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33萬人次共享““無界文學夜””!餘華、蘇童、畢飛宇、賈樟柯等如是說

作者:讀創網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

“我永遠愛文學”“和文學史最近的一次”“文學盛宴之夜”“難得的文壇盛會!感謝酒鬼酒,幹杯”“來了,找找畢業論文靈感”……9月8日晚,為慶祝《收獲》雜志創刊65周年,由《收獲》雜志、收獲App聯合發起的大型線上漫談活動“無界文學夜”在微信視訊号獨家舉行。阿來、畢飛宇、程永新、淡豹、笛安、韓少功、賈樟柯、李敬澤、梁曉聲、蘇童、餘華等文藝名家暢談時代、生活、文化、文學。當晚線上活動持續4個多小時,累計觀看人數達233萬人次。

233萬人次共享““無界文學夜””!餘華、蘇童、畢飛宇、賈樟柯等如是說

保持思考,文學不老。今年65歲的《收獲》始終堅守文學獨立品格,“把心交給讀者”,依然是大家心目中最純粹的文學雜志。

據收獲App營運總監走走介紹,“無界文學夜”也是《收獲》這本老牌文學雜志的一次“無界”新嘗試。一來,它首次與高端文化白酒酒鬼酒攜手,還把談話地“搬”到了湘西酒鬼酒的釀酒工廠中的房間。自古無酒不成詩、無酒不成文,文學和白酒作為人們精神世界的一體兩面,具有天然的連接配接點。二來,此次選擇微信視訊号作為播出載體,通過全新豎屏直播節目聚焦文學主題,以作家智慧作為叙事載體,希望能以全新呈現方式深度呼應當下年輕人的情感需求,以一種看似無流程、無規則的聊天形式,營造出作家好友圍坐消夏、聊聊唱唱的自洽感,輕松而熱烈,自由又溫暖。

記者看到,當晚的線上漫談分為六個篇章,各個篇章分别對應不同的主題,包括“溫暖地活着”“現實的回響”“生活的詩意”“命運的腳本”“文學的禮物”和“無界的世界”。漫談的第一個問題首先由總串場主持人彭敏抛向程永新、餘華,由此翻開第一篇章《溫暖地活着》。

談到生活中的虛無時,餘華認為,虛無也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他回憶起自己在小鎮上做牙醫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很空閑,看到窗外有座橋,看着橋下,時常有一種迷茫感,人生是不是永遠就這樣了?“這種迷茫感也是一種虛無感,人都會這樣的。當這種情緒出來的時候,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應對它,這是很重要的,隻要它不在你的内心中不斷彌漫,隻要能夠在掌控中,就好比我們發生發炎一樣,發炎某種程度上為我們身體健康做鬥争。人生中要不斷有一些發炎,虛無就是一種發炎。”

233萬人次共享““無界文學夜””!餘華、蘇童、畢飛宇、賈樟柯等如是說

彭敏還替很多生活在大城市裡的年輕人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想知道如何去愛,如何擺脫孤獨,如何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如何構築自己的世界?餘華的回答可謂一陣見血:“很簡單,你隻要以愛自己的方式去愛别人就夠了。”

文學的小世界固然美好如桃源,但一個現實的此岸卻永遠等着我們歸航。這就是第二篇章《現實的回響》所要讨論的主題。梁曉聲覺得,古今中外,沒有經曆過人生的困難、磨難、坎坷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他改了改曾經勉勵過自己的魯迅人生觀勉勵大家:一要生存,二要發展,三要有未來。生存不是苟活;發展不是奢侈;有未來不是有野心。“我特别了解今天年輕人面對的種種彷徨、壓力,雖然形式上不同于我們的經曆,但是降臨在他們的肩膀上,也同樣是有分量的。但是有時候自己選擇的,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結果負責任。”

233萬人次共享““無界文學夜””!餘華、蘇童、畢飛宇、賈樟柯等如是說

李敬澤則由此思考起文學的力量。他認為,作家如果不能善于去體會他人的心理、他人的境遇、他人的不容易,這樣的作家,恐怕在這個時代,是一個蒼白的作家。

如果說,文學就是普通人的詩情畫意,那麼,怎麼才能獲得生活的詩意呢?畢飛宇由福樓拜的一句名言展開自己的思考:大自然的一切美麗,一切詩意,要靠作家去附議。“無論是大自然還是生活,可能本來沒有所謂的詩意,詩意是人類自己為人類的生存、環境、居住、生活細節所賦予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講,詩意是後天的,不是自然的,是通過文化積累後形成的一種有關生活的進階感受和進階認知……所謂生活裡的詩意,就是你在生活裡尋找到或者建立起自我,詩意就會呈現。這就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詩意。”

