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地貪夜蛾尚未在榜,中國入侵物種名單急需新一輪增補

作者:Beiqing.com

随着8月1日《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的實施,大陸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管理和防控将更加嚴密和完善。2003年至2016年,大陸先後釋出了四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共記錄了71個物種,包括造成嚴重危害的紅火蟻、蘋果蠹蛾等,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業相關的物種,而2019年入侵大陸的草地貪夜蛾,尚未收入名單。

對此,2022年,大陸啟動了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包括面上調查和重點監測,由農業農村部牽頭,自然資源、海關、環保、住建及林草總局等部門協同參與。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物生物安全系教授李志紅認為,這次普查,對大陸現有的外來入侵物種種類、分布區域、危害程度等方面的資訊,将有更加詳細和精确的掌握。

草地貪夜蛾尚未在榜,中國入侵物種名單急需新一輪增補

草地貪夜蛾。顔曉蕊 攝

不斷交流的物種中,何為外來入侵物種

玉米來自美洲、胡蘿蔔原産西亞、西瓜的祖籍在非洲……人類曆史上,物種的交流源遠流長,從未斷絕。但為何有些物種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有些被冠以“入侵”之名,嚴加防控?

8月1日正式實施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明确定義了外來物種和外來入侵物種的差別。管理辦法明确指出,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傳入定殖并對生态系統、生境、物種帶來威脅或者危害,影響大陸生态環境,損害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物種。曾經參與管理辦法制定和意見征集的李志紅告訴記者,“也就是說,判斷外來入侵物種有兩個基本的标準,第一是外來的,第二是造成了危害。那些外來的、沒有造成危害,或者在漫長的時間中,已經融入本地生态系統中的物種,我們一般稱之為‘歸化物種’。”

随着全球化、氣候變化及有害生物進化等的發展,人員、商品的流動增長迅速,外來物種也越來越多,生物入侵的現象愈加頻繁,如草地貪夜蛾、沙漠蝗、紅火蟻等。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遷飛性重大農業害蟲,原産于美洲地區,2016年在非洲奈及利亞等暴發并對玉米造成嚴重危害,2018年入侵印度等亞洲國家,2019年1月入侵大陸雲南地區;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公布的資料顯示,草地貪夜蛾擴散至大陸27個省份,對大陸玉米産業造成嚴重威脅。紅火蟻也是外來入侵物種中危害極大的,農業農村部2022年公布的監測資料顯示,紅火蟻已經擴散到大陸12個省(區、市),對農作物、生态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物種入侵路徑,有人為也有自然

外來入侵物種究竟是如何入侵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指出,入侵的途徑有自然也有人為。自然,即通過動物自身的遷飛進入大陸,如草地貪夜蛾,也有随着風、鳥等進入大陸境内的物種。

草地貪夜蛾尚未在榜,中國入侵物種名單急需新一輪增補

李志紅,農業農村部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防控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物生物安全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玉米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崗位科學家,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受訪者供圖

何謂人為途徑傳播?李志紅解釋,人為傳播有很多種方式,包括引種、貿易等。“引種是獲得更好種質資源的常見方法。過去引進外來物種時,沒有經過風險分析,沒有考慮到它可能造成的潛在危害,就會造成生物入侵的問題。如薇甘菊,名列大陸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但最開始,是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在20世紀初就進入了中國,距今已經百年。再如鳳眼蓮,也叫水葫蘆,最初是作為動物飼料的原料引進的,後來有了更好的原料替代,但它卻成了自然界裡的‘生态殺手’。”

更多時候,物種入侵隻是起源于一次無意中的購買行為,比如巴西龜、鳄雀鳝等,被人們當成寵物購買回來,之後又放生到自然界,造成了自然界的災難,“我們中國人出國的時候,看到當地好吃的水果、好看的植物,都願意帶回來點兒果實和種子。這看起來很正常,但實際上,這些果實和種子,可能本身就會造成入侵,或者果實和種子上攜帶的病原物及害蟲等,也可能造成入侵。”李志紅說,“當然,從國外帶回來的萌寵昆蟲和軟體動物等,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比如近年廣州海關曾經截獲非洲留學生攜帶入境的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個頭很大,殼很漂亮,想當成寵物來養。但實際上,它是大陸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的生物,也是大陸進境檢疫性有害生物。”

草地貪夜蛾尚未在榜,中國入侵物種名單急需新一輪增補

非洲大蝸牛。廖祖興 攝

貿易也是造成物種入侵的主要途徑之一,如進口的糧食、果蔬、種子種苗等繁殖材料、原木等,可能會摻雜病原物、害蟲、雜草等。盡管大陸有嚴格的海關檢疫措施,但面對龐大的數量,仍不可能完全杜絕。

