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須鲸:海洋中的“大胡子”?

長須鲸是須鲸屬中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是全球第二大的闆須鲸屬。長約25米,最大體重約110噸。單隻或2至3隻一起活動,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食物為磷蝦類、糠蝦類小型甲殼動物,也吃鲱魚、秋刀魚、帶魚等群遊性魚類。主要分布在南極海域。

長須鲸:海洋中的“大胡子”?

長須鲸眼小,位于口角的後上方。噴氣孔2個。上下颚周圍和噴氣孔周圍有50至100條灰褐色感覺毛。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長須鲸頭部約占體長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體型龐大,頭部顔色不對稱,背鳍小,頭上有縱脊,頭部後方有灰白色的人字紋, 是近距離鑒别的有利特征。 右側的下唇、口腔以及鲸須的一部分是白色,而左側則全部都是灰色。

長須鲸:海洋中的“大胡子”?

長須鲸的腹部有56到100條褶溝,在其進食時,胃部需要更多空間容納食物,此時褶溝可以張開,以增加其腹部的容量。它們的背鳍呈弧形,長約60厘米。它們的鳍足小而尖細,尾部寬廣,吻部較尖。

長須鲸:海洋中的“大胡子”?

長須鲸用鲸須把食物過濾,然後吞下肚,而其食物有小型的魚類、烏賊及甲殼動物。它們進食時會以時速11公裡的高速前進,然後張開嘴部,令它們每次吸下多達70立方米的海水。吸下海水後,它們會把嘴閉上,把海水透過其鲸須吐出,海水會穿過鲸須重回大海,小魚、甲殼動物及其他食物會被隔了出來,成為長須鲸的腹中物。一頭成年的長須鲸口中的兩邊各有262到473塊須。須闆是由角質組成的,由于經受長期的磨損,導緻這些角質化為一些貌似毛發之物,稱之為鲸須。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長須鲸會以高速圍繞獵物繞圈子,令獵物內建圓毬狀,密度極高,此時長須鲸就會一口一口的把獵物過濾掉,吞進肚子去。

長須鲸是遊泳速度最快的鲸之一,其速度可達時速37公裡,錄得最高記錄為時速40公裡,有“深海格雷伊獵犬“之譽。

長須鲸在20世紀期間被大量捕撈,現時仍屬瀕危物種。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釋出,長須鲸從"瀕危"降到了"易危",主要歸功于捕鲸禁令。

繼續閱讀