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設美麗中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作者:金台資訊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時代的标志性成果,在日新月異的神州大地上随處可見,既反映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身邊的變化最真切、最動人,也最能勾勒出新時代中國的奮進圖譜。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一起從具體而微、可感可知的變化中,感悟新時代這十年的壯闊曆程。

——編者

星軌,是恒星持續移動産生的軌道。在北京,以前拍星軌往往需要去郊區;而近段時間,有攝影愛好者在首鋼園就拍到了星軌。過去在郊區,現在在城區,拍攝星軌的位置之變,真真切切地展示着北京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以去年為例,北京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88天,占全年總天數的78.9%,比2013年增加112天;重污染天數降至8天,比2013年足足減少50天。看得見的變化,生動展現了新時代10年來生态文明建設的顯著成效。

良好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遼甯考察時,來到位于錦州市小淩河和女兒河交彙處北側的東湖森林公園,考察當地生态環境修複保護情況,強調:“生态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體會也最深。北京的大運河、上海的蘇州河、天津的海河等,改造後都很好,群衆都很歡迎。像這樣的公園要多建,給老百姓建、給大衆建,為人民群衆創造幸福生活。”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設,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系統形成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導大陸生态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這十年,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群衆生态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朗朗晴空、徐徐清風,民生之要、百姓之盼。遙想多年以前,重污染天氣、黑臭水體、垃圾圍城、農村環境髒亂差一度成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嚴重影響人民群衆生産生活,老百姓意見大、怨言多”。随着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面推進,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态環境問題得到集中攻克。在上海,住在楊樹浦港舊址旁的市民,曾經苦于工廠轟鳴、污水橫流,人們盼着推開窗戶不再有刺鼻臭味,經過艱苦治理,現在江岸美景重制。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面積986畝的薛家窪,過去集聚着碼頭、固廢堆場、“散亂污”企業、養殖場、危舊民居、漁民住家船和作業船等,“濱江不見江”,經過綜合整治,如今變成了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美麗岸線和城市“生态客廳”。日益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質、清麗的山川,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态環境品質改善。

生态保護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互相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态保護好比是分母,要對分子做好減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對分母做好加法擴大環境容量,協同發力。”這十年,從制定修訂環境保護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到全面開展中央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從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從生态文明建設目标評價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到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落實……十年砥砺奮進,十年成就非凡,我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讓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大美圖景徐徐鋪展,讓人民群衆進一步享受到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經濟财富。福建長汀河田鎮蘆竹村村民藍曉紅有一張珍藏了十幾年的老照片,照片裡,“山是秃頭山,水是黃泥水”——那是她家雞場最初的模樣。要養雞,先種樹。通過人拉樹苗,肩挑溪水,樹一棵一棵栽,綠一寸一寸長,7000多株桂花、1000多株紅豆杉、300多株羅漢松和500多株紅葉石楠陸續在紅土裡紮根。生态向好,換來的是養殖場的規模和效益不斷提升,去年的銷售額近1000萬元。熟食包裝紙盒上,一句話格外醒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當地群衆的心聲,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放眼神州,越來越多的群衆吃上了生态飯、過上了好日子。一個個舊貌換新顔的生态故事,生動地說明:生态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沖突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後發展的高歌猛進。

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曾一度受到嚴重污染,經過持續治理攻堅,“汾河晚渡”如詩如畫,汾河景區成為太原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站在汾河岸邊,聽到汾河逐漸實作了“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習近平總書記點頭稱贊:“真是滄桑巨變!”這是對成績的肯定,也是持之以恒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号召。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弘揚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鬥精神,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盎然綠色必将逐漸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底色,良好生态必将日益成為幸福生活的常态。《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5日 05 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