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南郭居士·郭軍)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

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南郭居士·郭軍)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

<h1 class="pgc-h-center-line">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h1>

文/南郭居士

臘子口位于甘肅省甘南州疊部縣東北的岷山山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咽喉要沖,素有天險之稱。其間兩山對峙如刀劈斧剁一般,溝底隻有30餘米寬,被水深流急的臘子河占去一大半。“人過臘子口,像過老虎口。”臘子口是藏語的轉音,意為“險絕的山道峽谷。”

當年硝煙彌漫的戰場已被青山綠水掩映,如今的臘子口已成為"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之一,成為宣傳紅軍英雄事迹,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聖地。為此,我和幾位好友又重遊了此地,追懷往事,憑吊英烈,不禁作詞一首:

山花子·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

山鎖重雲水鎖山。紅旗半卷水雲間。北上必争臘子口,号聲喧。

絕壁欲傾頑敵烈,英雄無懼入硝煙。浴血石碉唯敢死,捷音連。

俄界會議後,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由紅一方面軍第1、3軍和軍委縱隊改編的陝甘支隊,繼續執行中央的北上方針,向陝甘地區進發。1935年9月16日,到達臘子口附近。

為阻止紅軍北上,國民黨軍沿臘子口、康多一線布設了數道防線,尤以臘子口為重點。其中,國民黨軍新編第14師魯大昌部在橋頭和山崖上築有碉堡,以1個營扼守隘口,1個營配置在隘口後邊的三角形谷地,師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縣一帶,可随時增援。

領受了攻打臘子口任務的林彪、聶榮臻,馬上同軍參謀長左權、紅二師師長陳光、政委蕭華一起到前沿勘察地形。

整個隘口上面寬約30米,下面寬約六七米,兩面是懸崖陡壁。崖壁下是湍急的臘子河,激蕩成無數個旋渦,使人難能徒涉。河上隘口處橫架着一座1米多寬的小木橋,把兩面山腳的小路連接配接起來,成了臘子口惟一的通道。敵人在這裡設了兩道防線,第一道在小木橋後面,第二道在朱立溝口,小木橋後的東山坡上修築了堅固的碉堡群和三角形的封鎖工事,設定了倉庫,囤積着大批的武器、彈藥和糧食,準備長期死守,往後是縱深工事。東面突出的山腰上也修築了幾個大碉堡,重火力居高臨下地控制着小橋隘口,連小鳥也難以飛過。

經過千難萬險剛剛走出草地、翻過雪山的中央紅軍,不能再走回頭路。突破天險臘子口、打通北上通道就成為紅軍唯一的選擇。

聶榮臻元帥曾回憶說:“臘子口打不開,我軍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無論軍事上、政治上,都會處于進退失據的境地。”

關于戰役過程相關黨史資料有詳細記載,我這裡且簡述一番。

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南郭居士·郭軍)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

此時的紅軍,面臨的形勢比背水一戰還嚴峻,已是無路可退,四面受敵,前有甘肅軍閥,後有從四川追來的劉文輝部,周邊還有胡宗南部的主力,若不能盡快拿下臘子口,紅軍将會面臨被敵人合圍的危險。于是9月14日,毛澤東在茨日那村向一方面軍二師四團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面授了“在三天之内奪取臘子口”的指令。

16日下午4時,紅四團先頭營在王開湘、楊成武的帶領下,試探性的發動了幾次進攻,均未奏效。傍晚毛澤東一行20多人來到離臘子口二、三公裡的黑多村親自指揮戰鬥。他在電話裡對二師師長說:“陳光同志,請轉告軍團長,臘子口是通往甘肅的大門。在天亮前攻不下,就會使全軍暴露在敵人面前,再若敵人的援軍趕到,會使我們進退維谷,隻有退回草地去呀!今晚打的是我們進入甘肅後的關鍵性一仗。喂,不要硬攻嘛!要動動腦殼喲……”

