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豪門貴族,祖上世代為官,從小錦衣玉食,又好文史、能詩詞,卻在32歲那年,毅然決然地走上了人生的“斷頭台”。
她和唐群英、葛健豪一同被譽為“潇湘三女傑” 。
作為晚清時期的巾帼英雄,雖無法以一人的力量力挽時局,卻為偉大事業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個人就是秋瑾。

出身優渥
秋瑾從小就生在一個好家庭, 雖然籍貫在紹興,但生在福建,後來因為父親在湖南郴州當官,又跟着一起去了湖南生活。
她的身世和普通的官二代沒啥兩樣,但不同的是這個女孩的個性。
雖出身豪門,卻不像個文文弱弱的千金小姐,反倒是更喜歡騎馬射箭,還特别愛好習武,也就養成了粗犷豪邁的性格。
既然生在晚清年代,總避免不了時代的世俗,空有一身武藝和射術,也隻能在家玩耍,根本不可能會有用武之地。
1894年,在父親的影響下,将秋瑾介紹給了王廷鈞,2年以後,二人成婚,并在湖南湘潭開設了“義源當鋪”。
王廷鈞,出生于湖南省雙峰縣,在當時任職兵部侍郎,而且在湖南多地也有一定的人脈關系。
成婚後的秋瑾由于在湘潭有自己的當鋪,于是就定居在了湘潭,有時候也會回到雙峰縣住在婆家。
是以當時就和唐群英、葛健豪經常來往,三人經常把酒言歡、下棋談心,後來還被人稱為“潇湘三女傑”。
改變人生軌迹
沒多久,秋瑾就為王廷鈞生下一個兒子王沅德,後來成為了湖南富商。
沒多久,王廷鈞捐得清廷戶部主事的京官,換言之,就是買了一個官,是以一家三口就搬到京城居住。
适應了新環境,三口之家關系都比較融洽,丈夫的事業也比較順遂,而且來到北京後沒多久,王廷鈞與秋瑾的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出生了,也就是後來中國大名鼎鼎的第一位女飛行員。
按理說,他們本可以過着不錯的日子,但秋瑾卻在這個時候結識了一個女人,吳芝瑛。
吳芝瑛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秋瑾、甚至是王廷鈞全家的命運。
後來秋瑾殉難、暴屍街頭,也是她冒死收屍義葬。
吳芝瑛,1867年,出生于安徽省桐城縣,是當時安徽有名的才女,一來比秋瑾早入京2年,二來由于年長秋瑾8歲,是以在思想覺悟等方面都要比秋瑾更加成熟。
當時的秋瑾雖然家庭還算和睦,但是由于丈夫經常在外應酬,甚至有時候夜不歸宿,是以本就内心有波瀾的秋瑾剛好在這個時候被徹底“激化”。
在吳芝瑛的影響下,逐漸接觸到了民主、自由等思想,并在後來建立了“共愛會”,反封建反清朝,号召男女平等。
秋瑾的思想開始逐漸變化,是以也就和從小受封建主義思想影響極深的丈夫王廷鈞有些格格不入。
1904年7月,秋瑾不顧丈夫反對,堅決東渡日本留學,留學期間,還在校外廣交志士仁人,其中就包括周樹人、宋教仁、黃興、陳天華等人。
秋瑾在日本的活動也開始變得頻繁起來,甚至大力提倡女權為己任,她曾這樣說道:
“女學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欲求男女平等。”
在她眼裡,女子必當有學問,追求自立,而并不是所謂的“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些觀點放現在來看,其實是非常符合當代女性的價值觀,但在100多年前的封建時期,還是會受到國内不少的反對聲音。
身陷囹圄
1905年7月,秋瑾由馮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同盟會,這個時候就不是什麼女權思想那麼簡單了,加入同盟會就意味着要和去對抗當時的清廷,随時會有生命危險。
但是對于生死,秋瑾卻是這麼說道:“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将生命作犧牲”。
1906年,秋瑾回國,丈夫望見多年不見的妻子欣喜若狂,雖然這些年有了不少隔閡,但為了彌補夫妻間的感情,他還是好聲好氣地去讨好。
可事與願違,秋瑾不但不領情,還在這個時候提出離婚。
王廷鈞從小受封建主義思想的影響,自然受不了這個氣,他會答應嗎?
當然不會,當然這也在秋瑾的意料之中。
是以秋瑾公開聲明,已和丈夫王廷鈞以及王家斷絕了一切關系。
正當王廷鈞思忖之際,秋瑾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赴死的決心。
1907年,《中國女報》正式成立,而主要負責人之一便是秋瑾,除了吸引到廣大的女性之外,最關注的人莫過于她的丈夫王廷鈞,此時的王廷鈞才終于意識到了秋瑾當時的良苦用心。
同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的計劃失敗,事情洩露。
7月10日,秋瑾得知此事,盡快遣散同胞,自己卻留守紹興。當被清軍抓獲後,她拒不吐供。
7月15日,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秋瑾是華夏傑出的先烈,民族的英雄。
蔑視封建思想,提倡女權,雖為女流之輩,其勇敢程度和思想覺悟卻絲毫不輸當時代的男人,她是一位可歌可頌的傑出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