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蘭考這片土地上接力奮鬥

作者: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 金淩冰)上世紀六十年代,蘭考縣還是一座貧困凋敝的小城,深受風沙和内澇的影響。時任縣委書記的焦裕祿帶領群衆,栽下了一片泡桐林,實作了防風固沙,改變了蘭考的面貌。50餘年間,一代代共産黨人跟随着焦裕祿的步伐,在蘭考這片土地上接力奮鬥。2022年8月16日,“‘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主題活動采訪團重訪蘭考,尋找這個小城裡焦裕祿精神留下的印記。

蘭考縣行政中心:“學習焦書記,一心為百姓”

蘭考縣行政中心矗立着一塊電子大屏,實時顯示着辦結率、滿意度、各視窗的排隊數、辦件統計等等資料,這是蘭考縣行政中心數字化辦公的一個場景。電子屏的上方,寫着一行智語:“學習焦書記,一心為百姓”。

蘭考縣政務服務大廳現共入駐52家機關、269個視窗,共有從業人員467名,可辦2269項審批服務事項。資料顯示,僅上半年辦件量就達37萬餘件,平均每天辦件量3600件,群衆滿意度達99%,辦結率達到98%。

“便民利民”是蘭考縣行政中心的服務主旨。據從業人員介紹,針對住建、衛健、民生等重點領域,蘭考全面梳理企業和群衆辦理頻率高的“一件事一次辦”共計306個事項清單,通過精簡材料、歸并流程、壓縮時限,推動業務整合和流程再造,逐漸實作一窗受理、協同辦理、統一回報。

同時,為了打通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蘭考政務中心還打造了24小時自助服務區,引入了7家機關的24台自助服務裝置,讓居民能夠享受到便捷高效的24小時、非工作日“不打烊”的政務服務。

在蘭考這片土地上接力奮鬥

從業人員幫助群眾辦理業務 攝影:金淩冰

黃河灣鄉村振興示範區:荒灘變綠洲

黃河入海前最後一個大彎道呈東西向流經蘭考北部。“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黃河在蘭考的多次決口與改道形成了曆史上黃河風沙、内澇和鹽堿的三大災害,也造成了數百年來蘭考百姓的極度貧窮。

據介紹,1962年是蘭考三害最為嚴重的時期,當時全縣有90%以上的土地無法種植莊稼。焦書記來到蘭考之後,忍着肝痛長途跋涉了5000多裡,追風口、看流沙、涉洪水,尋找治理三害的科學辦法。

而如今,經過幾代人的治理,蘭考的沙土地已經成為曆史,取而代之的是豐收的良田,生态環境也有了極大的改善。現在,這裡的黃河兩岸都是濕地,每年都會有大雁,白鹭、天鵝等200多種野生動物和鳥類在此繁衍。

近年來,蘭考縣又因地制宜發展旅遊業,圍繞黃河灣修建了52公裡高标準旅遊環線,以及25公裡的人行步道。此外,蘭考還在黃河兩側設立了苜蓿草種植基地,在美化環境,涵養水源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苜蓿草有着極高的經濟價值,是蘭考縣綠色畜牧産業體系的重要一環。

在這裡,黃沙飛揚的景象早已不再,黃河也真正成為了造福人民的母親河。

在蘭考這片土地上接力奮鬥

黃河灣 攝影:金淩冰

張莊村:走上特色旅遊的幸福路

“幸福路”是張莊村的中心路,這裡曾經是蘭考最大的風口。而現在,沿着“幸福路”進入村子,桐花書院、黃河灣書畫院、民俗館……先後進入人們的視線。

2015年,蘭考縣上司在張莊村調研時發現,張莊村村内的閑置院落很多,有發展鄉村旅遊的潛力,于是就帶領村民們“走出去”開闊眼界,引導啟發大家結合當地特色,把閑置的房屋裝修成一個個環境優美的風情小院。其中最早落成的小院叫做“夢裡張莊”,是集住宿、餐飲、遊玩為一體的民宿。

随後,張莊村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建成了四面紅旗館、焦裕祿精神體驗基地等多元化旅遊景點,常态化開展“幸福家園大講堂”“幸福餃子宴”等活動,同時推出非遺文化展演活動,豐富了群衆精神文化生活,更促進了鄉村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016年底,張莊村率先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又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鄉風文明典型案例村”“河南省首批農村基層黨建示範村”等榮譽稱号。目前,張莊村民1100餘人實作穩定就業,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1萬餘元。

在蘭考這片土地上接力奮鬥

張莊村幸福路 攝影:金淩冰

堌陽音樂小鎮:民族樂器産業蓬勃發展

由于黃河邊的土質、氣候特殊,生長于此的泡桐木質疏松、不易變形,除了阻擋肆虐的風沙,還是制作民族樂器的良好材料。現如今,利用泡桐作為原材料發展起來的民族樂器産業已成為了蘭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之一。目前,全縣共有各類民族樂器生産企業200多家,年産各種民族樂器産品70萬台把,配件500萬套,年産值20億元,占全國市場佔有率的35%,帶動各類從業人員1.8萬人。

在樂器生産初獲成功後,縣委縣政府以民族樂器文化産業園為主體,打造了音樂小鎮,形成“一體兩翼,三園兩村”的總體規劃,尋求多層次、高水準的發展。音樂小鎮作為河南省重點項目,建設了音樂廳、研發中心、質檢中心、電商中心、琴都古街、琴史博物館、筝大師苑等項目,打造集生産、銷售、教育訓練、演藝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文化産業園。

此外,近年來,蘭考的民族樂器産業開始向上下遊擴張,物流、電商等衍生行業蓬勃發展,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夠完成樂器的生産與銷售,個人所得不斷提高。泡桐制成的樂器,不僅彈奏出了動聽樂章,也彈奏出了蘭考人民的幸福之聲。

在蘭考這片土地上接力奮鬥

蘭考縣民族樂器文化産業園内,演奏者彈奏古筝 攝影:金淩冰

如今焦桐亭亭如蓋,蘭考小城也舊貌換新顔。斯人雖已逝,但焦裕祿精神已經成為了一座永垂不朽的豐碑,曆久彌新、代代傳承,永遠激勵着後人。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