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物世界的“竊聽風雲”,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作者:Beiqing.com
動物世界的“竊聽風雲”,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下文經出版社授權,摘編自《它們的性》,王大可著,新經典文化|新星出版社2022年7月。本文圖檔均來自《它們的性》。

無孔不入的竊聽者

有些真實的信号裡穿插着謊言,有些真實的信号則希望把自己掩藏起來。一個合格的研究者不僅要學會從虛實相生的現象裡找到誠實的信号,還要能掘地三尺,找到生物不想讓我們知道的真相。隻有人類會擔心自己的通話錄音、曆史消息和購買記錄被人竊取嗎?當然不是。資訊安全問題長期困擾着所有誠實守信的生物們。畢竟是生物就需要交流,交流就要傳遞資訊,在傳遞的過程中,資訊就有可能被竊取和破譯。有人靠竊聽、偷看發家緻富,兒孫滿堂,有人靠竊聽、偷看殺人于無形。竊聽者無孔不入,資訊一旦傳遞,被誰接收就不受發送者的掌控了。

生物世界竊聽現象的普遍性,遠遠超出你的想象,甚至連一些植物都會竊聽。

實驗人員發現,煙草植物可以破譯它的鄰居——山艾樹間的對話。山艾樹遭受實體損傷時,尤其是植食性動物把它們啃一口時,會發出受傷害的資訊素。這種資訊素通過空氣傳播,山艾樹的鄰居煙草就能竊取這個信号,強化自我保護。實驗人員剪掉山艾樹樹枝,以模拟山艾樹被啃,煙草便緊接着在葉片中産生了更多的防禦素。實際上,蟲害并沒有發生,煙草白白在防禦系統中消耗了更多能量,導緻它們在冬天更容易受到霜凍的打擊。這個實驗裡的竊聽者隻是增加了自我防守,并沒有損害山艾樹,但在自然界,還有更多竊聽行為直接損害了被竊聽者的利益。

蝙蝠能發出超音波定位獵物。很多動物不具備接收超音波的能力,是以蝙蝠不用太擔心自己被捕食者竊聽。然而,同一物種的種内競争往往最為激烈,因為大家愛吃的東西一樣,愛住的房子一樣,對配偶的需求一樣。物質有限,為了活下去,蝙蝠把黑手伸向了同胞[22]。有同胞的地方就有肉吃。蝙蝠發現,如果同類在某一個地方聚集,那它們要麼在吃飯、睡覺,要麼在交配。去搶同胞有時比自己苦苦尋覓容易得多,是以一些落單的蝙蝠會通過竊聽聲呐信号接近并加入其他蝙蝠群。也正因如此,相比漂泊無依的蝙蝠種類,有固定住所的蝙蝠更注重資訊安全,防止被同類破譯。

雄性泡蟾有色彩斑斓的喉囊,喉囊可以儲存氣體,幫助其發出聒噪的求偶叫聲。喉囊舒張之間,會在水面産生波紋,水紋也能吸引雌性。但繸唇蝠識破了這個招數,會尋着水波找到雄性泡蟾。為了交配喪命的雄性動物不計其數,活着和交配是兩項沖突的生命活動。盡管形勢如此嚴峻,但雄性動物們依舊迎難而上,也許,從另一個角度看,雄性活着可能就是為了求偶。生殖方面的資訊竊取主要有三個方向。

第一,雌性竊聽、偷看雌性,跟風擇偶。對找老公沒有經驗的年輕雌性,經常會偷看經驗豐富的雌性(比如年長的雌性)挑選什麼樣的雄性,然後跟在後面也和這個雄性交配。

第二,雌性竊聽、偷看雄性。年輕的雌性成長了,很快發現聽媽媽的話不總是對的,還是要用自己的腦袋去判斷。最簡單最準确的判斷就是誰的武力值更高。雖然暴力不創造财富,但如果沒有暴力,創造的财富就可能被搶走。雌性可以偷看兩個雄性打架,在充分儲存自身的前提下擁有準确的配偶品質資訊。

