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作者:老理行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文图||老理行

萨拉热窝,这对于我们这些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来讲,是一个耳熟能详、记忆犹新的名字,也是一个充满传奇、心向往之的地方---我不敢妄猜别人是否也这样认为,反正我觉得应该是如此。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让我知道萨拉热窝并记住它的,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内上演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南斯拉夫战争影片,对于看了无数遍的我来说,至今仍记得那几句经典的台词:“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要好好地学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为了写好这篇游记,我又一次重温了这部战争题材的经典影片。

当然,知道并记住萨拉热窝的不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还由于1914年6月28日,在这座城市的拉丁桥附近,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20岁的在校学生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成功地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震惊了西方国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并最终导致一战爆发,这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从而让萨拉热窝一下子名扬天下并永远载入史册。

然而,当真正来到了这座久负盛名的城市,在亲身感受了一番之后,才觉到原来我们对萨拉热窝的了解仅仅是个皮毛,它远比电影及史书上所展示和记载的要复杂沉重的多,也有意思的多。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现在的萨拉热窝,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约42万,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首都,也是波黑第一大城市和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这个建于1263年的古老城市,坐落在萨瓦河支流波斯纳河上游附近,周围群山环抱,景色宜人,加上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古代遗存,曾被《孤独星球》评为全球最值得旅行的十大城市之一,获得2014年欧洲文化之都提名。

而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它竟然有“欧洲的耶路撒冷”之称,也有“小伊斯坦布尔”之说。

由于耶路撒冷和伊斯坦布尔我都去过,对这两个城市也都有所了解,便仔细琢磨了一下,如果要从宗教、建筑以及所处的战略位置上来讲,这种说法确实不无道理。

萨拉热窝在历史上曾经数易其主,所以城市也便数易其名。在罗马时期的名字叫硫磺温泉,那时还是一个小镇。在整个中世纪,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省的一部分,城市的名字改为乌尔夫--波斯拿,规模也不大。直到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的15世纪中叶,城市才有了巨大的发展,又改名为萨拉热窝,在土耳其语中意为“有宫殿的平地”。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期间,曾强迫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使部分居民成为穆斯林。19世纪末期萨拉热窝归属奥匈帝国,直至一战结束。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由于先后经历了不同帝国和民族的长期统治,从而使这里呈现出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有自己的信众和地盘。所以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犹太会堂和清真寺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在这一点上特别像耶路撒冷:世界几大宗教在同一个城市相互包容、共生共存---尽管历史上也起过争端,但目前却保持着和平共处状态,暂时相安无事。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萨拉热窝市分为老城、中心城、新城、新萨拉热窝共4个行政区。最有特色的是具有500多年历史的老城区,这是土耳其统治时期留下的“遗产”。只见街道两侧的建筑呈现出土耳其式的风格,一排排的手工艺品店铺错落有致,让人感觉好像置身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这种独特的风貌明显不同于欧洲其它城市,这可能也是将其称之为欧洲的耶路撒冷的原因之一。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看见没有?呈东西走向的老城区主街道上有一条明显标识线,叫“东西文化相遇线”,往东是伊斯兰教土耳其区,往西则是天主教奥地利区。这是两个强大帝国曾经统治过这里的历史见证。站在这里,环顾四周,就可以感受到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建筑和历史街区。这可能是萨拉热窝有“小伊斯坦布尔”之说的原由所在。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塞比利喷泉是萨拉热窝的标志性建筑。它建于1753年的奥斯曼帝国时期,曾毁于大火,1891年重建,主体部分为八角造型。据说,城内最多时曾拥有大大小小的喷泉300多座,主要是为了供穆斯林净身和饮水之用。

喷泉周围的小广场上聚集着成千上百只鸽子,密密麻麻,挨挨挤挤,吸引许多游人驻足与之互动。这无疑是当地政府和居民养的“宠物”,反映出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和渴望。毕竟这里曾经有过太多的硝烟,特别是经历1992年至1995年那场自二战结束以来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波黑战争,人们最能理解和平的不易和金贵。

在参观“波黑战争纪念馆”时了解到,在四年的波黑战争中,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族”均动了血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万人口中有近2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民族矛盾也由此加深,波黑境内的塞族、穆族至今“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进入萨拉热窝老城区,首先看到的是高耸的钟楼,它建于1667年,上面的大钟产自意大利。这也是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场景。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伊斯兰区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具有几百年的打造传统,从各类咖啡具、壶和罐、雕刻制作的铜质花瓶、圆盘艺术品到各种女士饰品、具有当地特色纪念品、装饰画等,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萨拉热窝大清真寺,1531年建成,是目前波黑最大、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与伊斯兰宗教中心。波斯尼亚历史上多位重要人物安葬于此。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圣心大教堂,波斯尼亚最大的罗马天主教堂,为供奉耶稣圣心而建,建成于1889年,是萨拉热窝的重要象征之一。在波黑战争中受损,后得到修复。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遗迹,见证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这是我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拉定桥,亦称“普林西普桥”,是它在103年前,亲眼目睹了奥匈帝国王储菲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被刺杀的全过程,并由此让自己文明世界,成为一座“名桥”,所以,我要将这位“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全方位地展示出来,让大家好好看看并记住它,因为它代表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刺杀事件发生在靠近拉定桥的街头十字路口,这里已成为一座一战博物馆。博物馆外墙上悬挂的照片详细介绍了刺杀事件的背景、经过及产生的影响。“刺客”普林西普在1914年被判20年有期徒刑,于1918年4月因肺结核死于狱中。1920年其遗骸被塞尔维亚政府迁葬萨拉热窝荣誉冢,并以其名字命名刺杀菲迪南大公时所处的桥。但波黑独立后又恢复了原桥名。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面对国家的四分分裂和民族矛盾的加深,有人怀念起铁托的大一统时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作为曾经的“瓦尔特”的崇拜者,衷心祈愿这位英雄的故地---萨拉热窝的上空不再有

滚滚硝烟,而是飞扬着美妙的歌声。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整理于2017年8月,修改于2022年7月)

+1

走进巴尔干(15)——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波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