233萬人次共享““無界文學夜””!餘華、蘇童、畢飛宇、賈樟柯等如是說

主持人彭敏困惑的點則在于:如何用生活中的詩意,去對抗命運對抗人生中的虛無?蘇童用自己的一個短篇《白雪豬頭》形象地深入淺出:從某種消極的意義上來說,如果僅僅用所謂詩意去對抗虛無,隻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虛無。“如果沒有愛的眼睛,是看不見詩意的。”在畢飛宇看來,通過對抗赢得的是自我,這是建立詩意的前提,“人都丢了談什麼詩意”。

漫談活動當天也出了一個小小的意外:原定和笛安共談的同為“80後”作家雙雪濤,因為貪玩踢球受了傷,于是第四篇章《命運的腳本》再次請回了畢飛宇。有意思的是,生活中,也是因為寫作,命運很神奇地讓他和“小侄女”笛安兩個人一次次重逢。“你不能說是我努力的結果,也不能說是她努力的結果,這就是文學的命運之神指頭做了一個小小的波動,導緻了我們此刻這樣一個節目,很有故事性。”

233萬人次共享““無界文學夜””!餘華、蘇童、畢飛宇、賈樟柯等如是說

如果人生的原始劇本沒法改變,可你又不喜歡這個劇本,應該怎麼辦呢?畢飛宇的建議是:“真心喜歡什麼東西,未必把這個東西當成自己的飯碗”。笛安則認為,一個人可以在工作之外有一個真正的愛好,根據自己的能力不太燒錢的那種。“因為這個愛好,他會交一些和日常生活工作不一樣的朋友,這對個人生活來說很重要,有一個喘息的空間。”

确實,身處後疫情時代,黑天鵝事件頻發,生活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加強。這樣一個喘息的空間就像文學作品,給我們的生活一個錨,給不确定的生活相對确定的精神坐标。漫談至此,夜色深沉,第五篇章《文學的禮物》的話題也變得溫柔起來。賈樟柯表示,保持一種文學性的思維能力、思考方法,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因為了解任何事情需要設身處地,設身處地你才能客觀,才能多角度,才能正反兩面思考問題。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反應不應該是統一的動作,我們應該有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解一件事情,修辭的尺度也很重要。我覺得這是這個時代特别需要文學的原因。”

233萬人次共享““無界文學夜””!餘華、蘇童、畢飛宇、賈樟柯等如是說

阿來則充滿感情地回憶起自己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閱讀時光,“它在擴張你,它在豐富你,它在把你變成另外一個人。”

名為“無界文學夜”,自然,最後一個篇章必然與“無界”有關,第六篇章便是《無界的世界》。1984年出生的淡豹首先談到了流動。“我覺得我們這代人,動才是定數。大家都在流動中看到财富的機會,看到在社會階梯上有變換的機會,把流動當成契機。我們這代人如果不流動,很容易覺得虛無。”他說:“至少文學可能是一個無人機,讓你在低空看一看下面,看到稻田旁邊的溝壑是有邊框的,看到旁邊的高速公路、遠山、天空。我對文學沒有很高遠的期待,可是我覺得至少可以在低空重新看一下生活。”

韓少功認為,一個作家不能太純粹。“什麼純文學,我也是抱有懷疑的态度。我們中國古代不是純文學,都是雜文學。司馬遷寫的曆史不是文學嗎?莊子寫的哲學不是文學嗎?俗話說文學無界,它不但有界,還越來越窄,變成非常單純的文青的要求,這一點不好。我希望一個作者不光讀文學,最好是讀雜書,幹一些雜活。”

此次漫談也邀請了兩位國内深具人文氣息的民謠音樂人周雲蓬、張淺潛。他們或低吟淺唱沉靜如斯,或悠遠壯闊蒼涼如斯。那份暗藏在内心的力量,既令人心安,又讓人心蕩。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