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屢屢以地區和平和穩定為理由幹涉台海,就在8月11日,澎湃網就報道了我駐英使館的嚴正聲明,駁斥了英方對中方台海軍演所謂的擔憂,對英方有關不負責言論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不止于此,英國首相選舉,候選人頻頻以中國為話題炒作希望提高支援率,英國政界已将涉華議題作為撈取政治資本的工具!從卡梅倫卸任以來,禁止華為産品、取消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參加AUKUS聯盟等,在試圖遏制中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難道英國自身就真的無懈可擊?
北愛爾蘭問題:英國一屁股屎擦不幹淨
對于馬島,阿根廷和英國都曾賭上國運,但事實上失去馬島對英國本土幾乎就沒有影響,英國除了丢掉面子外,影響真的不大,但北愛問題性質完全不一樣!
北愛爾蘭問題:和平下暗流湧動
1603年,英格蘭通過長達9年的戰争,首次徹底控制了愛爾蘭,接下來就是掠奪土地并大規模移民,希望通過民族同化來達到真正融入英國,但此時的愛爾蘭人口基數已經比較大,移民并沒稀釋愛爾蘭人,但愛爾蘭土地肥沃,年年糧食豐收,人民反英情緒也不是很高。
問題的根源來自1845年的北愛大饑荒,十七世紀,馬鈴薯傳入歐洲後由于其産量奇高,迅速成了愛爾蘭人的口糧,導緻人口暴增,盡管英格蘭人持續掠奪愛爾蘭人,但隻要能吃飽肚子,一切問題都不是很大。1845年,一種感染馬鈴薯的真菌導緻晚疫病的爆發,幾乎所有的馬鈴薯都枯萎、腐爛,導緻以馬鈴薯為主食的愛爾蘭人餓死超過100萬,幾乎相當于愛爾蘭人口的1/4。
此時的英國卻沒有伸出援手反而繼續掠奪,因為英國本來就隻将愛爾蘭當成殖民地,需要的時候是英納格過的,有難的時候是他們愛爾蘭人自己的!愛爾蘭人的獨立運動也是由此種下,經過幾十年發展,愛爾蘭的獨立運動終于擡頭走上了正軌:
- 1902年,新芬黨(Sinn Féin,意為“我們自己”)成立;
- 1913年武裝組織愛爾蘭志願軍成立,也就是後來的愛爾蘭共和軍;
饑荒導緻大量愛爾蘭人移民北美,但民族凝聚力極強的愛爾蘭人在美國依然以多種方式支援,是以一直到現在,美國國内依然有大量勢力支援愛爾蘭獨立運動。
1919年1月21日,新芬黨宣布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此後發生了愛爾蘭人民為獨立與英國的戰争,到了1921年12月,英國與愛爾蘭簽訂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權,這就是現在的愛爾蘭,北部6郡劃歸英國,即北愛爾蘭。
愛爾蘭共和軍不同意這個方案,仍在與英國作鬥争,到了1937年,愛爾蘭共和軍宣布為南北統一而戰,并開始暴力活動争取統一,此後愛爾蘭共和軍展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針對英國政府的軍事行動,期間該組織分分合合,甚至還經曆解體過程,但血腥的鬥争一直伴随曆史的程序。
關于北愛問題,好萊塢就曾拍過一部哈裡遜福特與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與魔鬼同行》劇情片,塑造了一個為北愛爾蘭獨立二戰的共和軍戰士的心路曆程,将英國政府定義為恐怖組織的共和軍戰士塑造的有血有肉,可能很多朋友很難了解美國為什麼要拆英國的台,但其實美英之間也隻有利益,如果英國沒有按照美國意願的方向行動,那麼《與魔鬼同行》之類的手段就是敲打英國政府的手段之一。
從1968年以來,因為北愛問題導緻的沖突中死亡人數高達3500人以上,1998年工黨同意簽署北愛爾蘭和平協定( 貝爾法斯特協定 ),北愛組建地方自治政府;
2005年7月28日,在國際社會多年的調解和斡旋下,愛爾蘭共和軍正式下令終止武裝鬥争。2007年5月8日,民主統一黨和新芬黨達成協定後,四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宣誓就職,這意味着 北愛正式恢複分權自治政府,但好景不長,2009年3月時再次發生兩起襲擊事件!
英國脫歐:北愛仍留歐盟,事實分裂已發生
北愛爾蘭問題仍舊存在,隻是目前的和平協定下變成暗流湧動,但一個事件的出現可能将徹底打破這個平衡,那就是英國脫歐,本來想顯示一下民主卻玩脫了,真變成了脫歐,而歐盟也一闆一眼的讓英國開始脫歐程序,百萬個不願意的英國在幾輪首相更疊之後終于扭扭捏捏開始脫歐程序。
英國人要脫歐,但北愛仍然希望留在歐盟内,這下就好玩了,歐盟有諸多檢疫規定需要對進入歐盟的農産品的禁令,是以英國和北愛爾蘭之間似乎已經造成了事實上的分裂,當然這是英國自己造成的。
而另一個問題則是脫歐為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增添了一系列繁瑣的審批手續,同時将許多行業依賴的歐盟勞動力也拒之門外,加劇了英國的供應鍊危機,從另一個次元上分析,就是嚴重影響了英國的經濟,這展現在暴力活動上:
- 2019年4月18日,北愛爾蘭第二大城市倫敦德裡爆發騷亂,抗議者扔出五十枚燃燒彈、燒毀兩輛汽車并朝警方開槍。
- 2021年3月底起,北愛爾蘭發生一連串暴動,暴動的主要成因為親英派青年不滿英國脫歐協定。
2022年的俄烏沖突中,英國堅決站在了美國這一邊,這為英國的能源供應帶來了嚴重的不穩定因素,目前英國的CPI指數已經高達9.4%,盡管比起那些放棄治療的諸如土耳其要好一些,但土耳其隻是開發中國家,而英國則是發達國家。
我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一波動蕩等待着英國,北愛問題豈能這樣容易解決?自顧不暇的英國少放嘴炮,實實在在地為北愛和平幹點實事!福無雙至昨夜至,禍不單行今日行,說的就是英國,因為除了北愛問題以外,英國還有一個同樣讓人崩潰的蘇格蘭問題。
蘇格蘭公投:一定會再次發生
英倫三島(The British Isles)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俗稱,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其中蘇格蘭在曆史上本來就是一個獨立國家,盡管在129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占領了整個蘇格蘭!
