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作者:曆史有點冷

第一下,引線松了,地雷沒有爆炸。

第二下,地雷爆了,但卻是一個回馬槍,爆炸在坦克背後,沒有造成任何的傷害。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圖檔源自網絡

張良榮心想壞了,可甚至沒來得及逃跑,敵軍的大炮已經以他所在的位置為準點,實施炮轟。

炮彈落地的巨大轟鳴,在張良榮耳邊炸開。

泥土、樹枝、石頭的殘骸直沖張良榮的身體,他覺得自己死定了。

但幸運的是,巨大的沖擊力将其炸至防禦工事裡,堪堪撿回了一條命。

虎口勉強逃生,這一經曆的兇險也時常萦繞心間,但是在張良榮95歲的時候,卻表示自己即便戰死也要去解放台灣。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

這位老人是誰?他和台灣又有着怎樣的關系?對其意義重大的那次戰鬥,又是發生在何地?

無人退縮的敢死隊

1948年9月24日,中共中央軍委收到了一封出乎意料的電報。

發件人是粟裕。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粟裕

電報的内容很短,隻有“建議立即進行淮海戰役”10字,但是卻在中央内部造成了極大反響。

有人贊同應該在濟南戰役獲勝後乘勝追擊,有人提議應該休整士兵,稍後再戰。

并且在粟裕發電報給中央的時候,濟南城内的巷戰依舊在激烈進行。

粟裕希望能以淮海戰役為基點,為奪取徐州做好充足的準備。

有人覺得這樣的想法操之過急,但是提前解放一日,人民就能提前一天過上安穩日子,也符合中國共産黨“殲敵于長江以北”的指導思想,算得上是一舉兩得。

于是,中央軍委達成一緻意見,并在9月25日複電粟裕“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箭在弦上,随時可發,而毛主席也在1948年10月11日的發給華野的電報中,表明了自己的内心所想。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毛主席

“淮海戰役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為殲滅黃百韬兵團,解放新安鎮、棗莊等地,于此同時,中原野戰軍需要打配合,攻擊鄭徐線,牽制孫元良的兵團”。

兩大野戰軍默契配合,小淮海發展為大淮海,而國民黨軍也在濟南失守之後,在1948年的10月收縮“剿匪”兵力,利用津浦和隴海兩條鐵路線,建立了一點兩線的防禦陣勢。

外表悍然無畏,但内則卻岌岌可危,在國民黨的内部之中,沒有人願意當與解放軍對戰時“出頭”的那一個。

蔣介石的首選是白崇禧,但是白崇禧卻認為國軍布陣完全陷入被動,堅決推辭。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白崇禧

一時無親信人選可派,最終蔣介石決定将這件事情交給劉峙來負責。

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淮海戰役之上,國民黨的失敗是必然的。

但是因為戰局的擴大,而國民黨軍的火力也是異常兇猛,是以解放軍部隊不可能沒有傷亡。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蔣介石

甚至在戰鬥的白熱化階段,出現了實力的巨大懸殊。

身為戰争的親曆者,張良榮對這件事也有着更多的感觸。

因為他就是淮海戰役中,突擊小隊的成員之一。

說是突擊小隊,但是張良榮等人執行的任務卻和敢死隊相差無異。

因為他們負責的就是炸毀敵軍坦克。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

槍彈能傷人,但是與坦克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的不自量力。

可是在淮海戰役的戰場之上,張良榮所在的部隊經曆的就是這樣的情況。

敵人空中有飛機支援,地面有坦克沖鋒,而解放軍的部隊卻隻有槍支和手榴彈,人人的腰間還别着一把刺刀,以便子彈用完的時候能夠與敵人肉搏,帶走幾個墊背的。

實力懸殊,而國民黨也用猛烈的火力壓制住了解放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不斷有将士倒下,一天下去,一連一百多個人鬥争一天,能夠平安退回戰後休整的可能就隻剩下幾個人。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支援淮海戰役的群眾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前仆後繼的戰士不能接連倒在敵人猛烈的炮轟之下。

坦克必須炸毀,越快越好。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上級決定組建一支專門對付坦克的突擊小隊,在坦克行進的畢竟之路上,埋伏炮彈,實施炸毀。

