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文下台後,中澳關系進入了長時間的緊張期。直到今年6月份,又一位會說中文的澳洲人成為新任總理,大家對中澳關系迎來轉機充滿了期待。
可會說中文的外國人不代表就是親中派,阿爾巴尼斯上任不到兩個月,依舊在一些敏感問題上不斷叫嚣。
不過從近日的某次采訪中,阿爾巴尼斯的對華态度産生了一些動搖。那麼這種“動搖”是否真的會改變中國與澳洲之間的未來關系呢?
一、睡不着覺
澳洲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國家有一個标準的形容詞,叫做睡不着覺,文雅點叫不眠之夜。
這個詞語最早起源于二戰。當時日本在東南亞攻勢犀利,仿佛下一秒就要進攻到澳洲本土。時任澳洲總理的約翰·柯廷頂住層層壓力,應對日本可能的攻擊。
他經常幾天幾夜不睡覺,秘書勸他休息的時候,他回答:“當我們的人在海上被日本潛艇包圍的時候,我怎麼能睡得着呢?”
從此,“睡不着覺”成為一國威脅到澳洲生存的專用詞語。現在對于澳洲來說,适合這個詞的正是中國。
澳洲新聞網最近采訪了時任總理的阿爾巴尼斯,記者問道:針對中國問題,是否有過不眠之夜呢?
此問題之前也問過國防部長馬爾斯,後者表示有。
阿爾巴尼斯給出的回答是:中澳關系确實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不過我們的責任就是維護國家在戰略競争年代的安全。
記者對這個回答顯然很不滿意,繼續追問:澳洲與中國之間是否會有戰争風險?
阿爾巴尼斯避開了問題的所有重點:“政府不能讓群眾引發誤會。我不能回答一些引發群眾胡亂猜想的問題。”
阿爾巴尼斯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标簽,他是“陸克文的小弟”。陸克文執政期間,阿爾巴尼斯在内閣任運輸部部長。後來工黨發生“内部政變”,陸克文被趕下台,後來又成功上位。
自始至終,阿爾巴尼斯都是陸克文堅定的支援者。還因為“護主”有功當了幾個月的副總理。
雖然沒有資料顯示他什麼時候學會的中文,但可以大膽猜測一定是他被陸克文感召後,主動學習的中文。而且還以官方的身份批評了澳洲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行為。
從這幾點來看,阿爾巴尼斯對華态度是良好的,起碼不會視為敵人。是以他在今年6月份正式就職後,大家一廂情願認為中澳關系的改變就在今日。
二、變數所處的困境
可現在的時代已經變了,中澳之間沒有陸克文時期的良好背景。尤其是2013年開始的自由黨執政時期,從托尼·阿博特(以下簡稱托尼)到莫裡森,兩國在沒有直接利益沖突的情況下,關系竟然降到了冰點。
主要原因便是澳洲從涉台、涉疆、涉港、南海等問題上公然對中國指手畫腳,充當美國在亞太利益的急先鋒。中澳兩國關系徹底陷入谷底。
尤其是那位托尼總理,他為了對付中國無所不用其極。上任後不久便通路日本,在與安倍晉三會談時,親自稱贊了“二戰日軍作戰英勇”。
問題在于,二戰期間與日本作戰的也有澳洲。公然稱贊二戰日本軍國主義,是不是在否定他們自己的英雄呢?約翰·柯廷的“睡不着覺”是否成為了笑話。
在國内外媒體的一頓炮轟下,托尼表示自己的言論隻是為了增加與日本的關系,以更加團結的步伐對抗中國。
其實,對于澳洲的做法也非常好了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如果澳洲瘋狂反華,可以讓美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國的賞賜也非常豐厚,拉攏英國一起向澳洲提供核潛艇技術。這不是簡單從法國搶走生意的問題,而是美、英為澳洲專門定制核潛艇外加配備巡航飛彈。
澳洲之前是無核國家,沒有能力制造和保養武器級的核反應堆。英、美需要提供核燃料。但這些核燃料如果不用做反應堆,而是直接改裝成核彈頭,配合獲得的巡航飛彈。澳洲一夜之間就成為了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核潛艇”項目隻是一個縮影,因為澳洲反華,美國對其大開政治、經濟、軍事的友善之門。看到這些便利條件,澳洲何樂而不為呢?
而當時的中國不僅需要澳洲的鐵礦石,還需要天然氣。天然氣的進口量在2018年占到了全國進口的一半。
在澳洲人看來,中國離不開自己的資源。“吃飽飯罵廚子”的事情,他們幹得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但中國在随後幾年針對澳洲發起了多輪次的制裁,深深打擊了澳洲的經濟。正是因為澳洲經濟疲敝,才讓代表基層群眾利益的工黨重掌權柄。
阿爾巴尼斯目前面臨的困境,是如何讓澳洲這艘小船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平穩行駛。
對華繼續強硬,等于将澳洲的經濟進一步推向深淵;緩和對華關系,從美國那裡得到的優惠可能要加倍還回去。
阿爾巴尼斯在媒體面前閃爍其詞,說明并不認為中國是敵人。不過在美國人面前還能否堅持原則,我們隻能靜觀其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