第三,雄性竊聽、偷看雄性。争奪配偶過程中,雄性打架非常常見,然而打架的代價太高,一不小心就挂了。從打架開始到打架結束,勝負會逐漸明晰,輸家越早認輸,自己受到的傷害越小。經驗豐富的雄性甚至不需要開打,就知道對方實力是否在自己之上。如果是的話,趕緊握手言和,把雌性拱手相讓,自己再去尋找新戰場。年輕的雄性總以為自己會赢,打架沒有分寸,最後折戟沙場。而偷看其他雄性打架可以毫無代價地知道對方的實力,如果對方很強,則走為上計,如果對方很弱,就一招制敵。看得多了,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為什麼沒有第四點,雄性竊聽雌性呢?因為雄性看到雌性就立馬上去追求,根本耐不住性子偷聽。

動物世界的“竊聽風雲”,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本文圖檔均來自于《他們的性》。

跟風擇偶

什麼是跟風擇偶?就是不去“理性”判斷異性的品質好不好,而是不加思考,人雲亦雲。如果看到異性和别人交配,那說明它品質好,是以其他同性才要跟它交配。那麼我也應該和它交配。跟風擇偶有一定适應性意義,通常在自己不知道怎麼選擇卻又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與其瞎選,不如借鑒一下别人的選擇。萬一别人的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呢?設想我們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吃飯,挑選餐廳的學問可就大了,但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還是看哪家人多。我們傾向于認為,需要排隊一小時吃飯的地方一定物美價廉。挑選配偶也是這樣。雌性傾向于認為,其他雌性又不是傻子,選了這個雄性說明他一定有什麼過人之處,跟着她們選也錯不到哪裡去。但是跟風做決策也難免會翻車,就像自己不會做題,于是随便抄了一個人的卷子,結果發現對方其實也不會做這道題。

研究人員通過人為操縱雄性的異性緣,讓雌性對兩組差不多的雄性産生了顯著不同的偏好。實驗人員把兩條身長、花色相似的孔雀魚放在透明水族箱中隔開的兩個單間裡,然後讓一條雌性作為“事先串通的人”,靠近其中一個單間,假裝是被該雄性吸引。雄性對她展開熱烈追求,她也配合着雄性跳舞。另一條實驗雌性透過玻璃,目睹了兩魚交歡的一切,對那條雄性産生了不可名狀的微妙情感。接着移除事先串通的人,讓實驗雌性自由地從這兩條雄性中選一個交配,20次實驗中有17次雌性選擇了剛剛交配過的雄性。為了排除幹擾,比如某些雄性可能天生更招異性青睐,實驗人員讓事先串通的人配合另一隻雄性也演了一次戲,産生了類似的結果。

雌性對雄性的偏愛可能會受到其他雌性的影響,即使她們已經有了心儀的對象,也可能改弦更張。将兩隻雄性孔雀魚放在水族箱裡,讓實驗雌性自由選擇一個配偶。選好後,一肚子壞水的研究人員分開了這對熱戀中的情侶,把一個事先串通的人放到了剛才沒被選中的雄性身邊。實驗雌性在一旁默默觀看,她懷疑剛才自己選錯了配偶,也許現在這個正在和别人卿卿我我的雄性品質更高。實驗人員移除事先串通的人,給實驗雌性最後一次機會選擇伴侶。果然,愛情經不起考驗,實驗雌性的變心比例與對照實驗相比出現了顯著升高。為了避免雌性動物對配偶的興趣随着交配次數而下降(即喜新厭舊的“柯立芝效應”)所帶來的影響,對照實驗在沒有事先串通的人的情況下重複測試了實驗雌性的偏愛,發現她還是喜歡第一次就看上的雄性。

年輕的雌性會模仿年長雌性的選擇,反之則不然。實驗人員改進了本節講到的第一個實驗,結果發現,當事先串通的人是年長雌性,實驗對象是年輕雌性時,年輕的雌性會模仿年長雌性的選擇。但當事先串通的人是年輕雌性,實驗對象是年長雌性時,年長的雌性并不會被迷惑,選擇結果和對照實驗(即在沒有事先串通的人的情況下自由選擇)沒有顯著差别。這可能是因為隻有年輕的個體會經常向年長的個體學習。

動物世界的“竊聽風雲”,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偷窺香豔場面

雖然觀看交配場景可能并不能得到太多有用資訊,但生物對觀看香豔場景有着無盡的興趣。一方面,觀看本身可能會帶來性刺激,為那些性經曆不多的雄性提供了另一條産生性愉悅的途徑。另一方面,從觀看中也可以學到一些交配技能。