但在1314年班諾克本之戰後蘇格蘭重獲事實獨立地位,這個地位在1328年與英格蘭簽署的愛丁堡-北安普頓協定中獲得了承認,好萊塢大片《勇敢的心》說的就是那段時期的故事。
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一生未婚,死後無人繼承王位,1603年3月25日,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進入英格蘭繼承大統,因為伊麗莎白女王在世時曾和詹姆斯六世締結共主聯邦,是以在伊麗莎白女王去世後詹姆斯六世将蘇格蘭和英格蘭統一成了聯合王國。
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但雙方的聯系并不是十分緊密,蘇格蘭一直都有獨立傾向,1934年成立的蘇格蘭民族黨(SNP)就是緻力于此,但SNP一直都成不了氣候,直到1960年代才取得重大成功,但共黨推進的蘇格蘭自治也是讓SNP無計可施。
SNP于2007年在蘇格蘭選舉中擊敗共黨獲得了蘇格蘭議會多數議席,組成了少數派政府,此後就一直在推動公投法案,2014年9月公投終于得以進行,但如果再讓SNP再選擇一次的話,他們一定會非常後悔這次公投,假如推遲2~3年進行,那麼SNP的公投一定會成功。
如大家料想的那樣,公投沒有成功,讓SNP沒想到的是到了2016年,黑天鵝級的英國脫歐事件發生了:
2014年的公投,英國政府設定了很多前提,比如隻有兩個選項,而且隻能公投一次,是以蘇格蘭民主黨(SNP)實在後悔不已,因為英國人民公投快快樂樂的把英國送出了歐盟,而蘇格蘭不願意退出,他們希望公投成一個獨立國家重新加入歐盟。
蘇格蘭再次公投:英國承受不起的結果
2016年英國全民公投贊成脫離歐盟,蘇格蘭民族黨黨魁斯特金立刻就要求舉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indyref2),因為在英國脫歐公投中,62%的蘇格蘭選民反對脫歐,隻有38%的選民贊成。
支援蘇格蘭獨立的人認為,蘇格蘭應該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不應該和整個聯合王國捆綁在一起。他們認為蘇格蘭“被脫歐”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但是2017年英國大選,斯特金上司的蘇格蘭民族黨(SNP)丢掉了21個席位,斯特金隻能暫緩獨立公投的計劃。不過在2019年蘇格蘭的英國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SNP赢得了48個席位,是以斯特金再次要求公投,但事不湊巧的是遭遇了新冠疫情。
斯特金已經公布了繼續推動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計劃,如果英國中央政府不同意蘇格蘭再次舉行獨立公投的話,将采取法律途徑争取。蘇格蘭地方政府發表一項公投法案,提議在2023年10月19日舉行獨立公投。
如果蘇格蘭獨立,那麼英國将直接喪失約7.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英國領土也就24.41萬平方千米,其中英格蘭13.04萬平方千米,威爾士2.08萬平方千米,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千米。
蘇格蘭人口隻有500多萬,這個對英國影響相對比較小,但更大的是資源,因為蘇格蘭擁有大片北海和大西洋的經濟水域,北海的石油資源,大西洋的漁業資源,還有礦産資源等等。
當然更大的影響則是在戰略層面的,英國将不得不面對一個鄰國,失去對歐洲“出海口”北海的控制權,英國對于美國的價值,可能會下降一個數量級,當然英國也将從事實上的二流發達國家淪為全球戰略中不入流的國家,未來将會和芬蘭挪威同個級别。
各位可能會有個非常大的疑問,英國一屁股屎擦不幹淨,為何還要對遠在遠東的台海指手畫腳,筆者估摸着這是日不落帝國時代遺留的毛病,但帝國已經遠去,留給英國人民的隻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俄烏沖突以來的能源問題已經搞到焦頭爛額,北愛和蘇格蘭的獨立傾向更讓英國政府疲于奔命,種花家奉勸一句,且行且珍惜!
延伸閱讀:汪文斌直接提到蘇格蘭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8月11日前主持了例行記者會,在回擊英國外相特拉斯所謂“中方行為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時,汪文斌先是重申了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随後話鋒一轉,問了英國方面一個問題:
即如果内外勾連、分裂領土的事情發生在蘇格蘭,英國當局是否能夠保持所謂的“冷靜”和“克制”?另外汪文斌還指出:
“如果英國繼續這樣颠倒黑白、違背公理,那麼打造所謂“全球化”的英國隻不過是一種妄想。現在的英國,唯美國馬首是瞻,作為獨立國家的信譽早就破産崩塌。”
相信到目前為止這還隻是一個警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