衆多外來物種中,為何有些危害巨大

定義外來入侵物種,造成危害是重要的标準之一。在衆多的外來物種中,隻有一部分會造成重大危害。更多的可能會在自然的演化中消失,或融入本地的生物圈中。

能夠造成入侵的物種,往往具有其他物種所不具有的能力。李志紅介紹,物種自身的特性、它對環境的适應能力、天敵制約等,都影響着入侵現象的發生。

在自身能力方面,繁殖能力是最典型的能力之一。草地貪夜蛾每個月産生一代,每隻雌性草地貪夜蛾可以生産1000-2000枚卵,這些卵會快速成長,繁衍後代呈幾何級擴張。事實上,很多外來入侵物種的繁殖能力都超強,“假高粱,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種子和地下莖繁殖,1株可産1萬-2萬粒種子,1個生長季可産生5000個節,每個節都能發芽長出植株;一頭橘小實蠅,條件最适時,20天繁殖1代,60天可以繁殖出200多億後代……”李志紅說。

草地貪夜蛾尚未在榜,中國入侵物種名單急需新一輪增補

假高粱。李志紅 攝

從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地方,想要生存下來,必然需要超強的适應性。有些外來物種無法适應新環境,會逐漸消亡,至少很難自然擴散,而有些則更适應新環境,“比如橘小實蠅,是抗逆能力很強的外來入侵物種。它原産于印度,從印度傳到東南亞,再傳到大陸。它的适應性極強,本來是熱帶亞熱帶昆蟲,入侵大陸南方地區後,逐漸适應溫濕度環境并向北擴散,在中國的越冬線,已經到了河南南部的南陽地區。同時,橘小實蠅還具有很高的抗藥性,田間防控難度很大。”李志紅說。

入侵外來物種紫莖澤蘭即是自然界中典型的生存強者,“紫莖澤蘭會釋放特殊的化學物質,以此影響周邊其他植物的生存,這種現象被稱為化感效應;最終,有紫莖澤蘭的地方,物種越來越少,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影響。”李志紅介紹。

缺乏天敵也是物種得以入侵的原因之一。大自然中,每個區域都有自身獨特的生态系統,食物鍊完整,很難出現某種生物獨大的現象。一旦某種生物離開原有的生态系統,進入新的生态系統,原來的食物、天敵,可能都會消失,進而變得“無法無天”。比如豚草,在它的原産地,有可以取食它的昆蟲。但到了大陸後,由于缺乏天敵,一旦适應環境,就會快速繁衍。

入侵危害重,農業危害或許最大

大陸在2003年、2010年、2014年、2016年分4批釋出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共71個物種。71種外來入侵物種,涉及農業、林業、漁業、牧業、野生動植物等,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業相關的物種。

草地貪夜蛾是近年來危害大陸玉米生産的重要外來入侵物種,但由于2019年才首次在大陸發現,入侵較晚,尚未列入名單。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王振營介紹,入侵大陸的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甘蔗、谷子、小麥等19種作物以及5種雜草。而來自雲南的實驗資料顯示,在百株173頭幼蟲時,可造成玉米産量損失53%,幼蟲密度高的時候,有可能造成絕收。

另外一個毀滅性檢疫害蟲馬鈴薯甲蟲,也是威脅糧食安全的外來入侵物種,其中,馬鈴薯甲蟲原産于美洲,近百年來傳入歐洲、中亞。它具有一定的飛行能力,可以通過自身飛行以及随着氣流傳播到新的地方。1991年,馬鈴薯甲蟲入侵大陸新疆地區,它的危害極其嚴重,從幼蟲到成蟲都會取食馬鈴薯的莖葉,造成減産甚至絕産。是以,大陸對它采取嚴格的檢疫防控措施,過去近三十年中,一直控制在新疆地區;但近幾年,在黑龍江與俄羅斯交界附近區域發現該蟲。

草地貪夜蛾尚未在榜,中國入侵物種名單急需新一輪增補

梨火疫病。李志紅 攝

蔬菜水果也是外來入侵物種侵害的主要對象,李志紅介紹,“比如梨火疫,一旦在梨等果樹上發現,就是毀滅性的;最早發現于美國,近年入侵大陸新疆地區,對梨樹種植造成重大威脅。又如蘋果蠹蛾,已入侵新疆、甘肅、甯夏、内蒙古、黑龍江、吉林、遼甯、天津、北京等地區,嚴重危害蘋果等寄主。還有橘小實蠅,寄主範圍非常廣泛,危害極大,嚴重的可能導緻水果蔬菜絕收,或者80%以上減産。”

草地貪夜蛾尚未在榜,中國入侵物種名單急需新一輪增補

桔小實蠅。趙談 攝

同時,有些外來入侵物種,能夠直接危害人類及動物。又比如毒麥,顧名思義,是一種有毒的類似于小麥的植物,可産生麻醉性毒素,危害人畜。再如假高粱,嫩芽含有氰化物,牲畜食後易受毒害。還有豚草,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北京地區,它的花粉很容易造成過敏,且難以治愈。

