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作者:老理行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文圖||老理行

薩拉熱窩,這對于我們這些5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來講,是一個耳熟能詳、記憶猶新的名字,也是一個充滿傳奇、心向往之的地方---我不敢妄猜别人是否也這樣認為,反正我覺得應該是如此。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讓我知道薩拉熱窩并記住它的,主要是20世紀70年代在國内上演的《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部南斯拉夫戰争影片,對于看了無數遍的我來說,至今仍記得那幾句經典的台詞:“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就要來了!”“要好好地學手藝,一輩子都用得着,不要虛度自己的一生。”“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為了寫好這篇遊記,我又一次重溫了這部戰争題材的經典影片。

當然,知道并記住薩拉熱窩的不僅僅是因為這部電影,還由于1914年6月28日,在這座城市的拉丁橋附近,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20歲的在校學生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成功地刺殺了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震驚了西方國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并最終導緻一戰爆發,這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進而讓薩拉熱窩一下子名揚天下并永遠載入史冊。

然而,當真正來到了這座久負盛名的城市,在親身感受了一番之後,才覺到原來我們對薩拉熱窩的了解僅僅是個皮毛,它遠比電影及史書上所展示和記載的要複雜沉重的多,也有意思的多。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現在的薩拉熱窩,面積142平方公裡,人口約42萬,是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的首都,也是波黑第一大城市和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這個建于1263年的古老城市,坐落在薩瓦河支流波斯納河上遊附近,周圍群山環抱,景色宜人,加上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古代遺存,曾被《孤獨星球》評為全球最值得旅行的十大城市之一,獲得2014年歐洲文化之都提名。

而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它竟然有“歐洲的耶路撒冷”之稱,也有“小伊斯坦布爾”之說。

由于耶路撒冷和伊斯坦布爾我都去過,對這兩個城市也都有所了解,便仔細琢磨了一下,如果要從宗教、建築以及所處的戰略位置上來講,這種說法确實不無道理。

薩拉熱窩在曆史上曾經數易其主,是以城市也便數易其名。在羅馬時期的名字叫硫磺溫泉,那時還是一個小鎮。在整個中世紀,薩拉熱窩是波斯尼亞省的一部分,城市的名字改為烏爾夫--波斯拿,規模也不大。直到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後的15世紀中葉,城市才有了巨大的發展,又改名為薩拉熱窩,在土耳其語中意為“有宮殿的平地”。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統治期間,曾強迫當地居民改信伊斯蘭教,使部分居民成為穆斯林。19世紀末期薩拉熱窩歸屬奧匈帝國,直至一戰結束。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由于先後經曆了不同帝國和民族的長期統治,進而使這裡呈現出宗教信仰的多樣性: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有自己的信衆和地盤。是以天主教堂、東正教堂、猶太會堂和清真寺在這座城市随處可見。在這一點上特别像耶路撒冷:世界幾大宗教在同一個城市互相包容、共生共存---盡管曆史上也起過争端,但目前卻保持着和平共處狀态,暫時相安無事。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薩拉熱窩市分為老城、中心城、新城、新薩拉熱窩共4個行政區。最有特色的是具有500多年曆史的老城區,這是土耳其統治時期留下的“遺産”。隻見街道兩側的建築呈現出土耳其式的風格,一排排的手工藝品店鋪錯落有緻,讓人感覺好像置身于中東的阿拉伯世界。這種獨特的風貌明顯不同于歐洲其它城市,這可能也是将其稱之為歐洲的耶路撒冷的原因之一。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看見沒有?呈東西走向的老城區主街道上有一條明顯辨別線,叫“東西文化相遇線”,往東是伊斯蘭教土耳其區,往西則是天主教奧地利區。這是兩個強大帝國曾經統治過這裡的曆史見證。站在這裡,環顧四周,就可以感受到東西方兩種不同的建築和曆史街區。這可能是薩拉熱窩有“小伊斯坦布爾”之說的原由所在。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塞比利噴泉是薩拉熱窩的标志性建築。它建于1753年的奧斯曼帝國時期,曾毀于大火,1891年重建,主體部分為八角造型。據說,城内最多時曾擁有大大小小的噴泉300多座,主要是為了供穆斯林淨身和飲水之用。

噴泉周圍的小廣場上聚集着成千上百隻鴿子,密密麻麻,挨挨擠擠,吸引許多遊人駐足與之互動。這無疑是當地政府和居民養的“寵物”,反映出人們對和平的珍視和渴望。畢竟這裡曾經有過太多的硝煙,特别是經曆1992年至1995年那場自二戰結束以來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波黑戰争,人們最能了解和平的不易和金貴。

在參觀“波黑戰争紀念館”時了解到,在四年的波黑戰争中,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三族”均動了血本,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共動用近2000門大炮、600輛坦克、600輛裝甲車以及一些戰鬥機等,波黑430萬人口中有近2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淪為難民。全國85%以上的經濟設施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450多億美元,民族沖突也由此加深,波黑境内的塞族、穆族至今“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進入薩拉熱窩老城區,首先看到的是高聳的鐘樓,它建于1667年,上面的大鐘産自意大利。這也是影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反複出現的一個場景。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伊斯蘭區街道兩旁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具有幾百年的打造傳統,從各類咖啡具、壺和罐、雕刻制作的銅質花瓶、圓盤藝術品到各種女士飾品、具有當地特色紀念品、裝飾畫等,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薩拉熱窩大清真寺,1531年建成,是目前波黑最大、最重要的曆史建築與伊斯蘭宗教中心。波斯尼亞曆史上多位重要人物安葬于此。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聖心大教堂,波斯尼亞最大的羅馬天主教堂,為供奉耶稣聖心而建,建成于1889年,是薩拉熱窩的重要象征之一。在波黑戰争中受損,後得到修複。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東羅馬帝國時期的遺迹,見證着這座城市悠久的曆史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這是我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拉定橋,亦稱“普林西普橋”,是它在103年前,親眼目睹了奧匈帝國王儲菲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被刺殺的全過程,并由此讓自己文明世界,成為一座“名橋”,是以,我要将這位“重大曆史事件的親曆者”全方位地展示出來,讓大家好好看看并記住它,因為它代表着一段難忘的曆史。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刺殺事件發生在靠近拉定橋的街頭十字路口,這裡已成為一座一戰博物館。博物館外牆上懸挂的照片詳細介紹了刺殺事件的背景、經過及産生的影響。“刺客”普林西普在1914年被判20年有期徒刑,于1918年4月因肺結核死于獄中。1920年其遺骸被塞爾維亞政府遷葬薩拉熱窩榮譽冢,并以其名字命名刺殺菲迪南大公時所處的橋。但波黑獨立後又恢複了原橋名。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面對國家的四分分裂和民族沖突的加深,有人懷念起鐵托的大一統時代,是完全可以了解的。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作為曾經的“瓦爾特”的崇拜者,衷心祈願這位英雄的故地---薩拉熱窩的上空不再有

滾滾硝煙,而是飛揚着美妙的歌聲。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整理于2017年8月,修改于2022年7月)

+1

走進巴爾幹(15)——歐洲的耶路撒冷:薩拉熱窩「波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