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4日,蘇聯上校魯斯科伊正駕駛着“蘇-25”對地攻擊機前往巴基斯坦境内,轟炸一處阿富汗防空人員訓練基地,按照戰術安排,魯斯科伊和他的僚機負責壓制地面防空火力,然後4架“蘇-25”趁機進場執行轟炸任務,然而就在這時,一架巴基斯坦的F-16A戰機殺了出來。
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巴基斯坦一直充當着阿富汗遊擊武裝溫床的角色,大量的武器裝備和經過訓練的人員從白沙瓦等地進入阿富汗,同蘇軍作戰。自從1985年美國人向阿富汗遊擊武裝提供毒刺防空飛彈以後,蘇軍的戰機損失不斷攀升,以至于阿富汗人将毒刺防空飛彈比做成《古蘭經》一樣的存在。
最終忍受不了損失的蘇聯人決定派戰機進入巴基斯坦境内,轟炸阿富汗遊擊武裝的訓練營和補給線。蘇軍戰機采用打了就跑的戰術,一時間讓隻裝備F-6和A-5的巴基斯坦空軍無可奈何。然而随着美軍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的F-16戰鬥機,局勢逐漸的發生了變化,于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很快魯斯科伊駕駛的“蘇-25”攻擊機被巴基斯坦空軍的“響尾蛇”飛彈鎖定,為了掩護僚機撤離,魯斯科伊駕駛着“蘇-25”瘋狂進行機動性防禦,但最終還是于事無補。最後的結果就是戰機被擊落,飛行員跳傘逃生。
最終跳傘的魯斯科伊上校被巴基斯坦當地的一名少婦和他的兒子俘虜,然而面對蘇聯方面的壓力,巴基斯坦在12天後就釋放了這名俘虜。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解體後,魯斯科伊上校曾率領一個進階代表團前往巴基斯坦進行通路,不知道故地重遊,這位曾經的階下囚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