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治通鑒:比誰清廉如比誰尿得遠

作者:鑒史悟道

【材料】

《資治通鑒》漢紀 孝獻皇帝 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琰、玠并典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拔敦實,斥華僞,進沖遜,抑阿黨。

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至乃長吏還者,垢面羸衣,獨乘柴車,軍吏入府,朝服徒行。

吏潔于上,俗移于下。操聞之,歎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複何為哉!”

【譯文】

崔琰與毛玠分别主持相府内外官員選拔,他們所選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有些人雖名望高但是品行不佳,一律得不到任用。

二人着重選拔敦厚務實者,排斥隻會空談的浮華虛僞之輩;着重選用謙虛和睦的長者,壓制結黨營私的小人。

是以,天下士人無不以廉潔自勵,雖是高官寵臣,車馬衣服不敢逾制,以至于高官蓬頭垢面衣服破爛的乘柴車回家;文武官員入府辦公時,穿着朝服徒步從家中走到官署。

身居高位的官員都如此廉潔,民間風俗也随之改變。曹操知道後,感歎說:“用人如此,使天下人都克己自律,我還有什麼可操心的呢!”

【解析】

一、從屬不明

《左傳》中說,唯名與器,不可假人。作為上司者,權力三大件無非就是軍權、财權、任免權,完全掌握了這三項權力的上司者,其權力水準必然達到巅峰狀态。

曆史上無數的王朝興衰榮辱,無數的皇帝淪為階下囚,無數的個人登堂入室,都是由于至少掌握了這三樣權力中的一項開始慢慢發迹的。

比如說秦末的楚懷王熊心,玩不過項羽是因為沒有軍權,項梁立他的原因是為了利用楚國王室的号召力征兵納糧。

是以熊心雖然在軍中具有一定威望,但由于威望沒有集結成具體的武裝力量,隻是松散地散布在軍中,是以當巨鹿前線項羽發動軍變篡奪宋義指揮權的時候,楚懷王也隻能捏着鼻子認了。

又比如說明朝崇祯帝,這個大家都熟,有軍權沒财權,大量原本屬于組織的财政稅收被東林系官僚以各種理由和手段截留到了地方上,最終中飽私囊。

進而導緻明朝中央财稅匮乏,收不上來稅,在遼東前線連年作戰的官兵穿着薄衣過冬,三天餓九頓。

南方的稅收銳減,為了湊遼饷不得不在北方增加苛捐雜稅,結果就是北方的賦稅快要征收到西曆2010年了,民不聊生,郵政系統的李自成等人揭竿而起,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再有就是人事權,又比如說穿越者王莽,這哥們既沒有軍權也沒有财權,篡位的權力怎麼來的?

漢元帝皇後王政君老而不死,成帝是王太後的兒子,王家以太後外戚的身份把持朝政,反正是親媽家,成帝雖有意見,倒也磕磕絆絆日子過得下去。

但成帝一死,便是定陶恭王和哀平兩朝,這些都是短命皇帝,都沒有來得及用自己家的親近外戚取代王家這種疏遠外戚自己就嗝屁了,是以王家還一直把持着朝政。

到了孺子帝朝,王家在西漢朝廷近三十年的政治經營,徹底在王莽手上爆發,西漢帝國各個要職上都是王家安排的人,沒有财權軍權又怎樣?篡個位置還不是手到擒來?

曹操讓崔琰毛玠兩人去參加選舉,從長遠來說是不利于組織發展的,在這裡面就有一個沖突,崔琰和毛玠提拔上來的人,到底是認曹操還是認崔琰、毛玠?關鍵時刻他們聽誰的?這是一個大問題。

作為上司者,在人事權的運用上,提拔就是施恩,首先就必須確定在施恩上沒有人可以和自己争功。

但畢竟上司是需要人輔助的,不可能任何人事提拔方案都自己插手,為了防止下屬在執行人事授權時和自己争功,讓被提拔者拜錯了廟門,比較合适的處理方法是放大上司個人,同時虛化具體執行人事政策的行為人。

主要的應對政策有三:

第一是成立專門機構以代替在人才選拔中某一個人說了算,避免在人才任用上像崔琰毛玠這類人搞一言堂的機會。

第二是削弱選拔機構中個人的資曆,以出身低下、官職低下或者威望低下的三低小官搭建選拔機構,避免使用出身高、官職級、威望高的三高下屬進入遴選機構。

第三則是組織者親自挂名上司選拔機構,在精力允許的條件下,對選拔出來的人才進行最終面試(殿試),然後安排進秘書班子親自培養一段時間,打上天子門生的烙印,最後才是外放。

曹操把人事選拔權交給崔琰和毛玠這兩個具體的個人,這是很不成熟的,不管對于上司者維護自身權力來說,還是對于崔毛來說,都不成熟。

為什麼崔琰最後慘死,為什麼毛玠這個三十多年的親信卻被逮捕入獄?

