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空力量在反登陸作戰中能堅持多久?
目前台軍有18萬人,預備役約有15萬人。台軍的空中力量有550多架各類戰機,包括130架F-16戰機,54架幻影-2000。台空中力量還有12架P-3C反潛機,6架E-2預警機可以提供反潛,預警任務,對大陸的空中突擊擁有一定的偵搜能力。
台海上力量有4艘驅逐艦,22艘巡防艦(大陸稱重型護衛艦),4艘潛艇,31艘飛彈快艇,2艘布雷艇作為主力。這些軍艦中,台最重要的主力是基德級驅逐艦。基德級是台灣采購的美軍退役軍艦,原本是為伊朗量身定制的,屬于上世紀80年代的水準。滿載排水量9700噸,最高速度33節/時。搭載2架反潛直升機,2座雙聯裝雙臂飛彈發射器,2座127mm艦炮,2座密集陣近防炮和2管魚雷發射器。
基德級的缺陷是沒有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也沒有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偵測超低空飛行飛彈的能力也比較弱,除了噸位比較大之外,實際上已經落後于目前時代。10艘“成功”級是購自美國的退役佩裡級護衛艦,還有6艘是購自美國,更早的“諾克斯”級,它們也都沒有飛彈垂直發射系統,雷達偵測能力都已落伍,是以很難在解放軍的打擊下生存。
台軍的“康定”級巡防艦是從法國購買的一手貨,共6艘,其滿載排水量3600噸,改進了雷達偵搜、聲呐和射頻系統。能帶32顆海劍-2防空飛彈,8顆雄風-2反艦飛彈。但在大陸的衆多盾艦和飛機面前,它的生存能力也不是很好。
除此之外,台軍方曾大力宣揚的“航母殺手”沱江級飛彈艇,雖然的确能打不少飛彈,隐身和偵搜能力相比同類而言也算優秀,可是數量并不多,噸位太小,很難對大陸海軍的盾艦造成傷害。
是以在大陸的優勢軍力面前,台灣很難長期堅持。解放軍完全可以在14天之内甚至7天内完成對台兩栖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