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以埃德加·斯諾為代表的一批西方記者,或深入接觸中國共産黨人及普通群眾,或親身經曆中國革命的重要時刻,以滿腔熱忱、獨特視角、實事求是的态度和細膩動人的筆觸,書寫了蕩氣回腸的革命壯舉。這些記錄真實革命曆程的著作打破了當時西方對中國革命的成見,再現共産黨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為中國革命的成功赢得寶貴的國際支援,産生過深遠的曆史影響,是曆久彌新的經典著作。
近日,“紅色經典(英文版)”系列圖書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全面、完整、深度呈現了西方視角下的中國革命叙事。收錄其中的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艾格尼絲·史沫特萊《人生大道:朱德傳》《中國之未來》、安娜·路易絲·斯特朗《人類的五分之一》《明日中國》等五部英文原典,都是20世紀歐美記者撰寫的中國革命紀實著作,曾在海外引起巨大反響。
“我之是以興奮,是因為擺在我面前的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個跟紫禁城的中世紀壯麗豪華在時間上相隔千百年、空間上相距千百裡的地方:我是到‘紅色中國’去……”1936年,兩年多長征征途接近尾聲時,延安迎來了30多歲的外國記者斯諾,他寫下遊曆“紅色中國”的所見所感,轟動一時。在《紅星照耀中國》中,埃德加·斯諾記述了在西北革命根據地四個多月以來的見聞,紅軍将士活躍的身影和戰鬥的意志,感染并震撼着他。其中,以質樸英文如實翻譯的毛主席人生故事,尤為真切動人。自1937年出版以來,《紅星照耀中國》已有20多個語種版本,在抗日戰争年代,激勵千千萬萬熱血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在國際上,則是外交界、史學界等關注中國的各方人士認識了解現代中國的必讀之書。
包括斯諾在内,該叢書作者從切身體會與實際經驗出發,以局外人身份和視角糾正了外界對中國革命及共産黨人的偏見與誤讀,改變了中國革命在西方的輿論環境。
比如,女記者史沫特萊的《人生大道:朱德傳》,以誠摯生動的筆調記叙朱德的人生經曆,如一卷徐徐展開的畫卷。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令人身臨其境的場景描寫,使讀者在如同小說般跌宕細緻的故事中,重新發現血肉豐滿的中國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形象。《中國之未來》則将訪華時撰寫的諸篇文字結內建書,具有強烈現場感,以多樣的視角、細膩的叙述呈現了複雜的社會現實。
斯特朗《明日中國》依主題分篇,從不同角度呈現了延安解放區真實的生活樣态,描繪“明日中國”安居樂業的圖景。《人類的五分之一》着眼抗戰,關注并論說抗戰中的女性、後方文藝等内容,并旁及中國的曆史與地理,将滾滾硝煙抽絲剝繭,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三位遠道而來的西方記者,有感于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純粹與堅定,慨然執筆,坦白直陳,相繼留下真實動人、文筆曉暢的記述。在文字之外,他們或申請加入中國共産黨,或在受到異見者迫害與質疑時堅定不移,或選擇沉眠于中國這片熱土,無一不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這五部紅色經典關注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之中華民族的命運,向外部世界忠實嚴謹地報道中國革命的真實故事。”在叢書策劃者、上海時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教授莊智象看來,今天重讀紅色經典,重溫中國革命歲月,就是要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在赓續紅色基因的同時汲取其豐富的語言和文化營養。
據悉,該系列叢書邀請了揚州大學特聘教授祁壽華為各冊撰寫了翔實的英文導讀,并由外語學界資深學者作注,或勘誤原文、注解生詞,或補充相關曆史背景知識,以掃清閱讀障礙,有助于各年齡階段、不同外語水準的讀者品讀原汁原味的英文紅色原典。
作者:許旸
圖檔來源:出版方
編輯: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