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美陶灣”名家工作室|第四期:以陶塑語言演繹傳奇“大戲”!石灣陶藝家範安琪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作者:羊城派

統籌、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景瑾瑾

視訊/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穎穎 景瑾瑾

讓戲曲中的各色人物躍然于“捏貼雕塑”,寫意傳神;研發“大唐紅”釉色、創作别緻“生肖陶”、塑造生活美器,廣受市場青睐……不久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公布了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名單,來自佛山石灣的著名陶藝家範安琪赫然在列,是本屆佛山唯一入選的藝術家。她的陶塑作品既古典又現代,清雅、自然、質樸、簡約。

“藝術創作的本質,就是喚醒人們内心對美好的追求,要觸發觀衆對美的感覺和探索。”“70後”範安琪,少女時代就從福建來到佛山,此後便一直與“泥火釉”打交道。三十多年來,從陶瓷廠工廠中的房間勞工成長為陶藝大師的她,受益于石灣這片傳統陶藝沃土而又自成一派風格。

走進“美陶灣”名家工作室|第四期:以陶塑語言演繹傳奇“大戲”!石灣陶藝家範安琪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範安琪

走進“美陶灣”名家工作室|第四期:以陶塑語言演繹傳奇“大戲”!石灣陶藝家範安琪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範安琪《戲曲人物》系列作品

人生最燦爛的時光都融進了陶藝

“我特别享受和泥巴獨處的時間,夜深人靜時,一個人在工作室,聽着工具刮泥巴的沙沙聲,思緒跟着指尖遊走。”夏末秋初的午後,位于五峰山下的範安琪工作室,窗外青山映照、窗内光陰斑駁,講起自己的陶藝人生,她娓娓道來。

1989年,福建女孩範安琪來到佛山一家陶藝廠。“那時候,我做過拉坯、修坯、印制、注漿、上釉等很多個工種。”範安琪說,雖然一開始做得工作比較基礎,但正是通過這樣的磨練,她才對石灣陶藝有了更加深入細緻的了解,進而奠定了在這個行業走下去的信念。

三年後,範安琪将工作換到了另外一家校辦陶藝企業。“那時候,新機關上下班時間很标準,我就利用下班時間看書、學畫畫,不斷充實自己。同時,也有機會接觸一些美術院校的老師,看着他們的作品,觸發了自己的創作欲望。”

1994年,機緣巧合之下,範安琪認識了陶藝大師鐘汝榮,并拜其為師。沒有在院校系統學習過但悟性很好的她,緊抓跟随鐘老師學習的機會,勤奮練習、刻苦鑽研。1995年,她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2002年,她和丈夫創立了自己的陶藝品牌“大豐唐”。

在最初約十年的創作中,範安琪專注的陶藝題材主要是生活美器,比如花瓶、碗碟等。她回憶道,“那時候,業界流行雙龍瓶、梅瓶等,而我用清朝女士的服飾元素去做花器。”

2010年,其陶藝器物作品《日月同輝》《禅衣系列》被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貴賓廳永久珍藏。

走進“美陶灣”名家工作室|第四期:以陶塑語言演繹傳奇“大戲”!石灣陶藝家範安琪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範安琪《戲曲人物》系列作品

在“捏貼雕塑”間訴說“悲歡離合”

唐代仕女《春夏秋冬》,是範安琪人物題材創作程序中的第一件作品,創作于2005年。

之後,她又創作了《花季》《二八年華》《依風》《待月》《風雅頌》等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從小就愛看中國傳統戲曲的她,在人物造型上初步嘗試植入戲曲元素。

“中國傳統戲曲,集合舞蹈、美術、聲樂精粹,極具視覺之美,演繹世間陰晴圓缺、悲歡離合,蘊藏叙事魅力。如果将戲曲和陶藝結合,就是兩種美的結合。而且,追根溯源的話,佛山的瓦脊公仔大部分也是取材于傳統戲劇。”之後,範安琪在“戲曲人物”題材上潛心鑽研,不斷精進,并且正式開啟了《戲曲人物》系列的創作。

