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駐印度大使接受印媒訪談,就中國國防政策、中印關系、美國“印太戰略”等答問

據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網站,8月3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接受印度《力量》雜志書面訪談,就中國國防政策、全球安全倡議、中印關系、美國“印太戰略”、台灣問題等闡述立場看法。采訪實錄如下:

問: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鄰國,中國軍事現代化正在快速推進,印度對中國有着很強的安全關切。最近我出了一本書《最後的戰争》,核心觀點就是中國軍隊很強大。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中國軍隊建設和中國國防政策?

答: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中國軍隊是中國共産黨絕對上司下的人民軍隊,95年來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一路披荊斬棘,付出巨大犧牲,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近年來,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中國軍隊進行了一場力度、深度、廣度空前的整體性變革,實作了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正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标奮力前行。

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中國道路是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外交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我們将始終不渝地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從未侵略别國,從來不搞代理人戰争,從不參加軍事集團對抗。目前,百年變局和世界亂局交相疊織,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将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熱點問題的斡旋者、公共産品的提供者。事實已經并将繼續證明,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國防力量發展始終是世界和平力量增長的積極因素。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也希望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會坐視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受損。作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的強大戰略支撐,中國軍隊有決心有能力戰勝一切威脅挑戰。

感謝你告訴我新書出版,有時間我将讀一讀。

問:習近平主席今年4月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其中提及“安全不可分割”原則,請問其具體内涵是什麼?中國宣稱全球安全倡議是一種新的安全觀,請問其有何根本不同?

答:習近平主席在今年4月博鳌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麼樣的安全理念、各國怎樣實作共同安全”的時代課題,為彌補人類和平赤字、應對國際安全挑戰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中國繼全球發展倡議之後提供的又一國際公共産品。

全球安全倡議與二進制對立的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的陳舊理念有根本不同,主要展現為五個方面:一是堅持維護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反對用自定自立的規則取代公認公平的國際規則;二是堅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以普遍安全、共同安全為指引,反對犧牲别國安全來追求自身安全,反對隻享受安全權利而不履行安全義務;三是堅持以共赢思維和團結精神維護國際和平,反對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反對搞排他性的“小圈子”“小集團”;四是堅持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反對單邊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反對肆意實施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五是堅持安全與發展不可分割,避免發展赤字轉變為安全赤字,堅決反對脫鈎、斷供,反對将全球化工具化武器化。

總之,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主張世界各國應當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問:同印度一樣,中國也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主要出兵國和主要出資國,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對聯合國維和作出了哪些貢獻?另外西方社會有些聲音指責中國借參加維和行動來擴張兵力,請問您對此怎麼看?

答: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已有32年曆史。作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派兵國,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中國軍隊先後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4萬餘人次執行維和任務,共有16名中國軍人為維和事業獻出寶貴生命。中國維和部隊還積極促進當事國經濟社會發展,在維和任務區累計建立和修複道路1.3萬餘千米,接診病人17萬餘人次。

習近平主席2015年出席聯合國維和峰會時宣布支援聯合國維和行動6項承諾,目前已組建完成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同時,中國維和部隊構成從單一軍種為主向多軍兵種拓展,任務類型從支援保障向綜合多能轉型,行動目标從制止武裝沖突向建設持久和平延伸。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我們積極履行大國責任的具體展現,相關行動均經聯合國安理會核準部署并決定授權任務,所謂“擴張兵力”之說絲毫站不住腳。實際上,中國軍隊維和能力的提升是為了更好地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将為沖突地區實作和平發展帶去更多信心希望,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更強戰略支撐。

問:您如何評價目前中印雙邊關系狀态?兩國應如何改善發展雙邊關系?

答:今年以來,中印雙方保持溝通交流,有效管控分歧,在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架構下協調合作,雙邊關系總體呈現恢複勢頭。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進行中印關系,對發展雙邊關系持積極态度。即使在兩國關系面臨困難的時候,中方立場也從未動搖,一直緻力于推動雙邊回歸健康穩定軌道。

中印是毗鄰的亞洲文明古國,也是發展中大國和新興經濟體。我們面臨的發展任務之艱巨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拟的。比如,我們要解決總共28億人的吃飯問題,這就關系到全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發展。我們每年要創造幾千萬個新增就業崗位,這個數字相當于不少中等國家的總人口。中印首要任務就是辦好自己的事。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中印需要共同努力,維護國際秩序穩定、促進地區和平安甯、推動世界經濟複蘇。這些問題不是靠單打獨鬥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通過國家間合作來共同應對。是以,中印應當是合作夥伴而不是競争對手。合作共赢是兩國的最好選擇。

展望未來,我們應當堅持兩國上司人共識,堅持對話溝通,增進政治互信。雙方要聚焦合作,做大雙邊關系積極面。中印之間确有分歧,但這不是兩國關系的全部,應該求同存異,妥善管控。中印都是大國。就像大象不會因為石塊阻擋止步不前,我們應勇于跨越障礙,繼續前行。我相信,隻要中印雙方深刻了解雙邊關系的重要性,朝着同一個方向努力,就能逐漸探索出一條相鄰大國和平相處、共同發展之道。

問:近日,中印舉行了第十六輪軍長級會談,請問此次會談取得了什麼成果?2020年邊境沖突發生距今已有兩年多,請問目前邊境形勢處于什麼狀态,如何讓邊境緊張局勢逐漸降溫?

