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光滿:我的幾點想法

【編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自公衆号“李光滿說”,有很多精彩内容,歡迎關注。

李光滿:我的幾點想法

目前的國際局勢正在進入一個大動亂、大變革、大重組時期,局部沖突不斷,大國沖突激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全球影響力下降,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崛起,開始形成一種新勢力。

在歐洲,俄烏沖突正在引發歐洲力量大重組。在亞洲,美國想利用台灣問題引發整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新冷戰。如果說整個世界是一個大棋局,那麼台灣就是一個重要的棋眼,如果美國将台灣這隻眼堵死了,那麼未來中國的生存和發展就會變得異常艱難,如果中國把台灣這隻眼做活了,那麼美國就再也無法在西太平洋興風作浪、為所欲為了。

是以從佩洛西在台北機場落地的那一刻起,中美關系就已經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一切都被攤到了台面上,雙方都不再掖着藏着,美國撕掉了那張假惺惺的虛僞的面具,中國也不再對美國抱幻想,這是一場既比拼實力又比拼精神和意志的較量。

李光滿:我的幾點想法

面對這樣的局面,中國該怎麼辦?我有以下幾點想法,與大家分享。

第一,現在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美國和日本是中國最兇惡的敵人,日本甚至比美國還要兇惡,如果加上澳洲、英國和加拿大,那麼中國的敵人應該主要是這五個國家,也就是說中國的主要敵人是盎撒民族國家和日本,其它國家或會搖擺或可利用,在一段時期内不會成為中國的主要敵人。

第二,這次對美國的八條反制措施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徹底放棄了對美國的幻想,其實放棄對美國的幻想是一個很痛苦很無奈的過程,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标志着中國對美國不再忍辱負重、不再退讓、不再遷就,這是觀念、思想的變化,也是從戰略退卻向戰略相持轉變的一個标志性事件。

第三,我們要培養一種自信、有韌性、能夠承受挫折的大國國民心态。當佩洛西落地台灣時,我們有些人表現出來的憤怒、沮喪、失望甚至絕望情緒讓我們知道,培養一種自信成熟的大國國民心态是多麼重要。我們不僅要有感受勝利的心理,也要有能經受戰争的複雜性、持久性、殘酷性的心理和意志考驗,既需要一腔愛國熱情和報國殺敵的血性,也要有足夠的冷靜與理性,堅決相信中央、支援中央,形成上下同欲、軍民同心、衆志成城的局面。

李光滿:我的幾點想法

第四,中美關系正在向“新冷戰”轉化,這次的新冷戰與上次美蘇冷戰不同,這次美國既要摧毀中國又有求于中國。目前美國正深陷高債務高通脹危機,中美關系也變得更加複雜和嚴峻,美國對中國表現出兩面性,一方面反複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另一方面又派佩洛西竄訪台灣,在對美國有利的地方跟中國搞合作,在對美國不利的地方則跟中國搞對抗。一方面需要中國高品質低價格的商品,另一方面又要薅中國的羊毛,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實施嚴厲制裁和封鎖,同時購買大量中國高值低價生活品。我的感覺是,目前美國對中國的需要遠超過中國對美國的需要,而美國卻又表現出一種高高在上的樣子,好像是中國在求美國。我們現在應該反其道而行,主動對美國發起反擊,減少對美高值低價商品出口,或加征對美出口關稅,推動美國通脹失控,逼迫美國取消對中國高科技的禁運,雖然這樣做需要很大勇氣,但至少要讓美國感受到中國敢于跟美國叫闆,敢于跟美國鬥争,敢于向美國反擊,讓美國不舒服,感到很疼,以戰止戰是打擊美國嚣張氣焰、打破美國新冷戰的有效方式。