才子佳人,花前月下,或卿卿我我,或哀怨婉轉;英朗武生,雙目如矩,腳下生風……在範安琪的手中,生旦淨末醜的“唱念做打”在陶泥的“捏貼雕塑”之間展現的淋漓盡緻,手法新穎,寫意傳神。

“既要深入戲中,表達好傳統的精髓;同時又要破出戲外,以符合當下的語境,聯結當代人的情感。”範安琪介紹,在創作戲曲人物時,在塑造手法上,她在衣飾上多處使用泥條泥片,凸顯泥土的本質屬性,并且保留手和工具與泥土接觸的痕迹;在釉色的表達上,摒棄了戲曲舞台裝扮的原色,大膽運用自己獨有的色彩語言,或整體一色,或稍加點綴,看似簡潔,但卻不失華美氣韻。

走進“美陶灣”名家工作室|第四期:以陶塑語言演繹傳奇“大戲”!石灣陶藝家範安琪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範安琪《形形色色》系列作品

走進“美陶灣”名家工作室|第四期:以陶塑語言演繹傳奇“大戲”!石灣陶藝家範安琪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範安琪《一紙人生》系列作品

經過漫長地探索及塑造,戲曲人物成了範安琪鮮明的藝術符号,其中的代表作還獲得了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之後,她還創作了融入戲曲人物元素的《形形色色》系列作品,人物的形象、衣飾、動作都更加抽象寫意,釉色更加純淨簡潔,但卻絲毫不減情緒的表達和傳遞,人物的一颦一笑、喜怒哀樂在舉手投足之間盡情流淌。

揉陶泥作“紙”,紙上說人生。在紙張般古樸、銅鐵般熱烈或清冷的陶泥“袋子”上,大塊留白中若隐若現着一個個形态各異的戲曲人物。2018年,範安琪的作品《一紙人生》在當年的“石灣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這是她更為抽象的表達,在手法上也更加大膽創新,以石灣陶藝傳統審美标準來說,釉面發泡、起皺是“不可接受的”,但她反而從此汲取靈感,并運用到作品上。

走進“美陶灣”名家工作室|第四期:以陶塑語言演繹傳奇“大戲”!石灣陶藝家範安琪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範安琪生肖陶

走進“美陶灣”名家工作室|第四期:以陶塑語言演繹傳奇“大戲”!石灣陶藝家範安琪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範安琪及其團隊創作的中秋陶

研制“大唐紅”、開創别緻“生肖陶”

縱觀範安琪的作品,有一抹靓麗的紅色,十分引人注目。2008年,她帶領團隊研發的“大唐紅”釉色橫空出世,時尚大氣、耀眼奪目。

“大唐紅”既非傳統石灣的石榴紅,也有别于傳統中國紅,但和前兩者一樣,擁有純正、喜悅的質感,而且頗具時尚氣息。值得一提的是,其研發靈感來自範安琪家中擺放的一張紅漆老家具,這件家具通體為紅,但在年代的浸潤下顯得有些斑駁,邊角露黑,韻味十足。這讓範安琪産生了調制同款釉色的想法。經過約半年時間的摸索研究,在範安琪及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大唐紅”終于面世。很快,她便将“大唐紅”用到了生肖陶上,全身紅色的牛、兔子、猴子、老虎等都備受市場歡迎。

範安琪的生肖陶不僅色彩獨特,在造型上也匠心獨運。比如,蛇年時,市場上的石灣生肖陶普遍以寫實的蛇為主,範安琪卻做了一個傳統的中國福字,将一條小蛇做了萌态稚趣化處理,盤轉于福字中間,取名《宏舍吉祥》。

“陶藝作品要貼近人們的生活。”這是範安琪始終遵從的創作理念。為此,陶藝文創,也是她近年來努力的方向之一,并且不斷嘗試創新。

“在石灣陶藝界,做生肖陶很普遍,但做中秋節禮品陶的還不多,我們從去年就開始做中秋陶,希望以陶藝器物之美,點綴人們的生活。”近期,範安琪帶領團隊創作了一系列中秋禮品陶,包括蓮蓬盒、秋收如意碟、金桂飄香茶葉罐、一壺明月茶具、步步蓮花碗等,清新别緻、典雅大方。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馮小靜

校對 | 彭繼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