紅火蟻也是對人類具有攻擊性的典型外來入侵物種,能夠直接叮咬人類,嚴重的造成死亡。華中農業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教授黃求應介紹,“紅火蟻的适應能力極強,其入侵的區域可能還會不斷向北方地區進行擴張,根除紅火蟻蟻巢,通常采用誘餌誘殺的方法。有些地方還啟用了無人機全面配合噴藥,之是以使用無人機,一來可以有效避免從業人員被紅火蟻咬傷的情況發生,二來也能覆寫到許多人力難以到達的區域。”

防控入侵物種,建構三層防治體系

針對外來入侵物種,大陸有一整套完善的防控體系,以農業領域為例,從預防到控制,都有相應的措施和制度。在國外造成巨大危害的草地貪夜蛾,在大陸盡管已經入侵并定居,但其危害程度遠低于國外,并沒有出現作物大面積絕産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在草地貪夜蛾進入大陸之前,植保部門已經開始進行持續監測,并進行了風險評估,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防控方法,這是将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範圍内的主要原因。王振營介紹,“對入侵害蟲,大陸有三層防治體系。第一,對潛在的、可能會來的,以及新入侵的,進行風險評估,并作出預警。第二,對跨境的害蟲,如草地貪夜蛾、非洲蝗蟲、番茄潛葉蛾等,研發快速檢測技術,建立區域監測網,建立阻擊帶,通過各種方式捕殺。第三,已經進入且大面積發生的,如馬鈴薯甲蟲、蘋果蠹蛾等,控制發生趨勢,阻截擴散。”

檢疫也是主要的預防措施之一,包括衛生檢疫、動物檢疫和植物檢疫。李志紅介紹,檢疫制度已有近700年的曆史,而近十年來,大陸植物檢疫技術發展迅速,在風險評估、檢測鑒定、檢疫處理、疫情監測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為檢疫措施的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

和預防相對的,是控制。事實上,除了分布範圍有限的物種,大部分入侵物種是無法徹底消滅的,且入侵也在不斷出現。從上世紀70年代末傳入大陸的美國白蛾,到上世紀90年代傳入的美洲斑潛蠅,再到2019年侵入的草地貪夜蛾……

和外來入侵物種的戰争,是場漫長的持久戰。植保工作者們更主要的目标,是通過防治,将危害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陸宴輝介紹,數十年來,大陸植保方法經曆了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綜合防治的變化。農業防治,主要依靠改善農田環境等方法,減少或避免有害生物的發生和發展,化學防治主要為化學農藥的使用。上世紀70年代,大陸确定了植保工作方針,就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綜合治理也稱為綜合防治,就是協調使用多種技術,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進入新世紀後,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漸普及,植保技術也再一次得到了發展,進入了綠色防控新階段。

來自全國農技中心的資料數顯示,通過實施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在三大主糧中,經有效防治每年挽回糧食損失2000多億斤。但仍有500億斤-600億斤糧食損失,而這其中,許多都是由于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

管理辦法實施後,還需更多部門關聯

随着《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的實施,大陸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管理和防控将更加嚴密和完善。

2022年,大陸啟動了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分面上調查和重點監測,全國範圍有多少外來入侵物種,是面上調查需要明确的首要問題;重點監測是針對164種重點外來入侵物種開展調查。由農業農村部牽頭,自然資源、海關、環保、住建及林草總局等部門協同參與。李志紅認為,這次普查,對大陸現有的外來入侵物種種類、分布區域、危害程度等方面的資訊,将有更加詳細和精确的掌握。

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增設了新的部級重點實驗室,即農業農村部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防控重點實驗室,由中國農業大學牽頭、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及南京農業大學共建。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目的即為進一步加強和促進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和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工作。

“在未來,有兩個方面的關聯工作需要重點加強。”李志紅說,“一是更多部門的關聯,盡管入侵物種對農業的影響是最大的,但實際上,它們同時也在影響着林業、漁業、牧業及生态環境,是以需要多部門的關聯;還有海關,在口岸上,在預防檢疫性動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以及外來入侵物種進入大陸的工作中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二是更多人員的關聯,除了進一步加強大學及科研部門的大學生及研究所學生生物安全教育,讓中國小生以及公衆了解更多的外來入侵物種及防控的基礎知識非常重要。近年來,很多人購買引進的寵物,然後又放生,造成物種入侵。是以防控外來入侵物種,不僅是主管部門的工作,也是所有人共同的責任。大陸《生物安全法》明确規定,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丢棄外來物種的,要承擔法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是以,讓更多人了解相關知識,對防控物種入侵非常必要。其中,北京的教育、科研力量非常雄厚,在這方面,可以更多發揮大學、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強科普宣傳,起到引領作用。”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