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了《虎媽的戰歌》一書,瞬間成為美國最具争議的媽媽。
她的一系列家規被抨擊“沒人性”:不準看電視打電動,不準在朋友家過夜,不準參加聚會,不準拿低于A的成績。
女兒變胖了,她會不留情地批評,女兒不聽話,她揚言要燒掉玩具,甚至讓3歲的孩子站在寒冬戶外接受懲罰。
這些做法吓壞了美國父母,紛紛指責蔡美兒的教養法根本是“虐待”。
如今,她的兩個女兒長大了,真的有比較優秀嗎?
“虎媽”教育下的她們,現狀如何?
蔡美兒的大女兒蘇菲亞今年24歲,二女兒露露21歲,從小姐妹倆一個彈鋼琴,一個拉小提琴。
在蔡美兒眼中,讓孩子們學習古典音樂,可以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不會讓人在溺愛中走向堕落、懶惰和粗魯。
圖源 Amy Chua臉書
蘇菲亞14歲便在卡耐基音樂廳獨奏,露露曾是學校交響樂團首席,後來都成為了哈佛大學的高材生,蘇菲亞還考上了耶魯的研究所學生。
靠着培養兩個學霸女兒在美國出名後,蔡美兒一度火出圈,在中美兩國擁有不少粉絲。
雖然近年來因為負面新聞,讓蔡美兒和丈夫教育家的人設崩塌,夫妻二人也被耶魯大學停職,但作為被“雞”了近20年的兩個女兒,人生卻沒有如一些人預想的陷入停擺。
相反,姐妹倆都順利從名校畢業,蘇菲亞從耶魯攻讀完法學碩士後,進入美國陸軍軍法司令部工作,近期在推特上宣布了訂婚消息。
四種常見教養方式
蔡美兒兩個女兒的成功教養案例,曾經在國内外掀起了一股“雞娃”風潮,有人支援這種“中國式”的管教方法,也有人認為不應對孩子太過嚴苛、要小心物極必反。
當無數家長為了“什麼是最佳教養方法”争論不休時,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通過對100多名學童的調研,對教養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
她用“高要求”和“回應孩子需求”兩個标準,定義出4種教養風格:放任型 (permissive)、忽略型 (neglectful)、權威型 (authoritative)、專制型 (authoritarian)。
放任型父母的特點是,高度回應孩子需求、對孩子要求低。
他們很少給孩子設定或執行規則,比起給予孩子方向,通常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快樂至上是其教育理念。一旦發生親子沖突,他們會傾向于答應孩子的請求。
圖源 圖蟲創意
忽略型父母的特點是,是對孩子需求回應不高、對孩子也沒有要求。
他們很少參與孩子的生活,主張讓孩子自求生路。這類型父母經常被視為冷漠,但研究人員發現忽略型父母,往往在經濟或身心狀态方面面臨挑戰,讓他們無暇顧及小孩。
權威型父母的特點是,高度回應孩子需求、對孩子要求也高。
這類型父母采取的是恩威并施,會經常與孩子溝通,對子女有合理的要求,在管控子女的行為較為容易,又能在适當的時候給予足夠的支援和鼓勵。
專制型父母的特點是,對孩子的需求回應度低、對孩子的要求卻很高。
他們态度強硬,對于規則的制定和執行非常嚴格,很少考慮孩子的社交情感和行為需求。子女須惟命是從,“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這類父母的真實寫照。
圖源 圖蟲創意
用一個例子來闡述,如果10歲的兒子不想去參加足球訓練課,理由是“自己踢得不好”,面對這種情況,上述4類父母的回應可能是:
放任型父母——“這件事你自己決定。”
忽略型父母——“無論你想要什麼……這是自己的人生。”
權威型父母——”我知道你不想去,但有的時候,勉強自己去面對困難的事情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法!“
專制型父母——“你必須去上課,我不想聽到你再說一個字。”
哪種教養方式更成功?
乍一看,蔡美兒的教育理念,似乎很符合上面專制型父母的特點,這也是很多人抨擊她的地方,認為過度的幹涉和控,并非最佳管教政策。
但是細想一下,單一、絕對地預設這種管教方法的後果,是不是也不太客觀呢?
你可以說蔡美兒專制霸道,可兩個女兒的成功,又不能完全抹殺掉她期間的努力和付出。
我們經常将“放縱VS權威”和“開明VS自由”視作正負影響的二進制對立,但是父母對子女的管教,往往讓人難以把控的就是那個度,到底什麼才是适當的管教?如何教養才能夠得到最佳效果?
拿專制型和權威型父母作比較,兩種在英語中的解釋,其實有類似之處,隻是細分開來,一種是傾向于正面的開明權威(authoritative),另一種是比較負面的專制權威(authoritarian)。
已有不少學者認為,奉行開明權威教養的父母,更有可能培養出獨立思考、自力更生跟社交能力強的孩子。
這并非意味着該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沒有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困擾或藥物濫用等問題,隻是相較而言,其它三類教養法發生的比例更高一些。
圖源 China Daily
聯想蔡美兒的兩個女兒,在長大之後回想自己過去受到的嚴加管教,她們并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甚至表示會按照媽媽這種方式來教養小孩,隻是會放寬孩子可以接觸的課外活動。
蘇菲亞曾在受訪中表示,小時候媽媽确實威脅過要燒掉她的玩具,但這段插曲,隻占據她童年回憶的一小部分,沒有對她的成長産生負面影響。
總體來講,她的童年是很快樂的。
露露也透露,盡管有個難熬的童年,自己一天要練6個小時的小提琴,小時候想不通為什麼媽媽這麼嚴厲,期間也會有不好的情緒,但生活最終證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然對于每個孩子來說,因為個性各有不同,應該要根據孩子本身的特質因材施教,但蔡美兒成功了。
“虎媽”教育法的精髓,并不在于對孩子的管控有多麼嚴格,而是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能激發的潛力,用夠強的決心逼出孩子的潛力,使其發揮最大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