埋下了伏筆。
1958年,林黛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時,邂逅了在同校讀博的龍繩勳并墜入愛河。龍繩勳就是民國時期“雲南王”龍雲的兒子。
林黛後來在1961年2月12日與龍繩勳正式結婚。
然而這正是她悲劇的開始。
如果我們把林黛的死都怪在龍繩勳身上,這是不公平的;但是龍繩勳花花公子的性格無疑是造成林黛最後自殺的主要原因。
前面說了,林黛因為父母不和,是以非常渴望被愛的同時又有很強的控制欲,她不想重蹈母親被父親抛棄的覆轍,是以經常限制龍繩勳的行止,這讓公子哥脾氣的龍繩勳非常不滿,兩人經常吵架。
林黛婚禮
同時,林黛當時在事業上也面臨激烈的競争,由于她取得的成就過于輝煌,是以她就分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
程思遠曾評價自己女兒:聰穎有餘,剛毅不足。他說:“林黛在影壇上地位愈高,其意識形态就愈感孤立,其心理發展就越與現實社會脫節。她這些年來汲汲遑遑于财富的追求,汲汲遑遑于榮譽的保持,内心緊張得透不過氣來,大大地影響了她的家庭生活,即是說,她的脾氣大了,不易侍候。”
1964年7月16日,林黛在公司裡因為當時香港幾大導演比如李翰祥等人接連幾部戲都沒有邀請自己做女主角,結果被公司裡與她素來有沖突的從業人員譏諷為已經過氣;林黛在外面要表現自己亞洲影後的風度,沒有搭理這個人。
但是這個從業人員的譏諷确實說到了林黛的心坎上,她确實有這樣的擔心;一肚子氣的林黛回到家,見到了自己丈夫,就忍不住因為一些小事和丈夫争吵了起來。
其實這也很正常,人都是會去傷害和自己最親近的親人的。
隻不過龍繩勳本來就是大少爺脾氣,哪裡受得了這個,于是就和林黛大吵一架。
林黛當時并不是真想死,隻不過脾氣上來了,賭氣一樣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還把門給上了插銷,龍繩勳幾次敲門見林黛不開門,以為林黛還在生氣,到了第二天早上才發現事情不對,砸門而入時,林黛已經香消玉殒了。
為什麼說林黛并不是真的想死?
是因為林黛服用安眠藥後還給丈夫留了一張紙條:
繩勳,萬一你真的想救我的話,請千萬不要将我送到公家醫院去,因為那樣全香港的報紙都會當笑話一樣地登了!隻能找一個私人醫生,謝謝你!
可見,林黛是真不想死,隻不過她沒想到她随手插上插銷這個舉動讓自己命喪黃泉。
事實上,林黛自殺之前,周總理在北京接見了林黛的父親程思遠,在提到林黛的時候,周總理還表示祖國的文藝事業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希望林黛能夠回到内地,為國家電影事業的發展盡一份力。
沒想到等程思遠先生回到香港,迎接他的竟然是女兒自殺的噩耗。
林黛自殺一年後,程思遠攜夫人陪同李宗仁回到了祖國,定居北京;先後擔任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全國政協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海外聯誼會第一屆名譽會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等職務。1993年3月,程思遠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而林黛的丈夫龍繩勳因為林黛之死,可以說是“洗心革面”,從此告别“燈紅酒綠”,專心在家撫養他和林黛的孩子,2007年龍繩勳在香港去世,而在此之前,早在1962年,龍繩勳的父親龍雲已經病逝于北京。
END
參考資料:
《林黛:四膺“亞太影後”的廣西妹》,潘茨宣,《廣西日報》2010.7.30;
《如月中天 爍然一閃——程思遠先生談女兒林黛》,文庠,《鐘山風雨》2007.1;
《影後林黛之死》,梁益新,《文史天地》2011.5;
《“亞洲影後”林黛促成父親程思遠的婚事》,吳紅梅,《文史春秋》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