削弱地方軍事力量是突擊小隊成立的目的,但若是想要實施,突擊小隊就必須潛藏在前線,在紛連的戰火之中,掩埋炸彈,并且還要注意隐蔽,不能暴露自己的行蹤。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

一旦曝光,等待突擊小隊的隻會是死路一條。

包括張良榮在内的所有人都抱着必死的決心奔赴,但卻沒有一個人臨陣脫逃,說出一句不字。

若是以己之身,換得更多戰友們的生存,這筆賬,就值,這前線,就沒白上。

退伍歸家後的“普通”農民

為了掩護突擊小隊前進,解放軍戰士們齊齊發動攻擊,直至成員們順利抵達預定地點之後才停下。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埋地雷。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圖檔源自網絡

時間緊迫,手邊又沒有得心應手的工具,張良榮看着“耀武揚威”的坦克,毫不猶豫地開始用手刨。

手掌被尖利的岩石劃破流血,張良榮沒有停下,耳邊盡是子彈擦肩劃過的風聲,張良榮也全然不覺。

他腦子裡想的隻有快一點,再快一點。

坑洞一個個被挖好,而張良榮也有條不紊地挨個埋上地雷,躲進了防禦工事裡。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圖檔源自網絡

萬事俱黑,隻等敵軍的坦克上鈎。

轟鳴聲越來越近,張良榮手握引線的手也逐漸緊張。

第一根引線因為太長,是以沒有沒有拉響。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圖檔源自網絡

而第二個雖然成功爆破,但對坦克卻連“擦傷”都沒有,卻是将張良榮隐藏的位置曝光。

他心想壞了,當即就想要撤退,但是雙腿之速怎會比得上坦克這樣的龐然大物,張良榮的腳還沒有移動幾步,炮彈已經像急密的雨水一樣鋪天蓋地的降臨。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

幸虧提前挖好了一個防禦工事,張良榮才撿回了一條命,并在蘇醒之後立即趕上部隊,毅然投入接下來的戰鬥。

對于生死,張良榮看得很淡,自進入劉伯承率領的部隊之後,不分白天黑夜打仗的生活,張良榮已經習慣了,而身邊之人的離開,張良榮也被迫逐漸坦然。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劉伯承

為革命犧牲的烈士都是把家國大義放在了個人的生死之前,戰友是在用自己的犧牲為人民的生活保駕護航,為革命的勝利夯實地基,與其将時間花費在緬懷之上,張良榮更願做的是将所有的精力用來浴血奮戰,殺敵衛國。

幸運的是,将士們沒有白白犧牲。

在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曆時66天的淮海戰役之中,解放軍用60萬人打赢了國民黨軍80萬人的軍隊,殲滅俘虜敵軍的人數更是高達55萬餘人,創下了曆史新高。

這是具有曆史性的偉大勝利,也是劉鄧粟三軍的默契配合,更是無數像張良榮一樣英勇戰士無畏拼搏之後的必然結果。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小平同志

解放全中國的程序再跨一步,但張良榮征戰效力的步伐卻沒有就此停下。

1949年的渡江戰役,1949年11月的西南戰役以及雲南剿匪,張良榮都有參與,并先後榮獲了三個特等功和1個三等功。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圖檔源自網絡

條件自然是危險的,但是看着被國民黨不法侵占的地區接連被解放,地方的黑惡勢力也逐漸被消除,浮現在人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提及解放軍時一衆的誇贊,張良榮就隻覺得自豪。

因為他覺得這樣的自己,才算得上對得起犧牲在戰場上的那些兄弟。

這盛世他們未能親眼所見,但卻并不妨礙這社稷牢穩有其之功。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圖檔源自網絡

但是台灣,卻始終是張良榮心中的遺憾。

在對台政策之上,大陸奉行的是和平解決,但是因為一些不法之人的冥頑不靈,台灣這位遊子和中國母親的關系卻依舊有些劍拔弩張。

張良榮希望自己能在台灣回歸之上出一份力,但是比其先至的卻是退伍。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

