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提速——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增勢強勁

作者:新華網

截至8月31日,在北交所上市的106家公司已全部披露2022年半年報。面對國際形勢多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等衆多挑戰,北交所上市公司迎難而上,發揮專精特新優勢,深耕技術與創新,折射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韌性和活力。

九成公司實作盈利

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共計實作營業收入441.46億元,淨利潤42.83億元,同比分别增長33.04%、19.71%,增速與科創闆基本持平,較創業闆分别高出14.10個和22.19個百分點。九成公司實作盈利,平均淨利潤4040萬元。

上市公司整體營運資金良好,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15.32億元,同比增長74.37%;生産建設穩步推進,購置固定資産等投資合計支出49.49億元,同比增長68.92%。龍頭企業繼續發揮“領頭雁”作用,如貝特瑞營業收入超百億元、淨利潤9.18億元,穎泰生物、吉林碳谷分别實作淨利潤6.97億元、3.35億元,增幅超200%。新上市公司發展迅猛。上半年,北交所27家新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12%,淨利潤同比增長12.49%,盈利面達100%,三成公司淨利潤增幅超過50%。

資本市場“工具箱”持續賦能企業高品質發展。上半年,新上市27家公司累計融資49.27億元,有效比對了中小企業現階段發展的資金需求。已上市公司積極籌劃發行融資、并購重組。如同享科技、微創光電等5家公司啟動再融資,為創新研究、産業更新、擴大生産持續擷取資金支援;中航泰達完成重大資産重組,通過參與國企混改,提高營運能力。24家公司在上市後推出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激勵對象涉及核心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其他骨幹員工近2000人,薪酬激勵和公司業績深度綁定,有效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激發上市公司創新活力。

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已經超過513萬戶,500餘隻公募基金參與投資,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和QFII/RQFII等長線資金均已入市投資。112家證券公司面向北交所深度展業,初步形成一批深耕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服務的特色中介。66個省市政府與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協同促進市場建設、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從北交所上市公司業績可以看到,北交所打造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援平台、規範引導平台和發展激勵平台。”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北交所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規範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契機,全面激發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動力,有效服務了實體經濟。

彰顯産業鍊競争力

優質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是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性和競争力的基礎力量,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驅動。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排頭兵,位于産業基礎核心領域和産業鍊關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品質效益好。“創新型中小企業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發展是大陸經濟實作高品質增長的關鍵所在。隻有培育出一批細分行業的全球領軍企業,才能有效應對目前産業鍊中存在的‘卡脖子’問題。”田利輝說。

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北交所已初步聚集起一批技術先進、創新成果顯著的優質企業。目前,北交所上市企業中既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不乏具有創新特征的傳統行業企業;既包括利潤過億元的大型成熟企業、細分行業龍頭,也有尚未盈利的初創企業。其中,超八成公司屬于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制造業,覆寫工業材料、資訊技術、醫藥健康、“雙碳”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78家公司入選國家或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部分公司已成為細分領域龍頭,在解決“卡脖子”技術、實作進口替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半年度經營業績也表現亮眼,展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和發展潛力。例如,國内領先的金剛石微粉産品供應商惠豐鑽石成功研發生産出培育鑽石産品,加快了産業鍊拓展與延伸,上半年營收、淨利潤分别增長93.84%和52.65%;高端數控感應淬火裝置供應商恒進感應建立了完整的數控感應淬打火機床産業鍊、技術鍊,與外國廠商在中高端市場展開競争,上半年營收、淨利潤分别增長45.05%和39.53%。

研發是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核心内驅力。田利輝認為,北交所等資本市場平台通過跨期定價,能夠及時将科技創新資本化,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提供融資和激勵。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平均研發人員數量達155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0.63%,研發支出共計19.67億元,同比增長32.77%,平均研發強度4.25%,其中77家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5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民營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客觀上相對較弱,在内外部複雜環境和不确定性因素影響下更容易受到沖擊,迫切需要金融支援。北交所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累計融資超235億元,平均每家2.1億元;公開發行單次融資為0.4億元至17億元不等,既能滿足優質公司的大額融資需要,又能保持小額融資的靈活便捷,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近八成募集資金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創新領域,重點用于研發中心建設和産能擴張,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争力。

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

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申請上市公司表現出規模偏小、發展階段偏早的特征。北交是以試點注冊制為牽引,以資訊披露為核心,要求發行人充分披露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需的資訊,并配合開展現場檢查、現場督導等方式,保障發行上市稽核質效。同時,北交所積極暢通咨詢溝通管道、加強政策解讀和教育訓練交流、提升全流程資訊公開水準,初步形成了精準包容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特色。

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續加強股東回報,投資者關系管理邁上新台階。截至目前,已有11家公司釋出現金分紅方案,拟分紅金額達3.28億元。公司還進一步加大了股份回購力度,上半年,17家公司披露回購方案,超過近2年數量總和,拟回購股份上限超3500萬股,回購金額超3.5億元,大幅提振了市場信心。2021年度報告披露後,所有公司均舉辦了業績說明會,董事長、總經理等親自上陣答疑,超八成公司回複率達100%。超600家次機構參與35家北交所公司調研,較上年同期增長300%;公司主動适應線上交流新常态,通過多種互動形式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與交流;積極參與“上市公司走近投資者”活動,增進投資者對公司的進一步了解和熟悉,提升資訊透明度。

此外,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中小企業是大陸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半年報顯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促就業、惠民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展現了上市公司的責任與擔當。截至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已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8萬個,支付職工薪酬48.71億元,同比增長17.63%。(記者 楊然)

來源:經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