答:7月17日,中印舉行第16輪軍長級會談并發表聯合新聞稿。雙方在上一輪會談基礎上,以建設性和前瞻性方式繼續探讨推動解決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有關問題。雙方以兩國上司人重要共識為指引,坦誠深入地就盡早解決剩餘問題交換意見。雙方同意維護中印邊界西段安全穩定,繼續密切保持外交和軍事管道溝通對話,盡早就解決剩餘問題達成雙方都可接受的方案。

邊界問題是曆史遺留問題,中方一直主張通過協商談判,尋求公平合理以及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方案。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雙方應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甯。2020年中印邊境事件發生以來,中印雙方舉行了16輪軍長級會談和10次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會議,已在邊境西段多地實作脫離接觸。目前的邊境局勢總體穩定。雙方應繼續通過外交和軍事管道對話,盡快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個别剩餘問題解決方案,推動邊境局勢從應急處置轉入常态化管控。

維護邊境和平安甯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也是雙方的共同願望。事實證明,中印作為成熟理性的大國,隻要雙方共同作出努力,就能夠管控好邊境局勢,避免發生不幸事件。我們應堅持通過和平對話尋求解決邊界問題,不要用邊界問題定義雙邊關系。要多說有利于增進互信的話,多做有利于雙邊關系的事,推動中印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為最終解決邊界問題創造有利條件。

問:自2021年以來,“四邊機制”已召開四次上司人會議,在今年五月的“四邊機制”東京峰會上,美日印澳四國表示緻力實作“自由、開放的印太”。為何中方對“四邊機制”持批評态度?

答:任何一個機制或倡議,我們不能隻看它怎麼說的,更要看它怎麼做的,造成了什麼影響。美國推進“印太戰略”,唱的是“促進地區合作”、“回歸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規則”等高調,做的是企圖建立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把中國的鄰國綁上反華戰車,充當美對華遏制圍堵的戰略工具。從強化“五眼聯盟”,到兜售“四邊機制”、拼湊三邊安全夥伴關系、推出“印太經濟架構”,“印太戰略”正在成為陣營對抗的代名詞,維護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沖擊的是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損害的是地區國家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破壞的是全球戰略穩定與世界和平安甯。

亞太是合作發展的熱土,而不是地緣政治的棋局。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赢是地區國家的共同願景。中方願同各方一道,明辨是非,堅守正道,抵制“印太”對抗“小圈子”、共築亞太合作“大舞台”,攜手邁向亞太命運共同體。

問:中國提出真正的多邊主義,印度支援改革的多邊主義,兩國均是多個地區和國際機制的重要參與方。印度将于明年主辦上合組織和二十國集團兩場峰會。印中在地區和多邊領域開展合作面臨哪些機遇?

答:中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和亞洲地區的重要國家,長期以來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保持着協調合作的良好傳統。上世紀50年代,中印等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雙方共同緻力維護多邊主義,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機構開展了富有成效的溝通與協調。面對動蕩變革的世界,中印兩國應超越你輸我赢的零和思維,堅持和平共處的理念,堅持發展振興的目标,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開放包容的精神,弘揚亞洲價值觀,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倡導開放的區域主義,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為促進世界繁榮貢獻亞洲力量,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東方智慧,共同譜寫地區合作、亞洲複興與全球發展的嶄新篇章。

問: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國際社會有種聲音認為,烏克蘭的今天就是台灣的明天,中國大陸對台灣構成了“巨大的軍事威脅”。另外有些聲音強調,中國大陸應該從烏克蘭危機中“吸取教訓”,避免像俄羅斯那樣受到孤立和制裁。請問您對此怎麼看?

答:首先必須指出的是,台灣不是烏克蘭,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着本質差別,沒有任何可比性。根本在于,台灣從來就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共識,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内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用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自己的事。

國際上有些人有些勢力蓄意将台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相提并論,不是不懂常識,而是用心險惡,企圖通過混淆視聽來趁亂漁利,通過玩火在台海制造緊張态勢,以兩岸人民福祉和地區和平穩定為代價,服務自身地緣戰略和經濟利益。中國人民捍衛自身主權和領土完整天經地義,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統一,但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将堅決回擊任何危害中國核心利益、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挑釁行徑。

目前,某些西方國家在台灣問題上背信棄義,加強與台灣當局官方往來,不斷歪曲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中方絕不接受,中國人民絕不答應。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等西方政客公然在台灣問題上玩火,蓄意在台海制造事端,這是與14億中國人民為敵,決不會有好下場。

作為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個中國原則是包括印度在内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中國同任何國家發展關系的政治基礎。印度是最早承認隻有一個中國的國家之一。中方願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推動中印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