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博科教中心副主任郭軍濤: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博物館科研、展陳具有指導意義|名人大講堂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攝影 陳羽嘯

7月10日,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首席專家、執行專家組組長王巍做客“名人大講堂”,在成都博物館給觀衆帶來題為“探索文明演進曆程 揭示多元一體格局——古蜀文明與夏商王朝”的精彩演講。他在講座中分享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親曆記,探索文明演進曆程,揭示多元一體格局,解讀古蜀文明與夏商王朝之間的關系。

王巍介紹,“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理念,圍繞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期間的浙江餘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陝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師二裡頭等四處都邑性遺址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遺址實施重點發掘,并對這些遺址周邊的聚落群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在此基礎上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對各個區域的文明化程序、環境背景、生業形态、社會分化、互相交流、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模式與機制、道路與特點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

川博科教中心副主任郭軍濤: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博物館科研、展陳具有指導意義|名人大講堂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之一是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标準的中國方案,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中國學者的貢獻。四川博物院科研與教育中心副主任郭軍濤在現場聆聽了講座,尤其對于文明起源的标準印象深刻。通過王巍先生的介紹,他進一步了解了文明社會的标志,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出的“中國方案”放之于世界其他文明依然可以驗證和認同,作為一名學者,他同樣為之自豪。

川博科教中心副主任郭軍濤: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博物館科研、展陳具有指導意義|名人大講堂

王巍介紹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結合自己的博物館工作實際,郭軍濤得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理念,感到頗受啟發。他期待未來博物館從事人文研究、考古學研究的時候,同樣能夠采取多學科參與的模式,推動科研和展陳。例如川博館藏的彭州市竹瓦街青銅窖藏出土的青銅器,在古蜀青銅文明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未來可以多學科參與科研,從合金成分,鑄造工藝等方面加強研究,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川博科教中心副主任郭軍濤: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博物館科研、展陳具有指導意義|名人大講堂

觀衆認真聽講

“王巍先生關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講述,為我們博物館以後舉辦展覽具有指導意義,如何通過展陳的方式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重大考古發現展示給公衆,是文博工作者未來努力的方向。”郭軍濤告訴記者,他持續關注“名人大講堂”系列講座,特别是今年的“考古季”邀請到學者大咖來分享親身經曆、研究心得,面向公衆是很好的專業知識普及,對于專業的學者而言,能夠指導未來如何更好開展考古、科研、展陳等工作,未來還将持續關注這一文化品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