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售業态隻關注以往的資料,對經營恐怕不是好事,這些可衡量的經營資料雖然重要,但都是已發生的和固态的,它們最大的價值在于複

作者:靈獸山

零售業态隻關注以往的資料,對經營恐怕不是好事,這些可衡量的經營資料雖然重要,但都是已發生的和固态的,它們最大的價值在于複盤,調整和優化效率,卻不能預測和滿足顧客潛在的需求,提前找到潛在需求,是擺脫同質化競争最前沿的能力。

與以往資料不同,顧客的潛在需求是難以衡量的,是以不确定就意味着風險,損耗和浪費時間。對經營者來說,這些潛在需求也不是毫無接觸的機會,向競争店學習、顧客的回報、閱讀市場報告和消費趨勢分析等,都能洞悉少許顧客潛在需求,之是以行動的人少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潛在需求成熟前的市場小,即使是個小社群在沒有形成規模時,成本和收入結構不成比率。相對來說,在既有的品類結構中調整商品是最理想的,一是前述不确定的風險小,二是不影響主要消費群體的需求,三是能把握住已知經營資料,比如毛利率和營銷成本。可以将其了解為做這一個市場的跟随者,而不是有可能成為先烈的創新者。

也就是說,零售店要想在品類上進行創新,去挖掘顧客潛在需求,需要将既有資源向其傾斜,但在顧客需求沒出現前很難投入資金測試。然而沖突的是,當顧客潛在需求出現和成熟時,一切為時已晚。目前的零售能力塑造,并不會一蹴而就的,需要系統性建構和時間周期,比如全管道數字化能力,很多零售商和品牌商,這幾年下來都還沒做好。

第二個原因是自身能力的問題。供應鍊、差異化選品、服務力、經營顧客和精細化營運的能力較弱,就必然會在不同環節出現問題,并最終展現在銷售和其他資料上。是以很多規模小且銷售一般的店鋪,其保有的是維持和延續心态,而不會過多考慮增長性。

不過挖掘顧客潛在需求的本質,是要在洞察需求的基礎上,組織一定數量的商品,去驗證顧客的真實需求,失敗的幾率同樣很大,而組織商品就是建立需求的假設,并結合經營資料調整和優化的複始循環,最終篩選和确認潛在需求并完善商品力和服務力,這些工作顯然是離不開供應鍊和選品能力,這正是繞不開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缺少方法論,包括顧客需求在哪?如何選品和從哪切入?等等。不過無論怎麼研究,還是需要一定的意識改革。首先顧客的需求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商家和品牌最需要做的是站在顧客的立場,要想的是如何做好顧客的購買代理,Costco就是做的會員購買代理,幫助顧客精選商品。

其次也是基礎能力,以往資料的參考價值還是有的,要掌握不同商品的銷售趨勢和暢滞銷原因,基于此開發具有提供生活解決方案價值的商品與服務。不需要很多但需要精簡,同時還不能缺貨,測試的商品一再缺貨是找不準潛在需求的,這需要周期驗證。其實這個基礎能力就是單品管理的能力,其中的幾個關鍵字很重要。

挖掘顧客潛在需求,也是在建構差異化商品結構,前述的假設驗證不僅是訂貨管理,也不是簡單地對系統資料修正,而是在不斷的假設驗證中擷取顧客需求,并找到未來需求。未來需求和差異化的結合,就是高成本效益、高競争力和高顧客粘性的意涵。至于切入點,可以從品牌性不強,但品質好且剛需性強的品類着手。

總之,實體零售店陷于經營困境,原因當然是多樣性的,但是離不開商品力和服務力這個核心。主要關鍵因素是不能從未來出發,以終為始,沒有去挖掘和創造潛在需求,而隻盯着目前的需求,這些需求總會見頂的。投入的成本核算,自身能力和方法論等的确是問題之一,然而最大的障礙是自我革命的意願。

減少對以往資料的依賴,不是放棄和無視,而是基于未來需求才是機會、成長性和競争力的邏輯,并以此開發原創産品、自有品牌和差異化服務。本質上,挖掘顧客潛在需求,要強于單一做差異化,其畢竟是圍繞需求展開的,如果差異化失去了需求這個基礎,所謂的差異化很容易成為營銷中的标新立異。

總之,一個門店要經營好,要區分好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可衡量的,重要的是根基和本質,可衡量的大多是量化數字和參數。數字是随時在變的,重要的大多是不變的,零售最大的認知在于關注不變的,而不是在意總在變的,首要不變的就是滿足顧客需求。#靈獸山商業筆記#

零售的哲學-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自述 鈴木敏文 零售的本質消費

零售業态隻關注以往的資料,對經營恐怕不是好事,這些可衡量的經營資料雖然重要,但都是已發生的和固态的,它們最大的價值在于複
零售業态隻關注以往的資料,對經營恐怕不是好事,這些可衡量的經營資料雖然重要,但都是已發生的和固态的,它們最大的價值在于複
零售業态隻關注以往的資料,對經營恐怕不是好事,這些可衡量的經營資料雖然重要,但都是已發生的和固态的,它們最大的價值在于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