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兰考这片土地上接力奋斗

作者: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 金凌冰)上世纪六十年代,兰考县还是一座贫困凋敝的小城,深受风沙和内涝的影响。时任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带领群众,栽下了一片泡桐林,实现了防风固沙,改变了兰考的面貌。50余年间,一代代共产党人跟随着焦裕禄的步伐,在兰考这片土地上接力奋斗。2022年8月16日,“‘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主题活动采访团重访兰考,寻找这个小城里焦裕禄精神留下的印记。

兰考县行政中心:“学习焦书记,一心为百姓”

兰考县行政中心矗立着一块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着办结率、满意度、各窗口的排队数、办件统计等等数据,这是兰考县行政中心数字化办公的一个场景。电子屏的上方,写着一行标语:“学习焦书记,一心为百姓”。

兰考县政务服务大厅现共入驻52家单位、269个窗口,共有工作人员467名,可办2269项审批服务事项。数据显示,仅上半年办件量就达37万余件,平均每天办件量3600件,群众满意度达99%,办结率达到98%。

“便民利民”是兰考县行政中心的服务主旨。据工作人员介绍,针对住建、卫健、民生等重点领域,兰考全面梳理企业和群众办理频率高的“一件事一次办”共计306个事项清单,通过精简材料、归并流程、压缩时限,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逐步实现一窗受理、协同办理、统一反馈。

同时,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兰考政务中心还打造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引入了7家单位的24台自助服务设备,让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24小时、非工作日“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在兰考这片土地上接力奋斗

工作人员帮助民众办理业务 摄影:金凌冰

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区:荒滩变绿洲

黄河入海前最后一个大弯道呈东西向流经兰考北部。“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在兰考的多次决口与改道形成了历史上黄河风沙、内涝和盐碱的三大灾害,也造成了数百年来兰考百姓的极度贫穷。

据介绍,1962年是兰考三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当时全县有90%以上的土地无法种植庄稼。焦书记来到兰考之后,忍着肝痛长途跋涉了5000多里,追风口、看流沙、涉洪水,寻找治理三害的科学办法。

而如今,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兰考的沙土地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丰收的良田,生态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这里的黄河两岸都是湿地,每年都会有大雁,白鹭、天鹅等200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在此繁衍。

近年来,兰考县又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围绕黄河湾修建了52公里高标准旅游环线,以及25公里的人行步道。此外,兰考还在黄河两侧设立了苜蓿草种植基地,在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苜蓿草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是兰考县绿色畜牧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这里,黄沙飞扬的景象早已不再,黄河也真正成为了造福人民的母亲河。

在兰考这片土地上接力奋斗

黄河湾 摄影:金凌冰

张庄村:走上特色旅游的幸福路

“幸福路”是张庄村的中心路,这里曾经是兰考最大的风口。而现在,沿着“幸福路”进入村子,桐花书院、黄河湾书画院、民俗馆……先后进入人们的视线。

2015年,兰考县领导在张庄村调研时发现,张庄村村内的闲置院落很多,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于是就带领村民们“走出去”开阔眼界,引导启发大家结合当地特色,把闲置的房屋装修成一个个环境优美的风情小院。其中最早落成的小院叫做“梦里张庄”,是集住宿、餐饮、游玩为一体的民宿。

随后,张庄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成了四面红旗馆、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等多元化旅游景点,常态化开展“幸福家园大讲堂”“幸福饺子宴”等活动,同时推出非遗文化展演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016年底,张庄村率先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又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风文明典型案例村”“河南省首批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目前,张庄村民11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1万余元。

在兰考这片土地上接力奋斗

张庄村幸福路 摄影:金凌冰

堌阳音乐小镇:民族乐器产业蓬勃发展

由于黄河边的土质、气候特殊,生长于此的泡桐木质疏松、不易变形,除了阻挡肆虐的风沙,还是制作民族乐器的良好材料。现如今,利用泡桐作为原材料发展起来的民族乐器产业已成为了兰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民族乐器生产企业200多家,年产各种民族乐器产品70万台把,配件500万套,年产值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带动各类从业人员1.8万人。

在乐器生产初获成功后,县委县政府以民族乐器文化产业园为主体,打造了音乐小镇,形成“一体两翼,三园两村”的总体规划,寻求多层次、高水平的发展。音乐小镇作为河南省重点项目,建设了音乐厅、研发中心、质检中心、电商中心、琴都古街、琴史博物馆、筝大师苑等项目,打造集生产、销售、培训、演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园。

此外,近年来,兰考的民族乐器产业开始向上下游扩张,物流、电商等衍生行业蓬勃发展,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乐器的生产与销售,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泡桐制成的乐器,不仅弹奏出了动听乐章,也弹奏出了兰考人民的幸福之声。

在兰考这片土地上接力奋斗

兰考县民族乐器文化产业园内,演奏者弹奏古筝 摄影:金凌冰

如今焦桐亭亭如盖,兰考小城也旧貌换新颜。斯人虽已逝,但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了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历久弥新、代代传承,永远激励着后人。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