《三國志》:時桓階、和洽進言救玠。玠遂免黜,卒于家。太祖賜棺器錢帛,拜子機郎中。

其根本原因就是兩人碰了作為臣下不該碰的東西,碰了人事權上司如果沒回味過來自然爽歪歪,但上司一旦回味過來了自己的權力受到玷污,必然就要快速的打擊報複。

試想一下,崔琰、毛玠兩人主持選舉,提拔的官員充斥着朝廷内外,如果是個傻子上司,那自然是如堕夢中;可對于曹操這樣的精明上司來說,一旦等他意識到權力危機,他能不趁你兩人羽翼未豐給予打擊報複嗎?

是以說染指人事權千萬要小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是會所嫩模還是下海幹活,全看上司腦子傻不傻。

二、标準不清

曹操委任崔毛二人主持人才選舉的第二個毛病在于标準不清,崔毛二人選拔人才以清廉正直為标準,優先任用老實人,這個标準是不明确的。

什麼叫清廉正直?什麼叫老實人?我說我清廉正直,我說我是老實人,你信嗎?你信不信有個毛線關系,上司覺得我清廉正直覺得我老實就行了,我又不吃你家的糧。

這種模糊模糊的選擇标準,最終都會變成組織内既有利益者的謀利工具,你想想看,如果你是崔琰毛玠,曹操給你提出了個标準,選官就選清官,你優先提拔誰?

沒當過漢朝的官沒關系,這麼說吧,比如說你負責某組織的人事選拔,該機關都是肥差,上司說招人就要招清廉正直又老實的,你招誰?

這就是選拔标準不清所帶來的弊端了,最終招進機關的,肯定全都是裙帶關系,利益關系,誰陪你睡你招誰的人,誰給你錢你招誰的人,你有求于誰你招誰的人。

可要是上司說招進來的人都必須985211起步,還必須是應屆生呢?你還能以權謀私嗎?

标準明不明确,差異在這裡,大量的以權謀私,招進來的必然是大量的廢物飯桶,隻會拿錢,不會幹事,組織養了一堆大腹便便的蛀蟲,複興與崛起又從何談起?

三、抱團嚴重

退一萬步講,曹操這樣以清廉正直老實作為标準來選官,就算崔琰毛玠都秉公執法,都大公無私,可是選舉出來當官的,都是些什麼人呢?

清廉不清廉,正直不正直,老實不老實,要想了解一個人的這些特性,需要時間吧?沒有長期的了解,是不能認真負責地判斷一個人是否清廉正直老實的,沒出事前誰都清廉,沒發生沖突前誰都正直老實。

換句話說,曹操這樣的選官标準,其實主持選舉的人選出來的都是身邊人,了解的人,社交圈子裡的人。

如果我是崔琰,按照這個标準負責人的為曹操主持選舉人才,那我也隻能從自身的圈子裡提名了,親戚朋友,鄰居發小,從小到大的同學,工作後的同僚,是吧,畢竟其他人我也不敢打包票說了解。

這樣一來,如果組織中充斥的都是我的關系人,親朋好友之類,至少是建立了良好關系的同僚,那大家這麼好的關系,必然就遇事抱團。

這種抱團就嚴重的危害了組織上司者的權威,當崔琰與曹操産生沖突的時候,這些人又會站誰呢?至少應該打一個問号。

是以我說,曹操以清廉正直老實等品質來選官任官,這種做法是極不可取的,說句粗話,比誰清廉,不如比比誰尿得更遠。

是以我說,像曹操這樣選人用人,在上司控制力強政治清明的時候應應急還可以,如果長期這樣不改正,那組織的生命力和上司的權威,必定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首發公衆号:【鑒史悟道】,免費擷取10萬冊電子書 。

和20萬曆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