我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一旦有一個雞舍的雞在交配,周圍三個側面雞籠裡的公雞都會擠破頭觀看。吃飯的、喝水的、打架的、睡覺的,統統放下手中的活,圍在鐵絲籠前,甚至不惜為了搶占最佳觀測位置大打出手。為了保護實驗雞的隐私,我在籠子的三個側面圍了一張深綠色的網子,遮住那群喜歡看交配現場的公雞的眼睛。然而,有公雞竟然縮着身子從網下面的縫隙鑽了出來,夾在網和鐵絲中間津津有味地看,有的公雞飛到稍遠的樹枝上,抻着脖子看,還有的公雞踮着腳站在高處看。

原先我以為這隻是公雞的惡趣味,沒有想到的是,母雞也熱衷于此。母雞會啄爛邊緣的網,再把小腦袋塞進來,側着一隻眼聚精會神地看着。要知道,絕大多數交配都是強迫性行為,母雞通常很厭惡交配發生在自己身上,對公雞往往避之不及,可為什麼對于觀看其他雞交配卻興緻盎然呢?

熱愛偷看的動物,并不隻有雞。進化生物學傾向于給所有動物行為一個合理的解釋:偷窺,是為了學習。最簡單的例子,莫過于不谙情事的熊貓通過看“熊貓A片”學習“啪啪啪”的技巧。如果一個雞舍的雞在交配,周圍三個側面雞籠裡的公雞都會擠破頭觀看。

動物世界的“竊聽風雲”,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熱衷于偷看香豔場景的雞。

年輕動物不靠偷窺長輩,你以為它們是怎麼學會傳宗接代的?新聞都報道過,發情期大熊貓拒絕交配,看完“熊貓A片”後首獲愛愛。

盡管如此,學者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經驗豐富的動物依然熱衷于偷窺。他們提出了很多假說,但沒有一種可以被完全證明。有研究發現,也許對雄性偷窺者而言,觀看别人“啪啪啪”可以得到雌性是否處于排卵期的準确資訊。

我們那不太近的近親——地中海猕猴習慣在交配時發出叫聲。于是,研究人員有了這樣一個假設,雌性在交配的過程中喊叫說明她正在排卵期。然而通過測量雌性荷爾蒙水準,他們發現這二者并無關系,但是他們通過分析雌性叫聲的頻率和間隔,卻發現這與雄性是否射精有關。雄性射精後,雌性的叫聲是不同的,如果雌性的叫聲沒有變化,這也許就給了群體中的其他雄性一個信号,即雖然該雌性交配了,但是該雄性并未射精,是以精子競争風險小,其他的雄性如有意,倒是可以追求一番的。然而,由于研究人員并不能操縱雌性的叫聲或是雄性的射精情況,因而也無法确認究竟是雌性不同的叫聲導緻了雄性射精的差異,還是雄性射精的情況導緻了雌性聲音的變化。

另一項研究也找出了叫聲和射精之間的聯系。研究人員通過觀察雄性的肢體動作遠端判斷其是否射精,并将射精情況和雌性的叫聲聯系在一起。他們發現,如果雌性不叫,那麼雄性隻有1.8%的機率射精;如果雌性叫了,則雄性射精的機率高達59%。研究者就此提出了兩種假說。第一種假說是,雌性是叫給配偶聽的,叫了之後配偶更可能射精,進而達成交配的最終目的。然而,已有的實驗隻能證明二者相關,卻無法确證因果。第二種假說是,在一個沒有隐私的世界裡,雌性是叫給圍觀雄性聽的。多個實驗證明,雌性的叫聲的确可以激發雄性的性欲。

實驗人員把雌猴的叫聲錄下來,然後把雌性随機分為兩組,一組背景音樂是叫聲,另一組背景音樂是雜音。觀察發現,叫聲組的雌性和數量更多的雄性發生了關系,交配間隔也更短。通過短時間和多個雄性交配,雌性得以觸發精子競争,有助于篩選出品質更高的精子。

可是,圍觀的雄性為什麼管不住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偏偏要被利用?

答案似乎可以了解為,這是一個雙向利用的過程。雄性會根據雌性的交配曆史,調整自己的交配政策,掌握的資訊越多,做出的判斷越準确。通常,如果雌性可能已經交配過,那麼為了讓自己受精成功的機率增大,雄性必須要增加射精量。但如果雌性已經接受了很多雄性的精子,那麼自己一廂情願地增加射精量未必會取得期待的效果,這時候雄性就會摳門很多。

那麼,圍觀的雌性可以從香豔場景中得到什麼呢?