深藏功與名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國力的增強消滅了一些國家的不法僭越之心,打仗的次數也就大幅減少。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閱兵儀式

國家不希望讓戰士們的青春盡數撲在部隊之上,建國之前打仗是情非得已,于是所有人都廣泛動員參軍,保家衛國。

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戰士們的青春可以有更加多樣的選擇,于是至1955年的時候,國家開始号召廣大指揮員離開部隊,參加工作。

張良榮也是其中之一。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右)

憑借戰役中的突出表現,張良榮本可以在部隊中謀得一官半職,而國家也已經為他安排好了工作,但是他卻謝絕了上級的好意。

“我們家祖輩都是農民,我能打仗,但官不一定有能力做好,這個職位還是讓給比我更出色的人吧”。

戰鬥之時,張良榮想的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并肩的戰友,于是他總會主動請纓參加冒險的工作,退伍之時,張良榮也想把更好的工作機會,讓給有能力的人,自己始終不争不搶,老實本分,即便自己非常需要這穩定的日子。

因為張良榮是動蕩時局之下,廣大窮苦人民的縮影。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圖檔源自網絡

1924年8月3日出生在四川資陽一戶貧苦農家的他,肚子從來就沒有“鼓囊”過。

因為家裡孩子多,因為家裡糧食少。

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張良榮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地主家做工,受盡白眼與磨難不說,肚子依舊吃不飽。

可即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張良榮也從未怨天尤人,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世界“不再有和自己一樣之人”。

于是他在1948年的3月毅然投身革命,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浩蕩隊伍的其中之一。

六枚軍功章是對戰争記憶的烙印,但是在1955年4月請纓退伍之後,張良榮卻将自己是英雄的痕迹全部裝進了一個其貌不揚的小木箱。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獎章

女兒經常問他箱子裡裝的是什麼,可張良榮隻是緊緊攥住鑰匙,雲淡風輕地說出一句“都是父親往昔的見證”。

為了培養女兒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張良榮也經常和她将戰場上的英勇故事,可無一例外,主人公從來不是他自己。

因為這樣,女兒隻知道自己的父親當過兵,打過仗,卻并不知道張良榮還是一位隐姓埋名的英雄。

全家一直居住在老君山的三組,直至2018年11月,雁江區采集榮民資訊時,張良榮才曝光了自己的戰鬥經曆。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前排右二)

而覆寫在張良榮身上的謎團也逐漸被驅散。

原來,他曾經在部隊裡擔任過班長,作戰八次,負傷兩次,因為作戰時的英勇無畏,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

但這些,張良榮卻從來沒有說過。

即便雁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查閱相關檔案,證明了張良榮是一位老兵,并且其小木箱裡裝置的獎章也紛紛得到确證之後,張良榮也隻有一句“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英勇的不是我,而是犧牲的那些烈士們”。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

所有人都對其肅然起敬,而經此曝光之後,也有記者在2019年上門,想要對話這位英雄,讓世人一睹其風采,而此時的張良榮也已是95歲高齡。

歲月催人老,但是身為軍人,張良榮依舊精神飽滿,除卻聽力因為戰時受損導緻進入老年之後幾乎喪失之外,其他并無不妥抱恙。

但在采訪的時候,張良榮的反應卻有些“扭捏”。

記者遵照事實,對其誇贊,他也隻是輕描淡寫的一句帶過,不願在誇贊自己的問題之上,多加停留。

采訪進行得很快利,但是在記者詢問至台灣問題的時候,張良榮的情緒卻忽然間激動了起來。

“隻要國防部一聲令下,命我前往,我就一定會去,戰死也一定要去,隻要能讓台灣的同胞回家,隻要能讓他們回家”。

98歲老兵張良榮:隻要國防部下令,就算戰死,我也要去解放台灣

張良榮

但是話音未落,張良榮卻又說出了一句“這是不可能的,大陸對台灣一向奉行的是和平解決,更何況,戰争就一定有傷亡,咱們崇尚人民為主的政府不會這樣做”。

隻要台灣遵循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就會對台灣始終保持尊重。

兩岸統一不僅是張良榮的夢想,也是所有有良知國人的内心願景。

而這個夢想也一定會實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