夜幕降臨時,臘子口地區仍然火光沖天,槍聲不斷。一軍團團長林彪和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左權及二師首長們接到毛澤東的電話訓示後,立即趕到前沿陣地,商定了采用正面進攻和側翼襲擊相結合的作戰方案。由王開湘團長率領兩個連渡過臘子河,攀登懸崖絕壁,襲擊東面山頂上的敵人和摧毀大碉堡,楊成武政委指揮4個連從正面發起攻擊。六連組織了20個勇士在揚信相連長的帶領下發動了5次猛烈攻擊都未獲成攻。

晚11時半左右,毛澤東又和林彪、聶榮臻聯名向斷後的三軍團發出了“臘子口守敵一營未退”的電報,指令彭德懷指揮後衛部隊堅決截擊側襲臘子口紅四團的敵軍,保證前沿先頭部隊順利奪取臘子口。

至晚12時,擔任主攻的六連又發動了5次猛攻,因路窄施展不開兵力,未能沖過小橋。在這危急時刻,紅四團由15名黨、團員組成了敢死隊,分成了3個突擊小組,制定兩路接近敵人的戰鬥計劃。一路順河崖壁運動前進;另一路的兩個組先摸到橋邊,等到第一組打響後,兩面夾擊消滅橋上的敵人,奪取木橋。

正當敢死隊員沖到橋頭,和敵人殊死拼搏時,王開湘團長率領的一、二連也從敵後山迂回成攻,發出了白色信号彈。同時3顆紅色信号彈從山下紅軍的陣地升起,總攻開始。頓時,紅軍的沖鋒号、輕重機槍和呐喊聲從四面八方響起。紅四團乘勢一鼓作氣,打的敵人倉惶逃命。17日淩晨6時左右,紅軍全面占領天險臘子口,打通了進軍甘肅的最後一關口,徹底粉碎了國民黨企圖阻撓紅軍北上抗日的陰謀。

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南郭居士·郭軍)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

臘子口戰役是軍事史上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著名戰役,也是紅軍長征進入甘肅境内最關鍵的一仗。臘子口一戰,打破了國民黨妄圖用惡劣的自然條件“餓死”“困死”紅軍的陰謀。

臘子口戰役雖是一場小戰役,并采取了佯攻和偷襲方式,是以我方傷亡很小,估計也就幾十人,但它卻關系着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臘子口一打開,全盤棋都走活了,紅軍踏上繼續北上的征途,它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長征的足迹遍及了大半個中國,紅軍兩次經過甘南,而疊部“天險臘子口”因紅軍的英勇戰鬥而名聞天下。如今在臘子口的懸崖峭壁上,仍然雕刻着“紅軍革命精神萬歲”、“緊跟毛主席”等字迹。突破臘子口,長征途中的“加油站”哈達鋪便近在眼前,紅軍由此絕處逢生……

緬懷臘子口

疊部舊曾譜壯歌,關山今日想紅軍。

女兒當道獻哈達,藏歌曼舞笑顔新。

抱拳勿卻青棵酒,兒郎赤心勵志行。

今朝緬懷臘子口,明年誓師會甯城。

隘口當關萬難開,彈片三尺忠骨埋。

國軍十萬壓雲崩,四團浴血出奇兵。

蔣诩安内欲攘外,我軍遠征勇開來。

重巒但留忠魂在,星火燎原展襟懷。

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南郭居士·郭軍)紅色記憶之重遊臘子口戰役遺址

作者簡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軍,67年生人,隴南市武都工作,籍貫甘肅徽縣。有近千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書籍發表。撰寫數十篇詩詞理論方面的文章。著有《南郭詞文》,并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合編有《雪藻蘭襟精華詩詞》、《清韻十二家》、《臨屏精華詩詞賞析》、《隴南青年文學年度詩歌精選2018-2019》等詩詞選集。曾發起建立楓葉文學社并出期刊《楓葉》。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被全國詩詞家神州行組委會授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詩詞家”及“全國2020年戰疫詩先鋒”稱号。

  系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甘肅省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暹華文化研究院會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中華文化旅遊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武都區作協理事、區詩詞學會副會長,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隴南詩詞》編審,《炎黃詩詞》總編,《成州文學》顧問,雪藻蘭襟詩詞編審。原精品文化論壇總編,原《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