動物世界的“竊聽風雲”,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為什麼要偷窺?

也許對雌性而言,偷窺别人交配可以知道這個雄性品質好不好。有的雄性健康狀況堪憂,根本無力完成交配過程,雌性偷窺者就可以排除他了。有的雄性對雌性十分兇殘,雌性偷窺者就可以遠離他。如果雌性主動對雄性求歡,那麼該雄性很可能有一技之長,可以考慮考慮。

好雄性偷窺别人交配固然有一部分生理因素,不過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通過和别人比較才能認識自己。為什麼别人能找到對象我不行?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什麼?今後相遇,我該戰鬥還是逃跑?

在上一節描述的實驗情景中,公雞和母雞都争相圍觀交配的香豔場景就是一個例證。不過,自然條件下,公雞其實不會偷窺其他雞交配,而是直接沖上去把情侶拆散,趁機和雌性交配,如果被暴打一頓,就趕緊逃跑。因為被偷窺的雄性趕走了入侵者後還要和雌性溫存,是以大機率不會追上來打。

在更多的情況下,性選擇的雙方更喜歡偷窺的場景,是兩個雄性打架。

雄性魚類便是如此。知悉誰是強者誰是弱者,才能更準确地恃強淩弱。形成一個社會的關鍵在于明确階級,這樣資源配置設定的沖突更少。社交能力的一大展現就是找準定位,去幹這個位置該幹的事情。偷聽得多了,對自我的判斷也更準确一些。

這種偷窺并不限于“進階”的脊椎動物,科學家發現,連克氏原螯蝦也可以從紛擾的環境中提取出對自己有用的訊息。

一般情況下,雌性小龍蝦并不能一眼看出雄性小龍蝦的品質好壞,簡直是閉着眼睛挑選老公。但是,如果讓她們有機會偷窺兩個雄性打架,她們大機率會選擇獲勝的一方。同樣的情況在魚類中也有發生。

比武招親是衆多生物采用的挑選夫婿的好方法,有的雌性甚至會故意激起兩個雄性為愛決鬥。乍一看,這種政策無本萬利。如果一個雄性戰勝了另一方,雌性就挑選出了好基因,如果兩方都戰死了,雌性離開尋找下一個對象就可以了。

然而,雌性對雄性的擺布并不總是能如願。如果兩個雄性聯合起來,這個雌性就遭殃了。還有些雄性一旦看到雌性在旁邊,連打架都不顧了,屁颠屁颠跑來示好,雌性就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了。

暴力是對抗的最後一步。如果有可能,雄性會采取更溫和的方式,比如鬥歌。雄性大山雀主要靠唱歌吸引配偶,歌唱比賽的規則是,兩個雄性唱歌,聲音能蓋過對方的獲勝。

研究人員把一片林子裡的鳥家庭分為兩組,他們給一組雄性放錄音,錄音的聲音總是蓋過雄性,顯示錄音是赢家,雄性是輸家。另一組剛好相反,雄性一唱歌,錄音就卡帶,錄音隻敢在雄性短暫休息的時候唱兩句,顯示錄音是輸家,雄性是赢家。

其實兩組雄性的唱歌品質并無差異,效果全是人為操縱。雄性的配偶們偷窺了這一切,然後萬惡的研究人員就開始分析配偶們的出軌機率,并喜大普奔地發現,以為老公是輸家的配偶更容易出軌,她們的主要出軌對象是赢了的雄性鄰居。

動物世界的“竊聽風雲”,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有的動物被偷窺者發現後,還會反偵察。在一個實驗裡,雄魚同時有兩條雌魚可以選擇,他總是偏愛其中一條。接着,實驗人員放進了另外一條雄魚做觀衆,原先的雄魚卻更多地遊向了他不喜歡的那條雌魚,做錯誤的誘導。

為了迷惑敵人,他假裝和不喜歡的雌性調情,防止對手看出自己真正喜歡的是誰,以便暗度陳倉,轉移火力。就像發現有人在抄你的試卷,有實驗進一步指出,附近的潛在偷窺者越多,雄性越容易給出假信号,而且反偵察能力貌似和性格有關,膽大的雄性更會騙人。

這何止是竊聽風雲,簡直就是演藝圈風雲。

文/王大可

摘編/李永博

導語校對/盧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