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良的真實年齡,被史書隐藏得太深,難怪劉邦會尊重張良

作者:曆史評談

漢朝建立過程中,劉邦非常敬重張良,那麼劉邦尊重張良,除了張良的才華、做人等原因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

漢朝建立之後,張良很快就隐退,但張良隻是謀士,不是蕭何這樣手握大權的宰相,不是手握重兵的諸侯,對劉邦統治沒有威脅,那麼他為何會隐退,是善于明哲保身,還是體弱多病的無奈,或者還有其他什麼原因?

其實,如果明白張良的真實年齡,那麼上述兩個問題可能還有一些直接的答案。

張良的真實年齡,被史書隐藏得太深,難怪劉邦會尊重張良

關于張良的真實年齡,史書中沒有直接記載,但似乎留下了一條重要線索:張良受書時,黃石公将鞋子扔到橋下,然後說:“孺子,下取履!”

換成你該怎麼做,乖乖地下去取鞋子嗎?反正史記的記載是“良愕然,欲毆之”,曾經刺殺秦始皇的張良脾氣顯然并不好,還有史書記載“良怒,欲罵之”,隻是考慮到黃石公年老,于是“強忍,下取履”。

蘇轼的雄文《留侯論》中,根據“孺子”二字,認為當時張良是一個少年,黃石公讓他取鞋子,是為了“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那麼,黃石公授書時,張良真的隻是少年嗎?實際上,真相颠覆了傳統認知,雖然不能肯定張良是一位白胡子老頭,但年紀肯定在30歲以上。

張良的真實年齡,被史書隐藏得太深,難怪劉邦會尊重張良

張良是南韓人,祖父與父親赫赫有名,在南韓擔任要職,史書上有明确記載。

張良祖父叫張開地,先後輔佐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王三代君主,與兒子張平“五世相韓”,即張開地與張平都是南韓丞相。

韓昭侯繼位于公元前362年,任用申不害變法,使南韓國力達到強盛,死于公元前333年。其中,申不害于公元前351年成為丞相,為相15年,死于公元前337年。是以,韓昭侯任命張開地為丞相的時間,應該在公元前337年—前333年。

韓襄王繼位于公元前312年,死于公元前296年。是以,張開地擔任丞相的最後時光為公元前312年—前296年。

按照正常情況,張開地擔任丞相時,應該不小于30歲。以此推算,那麼張開地卸任時的年齡,怎麼算都至少在50歲以上,乃至可能70餘歲。

張良的真實年齡,被史書隐藏得太深,難怪劉邦會尊重張良

張良(上圖,劇照)父親叫張平,先後擔任丞相輔佐過韓釐王、韓桓惠王。韓釐王繼位于公元前296年,死于公元前273年,韓桓惠王死于公元前239年。

按照正常情況,張平擔任丞相時,年齡也不應該小于30歲。以此推算,張平出生時間即為公元前326年—公元前303年。

根據史記記載,張平死于公元前250年。是以,張平享年應該至少在53歲以上。實際上,考慮到張平地的年齡,與當時結婚較早的事實,張平真實享年至少應該在60歲以上。

另外,張良有一個弟弟,史書沒有記載名字,隻是說在南韓滅亡後,張良雖然還有家僮三百人,但弟弟死後沒有辦葬禮,而是将錢财全部投入刺殺秦始皇的計劃中。

張良的真實年齡,被史書隐藏得太深,難怪劉邦會尊重張良

以上就是張良家族的情況,雖然沒有記載張平、張良的出生時間,但顯然可以得出兩條重要結論:

1,張開地擔任丞相期間,兒子張平已經出生,但孫子張良并未出生。如果張良在當時出生,那麼到楚漢争霸時,張良年齡就已經百餘歲了。

2,張平死于公元前250年,張良肯定在此之前出生,且至少是公元前251年之前出生。張良的出生時間區間,大緻為公元前273年(或更早)—公元前251年。

筆者認為,綜合張平年齡、婚齡、适宜生育年齡等情況來看,張良應該在公元前260年左右出生。太早,張良年齡過大,不符合輔佐劉邦建漢的曆史;太晚,張良年齡過小,不符合張平的情況。

既然張良的真實年齡不小,那麼為何史記中黃石公卻稱張良為“孺子”呢?原因很簡單,清代學者錢大昕對“孺子”有過考證,古文中的“孺子”有多種意思,并非單純隻是指幼兒、兒童,還有小子﹑豎子,含有藐視輕蔑的意思。

張良的真實年齡,被史書隐藏得太深,難怪劉邦會尊重張良

公元前218年,張良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此時張良應該在40歲左右。

刺殺失敗之後,張良潛逃下邳,随後遇到黃石公授書。蘇轼說張良此時還是“少年”,顯然是在胡扯,即便說張良出生于公元前251年,當時也已經30多歲了。

秦末戰亂與楚漢争霸時,張良應該已有50多歲。如此,也就能解釋劉邦為何尊重張良,原因除了才華等之外,還有張良出身不凡、且年齡較大,是以張良當時的角色是“帝者師”。

必須說明的是,史書上對劉邦年齡有兩種說法,即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或前247年。如果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的話,那麼劉邦比秦始皇小三歲,大約在40歲時娶呂雉,在60歲左右時多次親自率軍平叛。但劉邦家庭并不差,自己也是亭長,如何到40歲還未結婚?且,劉邦60餘歲時還多次親征,61歲時親征英布,如此高齡親征太不符合常理。是以,劉邦應該出生于公元前247年,享年53歲,比張良年齡要小不少,故而将張良視為老師。

漢代建立之後,張良已是花甲之齡,且史書上說張良體弱多病,在如此年齡與身體狀況下,隐退不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實,張良對劉邦皇權沒有什麼威脅,他的功成身退,或許存在明哲保身的考慮,但更多可能與他的年齡有關。

張良的真實年齡,被史書隐藏得太深,難怪劉邦會尊重張良

可見,在漢朝建立過程中,張良不是仙氣飄飄的中青年,而應該是有着豐富人生積累的白發飄飄的老者。雖說颠覆我們的傳統認知,但大機率就是真相。

參考資料:《史記》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