第五,我們應該明白,中美如果真的脫鈎,中國短時間會受到壓力,這種壓力一方面是高端晶片,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大宗商品供應。從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動晶片戰争開始已經過去了四年,這是一個痛苦的開始,當然也是一個新征程的開始。目前看中國要在高端晶片方面實作重大突破和完全自主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一旦中國在高端晶片取得突破,那麼就意味着美國在高科技方面對中國的圍堵徹底失敗,中美在高端晶片方面或者說在高科技方面的競争将會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相持,甚至會在某些方面出現戰略反攻。在能源和大宗商品方面,這次俄烏戰争給中國帶來了極為有利的機遇,未來俄羅斯在能源方面必定會全面依賴中國,中國可以一方面經營俄羅斯、中亞和伊朗的能源,一方面繼續保持和發展與中東産油國的關系。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自信,就是無論是高端晶片還是能源和大宗商品,無論是誰離開了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和中國龐大的制造業産業鍊規模,都将面臨毀滅性的打擊。我們應該建立起這樣一種大國精神和自信,即在戰争中,我們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和損失,為了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有敢于舍棄一切、打碎壇壇罐罐的勇氣,我們有敢犧牲一切的精神。

李光滿:我的幾點想法

第六,佩洛西竄台、中國鎖台軍事行動之後,美國、日本和其它西方國家一定會對中國發動反撲,會有更多美國盟友的官員步佩洛西後塵去台灣竄訪,美國也會派軍艦軍機到南海台海示威搗亂挑釁,以挽回面子,找回場子,其它如英國、澳洲、日本等國家甚至歐洲的其它國家也會派軍艦到南海、台海刷存在感,甚至不排除這些國家會聯合起來對中國采取制裁措施,這場鬥争一定是持久的殘酷的,我們要有足夠的心理和精神準備。我相信一點,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乃至其它國家都會逐漸适應中國對台海和台灣島的主權實施管轄管控的新常态,正如中國在南海築島、在釣魚島巡航,美國和日本盡管還在罵罵咧咧表達不滿,但顯然正在适應現實,在台灣問題上也是一樣,利用台灣問題威脅中國、制裁中國、挑釁中國隻會使他們遭受更大損失,而且主動權和主導權在中國,他們無法改變什麼。

第七,目前世界上正在出現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每年軍費開支已經到了八千多億美元,占GDP3%以上,歐洲和日本都在将軍費開支提高到GDP的2%以上。我并不是說中國要跟美西方搞軍備競賽,但中國目前的軍費開支在GDP的占比還不到2%,由于大陸面臨的周邊環境十分複雜,不僅台灣還沒有解放,祖國還沒有統一,而且南海、東海、北韓半島的形勢也是十分複雜和嚴峻,中印邊境也并不安定,随時都可能爆發嚴重沖突,而且中國軍備前些年欠賬較多。是以中國應該将軍費開支提高到GDP占比的2.5%到3%左右,提高軍費既能提高軍人的待遇,又能大力研制先進武器裝備,使中國在與美日印鬥争中保持戰略優勢和主動,保持強大的威懾力。

第八,關于核威懾,對在與美國對抗中處于被動狀态的中國來說,保持強大的核威懾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特别是在武力解放台灣時,隻有保持強大的核威懾才能讓美國和日本因為擔心中國使用核武器而不敢介入。中國的核威懾應該強化對美國本土的打擊能力,如果美國膽敢對中國大陸發動軍事打擊,那麼中國就必須顯示能夠打擊和摧毀美國本土的核打擊能力。對日本更應該在第一時間以核武器阻止其軍事介入我們解放台灣戰役。我還認為核威懾最關鍵最核心的并不在于核武器數量多少,中國應該增加核彈頭的數量,但即使以現有核彈頭就足以摧毀整個美國和日本許多次,關鍵在于我們要向外界展現出我們敢于對敵對國家使用核武器的強大決心和意志,而且要讓美國和日本感受到我們這種決心和意志,這種決心和意志的宣示比增加核彈頭數量更具有威懾力和打擊力,唯此才能使美國和日本等國不敢輕言武力介入台灣問題,才能以最小的損失取得最大的勝利。

李光滿:我的幾點想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對決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